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1 / 3)

在舉辦迎送親人儀式前,電視台親情傳承欄目就播出了李桐寧骨髓移植前後的故事。同時也播出了賀玉秀在車上那段痛哭流涕的自述。在節目的最後,主持人照例又加了一段評論:

觀眾同誌們,大家從我們前幾次節目中已經知道,李桐寧是一位品學兼優的大學生。她父母在年老多病、經濟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收養了路寧、苗寧兩個棄嬰。收養苗寧的時候,桐寧已經患了白血病,家庭更是無法承受巨額的養育和治療費用。然而學校和社會各行各業都伸出了援手。劉雲鵬師傅主動捐獻骨髓造血幹細胞,還答應資助她上學。賀玉秀女士徹底轉變舊觀念,要求把親生女兒苗寧領回去,減輕她家的負擔,還表示全力幫助她家克服一切困難。他們的這些事跡都十分感人,不僅使李桐寧恢複了健康,使她家擺脫了困境,還讓我們看到處處有親人,時時有關愛的良好社會風氣。而這種良好社會風氣的相當一部分是由舊觀念、舊習慣轉化過來的。我們熱情歡迎這種轉化!賀玉秀女士是這種思想轉化的代表,據說,他們近日就要去接親生女兒苗寧了。到時候,我們將準時播出有關情況,歡迎大家收看。

節目播出後,賀玉秀的左鄰右舍感到很突然,也很驚奇,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就傳遍了拐道西村。大槐樹下休閑專業隊裏那些納鞋墊的婦女們,自然又到那個新聞發布會場裏去收聽百姓口播新聞:

“真想不到啊,平時怎麼也看不出她會編這麼圓的謊話,讓咱們都信以為真了。眼下又想接回來,這個彎兒轉得也很圓,把電視台的人都糊弄了。”

“玉秀本來就能說嘛,把根富一輩子的話都說完了。”“按說呢,這種扔了又後悔的心情也正常。誰身上掉下的肉,能不心疼呢?當初她可能就不想扔,盡是叫那倒灶鬼算卦的嚇的!”

“你說得不對,她就是不想要女孩兒。假如是我碰到這事的話,那算卦的再嚇唬得厲害,我也不肯把女兒那樣扔掉!那些被扔掉的孩子十有八九活不了,有的被人販子撿走又去賣……”

“就算當初是嚇的,我看現在是見那家人出了名,有了錢,才出的這主意……”

“不管什麼原因,從把孩子扔出去這一點看,她的心也是夠狠的了。這樣看來,隻要社會上有這種人,扔孩子的事就斷不了。要不國家設那些兒童福利院幹啥呀?”

“我認為玉秀做得對,誰能沒錯呢,人都有三昏六迷七十二糊塗的時候嘛。電視裏也說了,舊觀念、舊習慣必須轉變,大家都轉變了,兒童福利院就改行了!”

……

在這次電視報道引起的討論中,賀玉秀成了全村的新聞人物。除了大槐樹下集中的議論,還有分散的街談巷議。熟悉她的人見了,總要多說幾句關於她女兒的話,或熱情詢問她什麼時候去接孩子,或誇獎她上電視台的事,或打聽孩子長得怎麼樣……反正都揀好聽的說。不太認識的人都對熟人說:原來那就是賀玉秀呀!接著就在背後指指點點,竊竊私語幾句。然而很快這股風就過去了,生活又像平常一樣回歸到雞鳴狗叫,孩子嬉鬧,大人勞作的固有流程中了……

人總是有一種追求新奇的習慣,一件新奇事出來,很快就形成談論的高潮。不久說膩了,高潮也就自然回落下去了。等另一件新事一發生,人們又把注意力轉移過去,而把這件事情就淡忘了。電視報道也是這樣退潮的。

直到迎親人的那天早晨,一輛車把嚴根富和賀玉秀夫婦接走後,拐道村的人們才又一次興奮起來。

嚴根富家院子裏貼了幾條保護婦女兒童權益的有關標語,擺放了一些桌子、凳子、茶具……

一見這陣勢,很多人都猜到他們是進城去認領小女兒了。這種猜想的高度集中性和高度準確性,是近幾十年來村裏的社會新聞中所罕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