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川市商務局
銅川建市5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是銅川商務事業飛速發展、市場繁榮的30年。
銅川建市之初,銅川市區街道兩側幾乎沒有幾家像樣的商鋪,供應的商品僅限於人們日常生活消費必需品,而且貨源不足,供應不穩定,隻能限量供應,經營者主要是幾家國有商貿流通企業。到了建市20年後的1978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當年也隻有13862萬元。50年後的今天,銅川市大小超市、商店達到13000多家,沿街店鋪林立,商業服務功能齊全,在分布了大大小小十幾個社區商業中心的同時,北市區紅旗街城市現代商業聚集區基本形成,供應的商品應有盡有。陳舊的商業門店大都得到了更新改造,一些新的較高檔次的商業設施建成運營,新風商店、百貨大廈、百盛國貿、正大商廈、仁和春天、家福樂超市、海星126店等規模較大的商貿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使商業經營設施和麵貌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全市擁有商業網點麵積21.6萬平方米,人均達到0.27平方米;建成專業、綜合市場14個,容納商戶1800餘戶;3000平方米以上大型商業網點8個;省級以上加盟連鎖經營超市8個;大型百貨商店4個;商貿流通業從業人員超過2.1萬人。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發展,國營商業企業經營管理的弊端進一步顯現,大部分企業經營效益開始下滑,1997年以後,觸及產權和身份的“雙置換”改革在全市國營商業中全麵展開,我市的國營商業完成了計劃經濟時代的使命,在市場經濟大潮中絕大多數已經退出,取而代之的是經營更加靈活,資金更加雄厚的外來投資者和我市的個體經營者。
銅川建市之初,銅川農村的廣大消費者,想要購買日常用的鹽、醬油、醋等日常必需品,都要跑上十幾裏甚至幾十裏路到鄉政府所在地的小商店裏才能買到,50年後的今天,農村消費市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方麵,農村商業網點建設成效顯著,基本形成了小農家店、農貿市場和專業市場鼎立的格局,特別是2005年商務部開始實施的“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在我市建設改造了430餘家統一標識、統一配貨的農家店,基本遍布銅川市每一個鄉鎮和主要的村莊,廣大農民消費者也可像城裏人一樣方便的買到貨真價實、琳琅滿目的商品。另一方麵,我市農村消費市場結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農民生活必需品消費比重逐年下降,而電視機、洗衣機、冰箱及各類小家電消費比重逐年上升,已經逐漸成為該類消費的主要市場。
從統計數據看,2007年,我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9.8億元,是30年前的21.5倍,年均增長12%。現在,我們不但鼓勵居民超前消費、信貸消費,而且開始引導居民綠色消費、安全消費。
銅川市的對外貿易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飛速發展。據統計資料顯示,從1966年到1986年的20年,銅川的外貿出口僅為2653萬元,到1990年也僅4678萬元。此後,我市的對外貿易發展進入了快車道,特別是2000年以來,我市的外貿進出口以2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長,累計達到15338萬美元,其中僅2007年外貿進出口總額就達到2300萬美元,對外貿易對全市經濟發展的貢獻度正在逐步增強。十六年前的1992年,銅川市組建成立了第一家專業外貿公司――銅川市進出口公司;十六年後的今天,銅川市具備自營進出口經營資格的企業已達到42家,形成了國有企業、科研院所、外資企業、私營企業共同發展外貿的格局,這些企業涉及流通、工礦、農業、服裝、醫藥等多個方麵。進出口產品有鋁錠、氧化鋁、煤炭、矽錳、鐵合金、陶瓷、機電產品、服裝、設備、果汁、鮮蘋果、植物提取物、鎳氫可充電電池等十幾個大類60多個品種,並與世界4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貿易關係,形成了一般貿易為主,加工貿易等其它貿易為輔的外貿經營方式。我市企業陝西金剛五礦國際貿易公司因成績突出榮獲“全國商務係統先進集體”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