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川日報記者袁欣
食品藥品是滿足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基本需求的特殊商品,質量是否過關直接關係著老百姓的切身利益。食品藥品監管作為公共權力的體現,必須堅持公眾利益至上的原則,銅川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深知肩上責任重大,通過認真履行綜合監管職能,為全市人民構建起一條食品藥品的“安全防線。”
“兩網”建設話今昔
過去,由於農村醫藥係統供貨渠道不規範,經常有遊醫藥販背著箱子上門推銷一些非正規廠家生產的藥品,患者使用了這種藥物,不僅會對病情造成延誤甚至會有生命危險。市藥品監管局組建之初,執法工作人員在檢查中,經常發現有些村級衛生室的藥品已經過期但仍在繼續使用,更令人唏噓不已的是有些不規範的衛生所使用的竟是上世紀70年代生產的藥品。由於供藥渠道的不規範使得藥品質量得不到保證,農民的用藥安全受到了很大威脅,因此,農村藥品“兩網”(藥品監管網絡、藥品供應網絡)建設是統籌城鄉發展,解決農民用藥問題,加強農村藥品監管的治本之舉。自2003年6月,農村藥品“兩網”建設工作開展以來,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結合我市實際,建立了完善的縣、鄉、村三級農村藥品監管網絡,基本實現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藥品監管網絡和“統一配送,規範有序,安全有效,經濟方便”的藥品供應網絡。金瑞醫藥有限公司印台配送中心,從2004年起,用了3年時間配送渠道就覆蓋了全區的11個鄉鎮215個村級衛生所。該負責人告訴記者,過去,人們關心的是有沒有藥用。現在,人們關心的是用什麼藥更好,用什麼藥更安全。這也是人們對藥品質量認識發生的變化,對於藥品生產廠家,我們要經過詳細的資格審查及備案,一般地我們要求生產廠家提供藥品生產許可證、營業執照、GMP認證證書、稅務登記表、組織機構代碼證及一般納稅人資格證等相關資質證明,我們必須保證配送藥品的安全性。現在平均每5天就給個鄉鎮衛生所進行一次藥品配送,保證所負責的每家衛生所使用的都是正規廠家生產的合格藥品。
王益區王益鄉王益村衛生室,是一間位於城郊結合部的衛生室,負責人賈學中已有20餘年的從業經驗,談起10多年前的進藥經曆,他笑著擺著手說“一個天上一個地下這哪能比呀。”10多年前,賈大夫經常需要坐車去西安進購藥品,往往是清早四五點就坐車,到了西安要把所需的藥配齊往往得要一天,常常是跑東跑西好不容易把藥配齊還得自己雇車送到火車站,疲憊不堪的回到銅川天就已經全黑了。身體受累不說,還經常聽說有蠻橫的藥販子強迫外地人買藥的事情,搞得人精神緊張,每次進藥都跟打仗一樣。現在可就大不一樣了,每天早晨,醫藥配送公司就打來電話詢問所需藥品的數量種類,根本不需要外出四處奔波購藥,一通電話就能解決問題。因為他們的進貨渠道非常正規,有安全保證,而且我們簽有合同,等藥品送來後,經過我們初步的外觀檢查後方可擺上藥架,能夠保障百姓用上安全藥和放心藥。
GMP讓企業煥發生機
GMP即《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是目前國際公認的保證藥品生產環節質量的重要手段,2001年12月1日開始實施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首次以法律條文的形式明確了藥品生產企業必須符合GMP的要求。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明確規定,全國所有的藥品製劑和原料藥生產企業必須在2004年6月30日前通過GMP認證,沒有通過認證的企業,全部停止藥品生產活動。因此,GMP認證關係到我市上千名從業人員的安置和就業,關係到我市醫藥產業的生死存亡。
上世紀60年代末,我市第一家製藥企業銅川市製藥廠正式成立了,經過1997年的改製,新的企業陝西豐禾製藥有限公司組建成功。當時廠裏的車間是一排排低矮破舊的平房,藥品生產車間沒有空氣淨化設備,用的也都是一些鑄鐵、鐵皮甚至是木製的生產設備,整個生產狀況不規範。經過GMP認證後,製藥廠從硬件、軟件等方麵都有了極大提升。過去的破舊平房換成了標準化的輕鋼結構的廠房,化驗室也新增了溶出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紅外分光光度計等,可對進廠原料、中間體及出廠藥品進行檢驗,達到了GMP認證要求。廠房內設有空調淨化機組,淨化標準可達10萬級,工人上班時,要身穿符合10萬級淨化標準的工作服,經過2次手部消毒方可進入車間工作。原來在生產過程中,藥品一般隻經過出廠、進廠時的檢驗,經過GMP認證後,企業還在生產過程中增加了對各環節的操控,對藥品半成品經過中間環節的檢驗,合格後方可進入下道工序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