陰影,讓女人更美麗

Life

“我是一個公司的白領,一直覺得自己挺優秀的,但經過幾次失戀之後,我對自己沒了信心,對婚姻更是惶恐不安。我覺得自己不值得被男人追求,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的生活能力有所下降。所以,保持單身似乎成了我保護自己最好的方法。”

“事業上的成功,讓身邊的人都覺得我很踏實、很女漢子。但我覺得,作為女人自己卻很失敗。每當別人說我有女人味的時候,我都極力否認,生怕自己露怯。”

“我天生的性格就是很內向,不敢和陌生人說話,尤其是異性向我表達好感的時候,我都覺得無地自容,像個小醜一樣被人戲弄。”

身為女人,你會有這些害羞焦慮的“陰影”嗎?

那些不完美,隻是為了讓你遇見更好的自己。

每個人似乎都有自己的心理問題,但其實每個問題的發生都反映著我們內心的深層需要。當我們去掩飾自己的匱乏時,我們的內心是在完成“否認自己”的過程。

那些失敗的感覺在告訴我們什麼呢?也許是一個真正了解自己的開始,又或者,是一個讓我們更多的接受自己生命特質與不完美的機會。

每一個人做事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滿足自我內心的深層次需要。而負麵、損害性的行為背後,也存在著正麵的動機。所以,當你對事情的發生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和了解之後,你就不會像麵對敵人或冤家一樣非要去擊垮它們。相反的,你會學著接受與容納它們,發現生命中的完美與不完美都是為了幫助你更好的與自己相處,更好的生活。

人的內心,黑暗總是伴隨著光明,邪惡總是伴隨著善良。

人類最古老的智慧認為:每個人都有雙重性,我們既是聖人,又是罪人。每個人都是一個混合體,內心的表現同時都具有“至善”和“至惡”兩麵性。人生有起有落,人性有善有惡。人的內心,黑暗總是伴隨著光明,邪惡總是伴隨著善良。

小時候常聽大人們說,世界上有好人,有壞人。天真的我真的認為世界上就隻存在這兩種人。而像大多數孩子一樣,我總是在盡力表現自己“好”的那一麵。而大人們教導我們:“不要任性,要學會分享;不要耍脾氣,要聽話。”但是我小時候卻是怎樣的呢?我有些任性,有些自私,有些愛耍脾氣,有些不聽話。而這些用“要”與“不要”構成的句子讓小時候的我認為,我就是個“不好”的孩子。所以,為了不成為父母口中那些“壞孩子”,我就得想辦法把這些“壞”的特質掩藏起來。這樣可以讓自己在大人麵前得到更多的讚美和保護,可以成為父母眼裏的“乖孩子”,也讓自己獲得了更多的優越感。

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會受到周圍人們的影響,開始刻意討別人的喜歡。為了可以讓自己生存下來,我們學會了如何去保護自己,學會了把那些可能惹人生氣的想法深深掩藏起來。結果,在長大的過程中,我們也就逐漸喪失了純真自由的本性。

那些存在於我們身上,卻被我們極力掩飾和壓抑的特質,全都屬於陰影的範疇。

在一種自滿的心理狀態下,我們成年人更加容易患得患失與焦慮不安。當自己的表現不盡如人意的時候,就會陷入自卑與自責的旋窩不能自拔,以為這樣煩惱與焦慮就可以懲罰自己,就可以解決問題。而其實,這樣做的結果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使我們變得膽怯、焦慮、脾氣暴躁、脆弱甚至有攻擊性。如果這時再聽到周圍對自己的負麵評價,就會變得一發不可收拾,憤怒和不可理喻。

為了掩飾心中的“陰影”,我們隻能去欺騙別人,同時也欺騙自己。我們給自己戴上一層麵具,不讓真實的想法流露出來。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逐漸習慣了這層麵具,忘記了麵具下麵還有一個真實的自己。我們在生活中屢屢遭受失敗,卻仍然刻意壓抑內心的暗示。我們蒙起眼睛,堵住耳朵,拒絕看到真實的自己,拒絕聆聽內心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