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神仙”老板:我的“故事酒吧”生意興隆(1 / 3)

“神仙”老板:我的“故事酒吧”生意興隆——“電視怪才”邊海明的人生傳奇

在湖南所有的電視節目中,唯一真正原創而又至今不能被其它電視台“克隆”的,隻有湖南經視的《故事酒吧》。這個開辦不到2年的電視欄目,一共播出了三大係列室內喜劇故事(《楊五六笑傳》30集、《德哥外傳》20集和《晶晶秘傳》30集),推出湖南本土笑星200多人。在湖南經視沒有上衛星的情況下,創造了全國白天檔電視節目收視率最高的奇跡。《故事酒吧》的總策劃、總導演和製片人邊海明,也順理成章地成為了湖南電視圈的焦點人物。

2000年3月,“電視鬼才”邊海明又做出了一項驚人的舉動:麵向南方各省,廣納喜劇劇本創作和表演高手,準備以長沙為中心,創建“海視”室內電視喜劇工作室。目前,第一部20集室內喜劇連續劇本《龍鳳雙響炮》(暫名)已進入最後修改定稿階段,主要演員也在物色之中,將於6月份正式開機拍攝。如果此舉成功,將拉開中國“南派”室內電視喜劇的帷幕,與以《編輯部的故事》、《我愛我家》、《中國餐館》等為代表作的“北派”平分天下,雄起江湖。

劉心武撕碎了他的虛榮心,卻沒有撕碎他的文學夢。這個“癡子”倔得很!

邊海明是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他之所以有今天的成績,還得從他的父親說起。邊海明的父親是華東軍政大學的畢業生,曾在抗美援朝時擔任誌願軍司令部電台的台長和戰報記者,文字功底非常紮實。那時侯,幾乎所有的家長都要求子女看中國四大名著,邊海明的父親卻例外,以說故事的形式,一本一本地講給他聽。受父親的影響,邊海明從小就做起了文學夢。

1972年3月,年僅12歲的邊海明就寫出了一首長達20行的詩歌。他拿給父親看時,父親也感到驚訝。盡管全詩有16句廢話,但是剩下的4句,卻顯得很有靈氣。父親刪去多餘的話,幫他將那4句詩寄給了《廣州鐵道報》,沒多久竟變成了鉛字。邊海明少年得誌,以為文學的路很容易走,然而,當他進入湖南雙峰縣第十中學以後,班主任吳春元老師的遭遇,卻給了他當頭一棒。

一天,邊海明到吳老師的房間去交作業,發現書櫃旁一捆一捆地堆著好多稿紙本,足有2米高。他出於好奇,準備去翻,可是手剛碰到那些稿紙本,吳老師就緊張地叫道:“別動!”好象那不是稿紙本,而是什麼寶貝。後來邊海明才知道,那都是吳老師平時寫的文章。吳老師的床底下,還堆滿了墨水瓶,有幾次學生幫他打掃衛生想扔掉,吳老師卻不讓。他說:“我要看看到底寫到多少個墨水瓶的時候,我的文章才能發表。”

邊海明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他為吳老師對文學執著追求的精神而欽佩,同時也覺得作家不是那麼好當的。這時,他的英語老師劉心化給了他很大的幫助。劉老師以弟弟劉心武如何成為著名作家為例子,使邊海明對作家有了一個從抽象到具體的認識。劉老師說:“文學的路固然難走,但總是有人在走,說難就難,說易也易。心武的成名小說《班主任》,就取材於身邊的生活。你看,小說裏的團支書,不就是像你們高9班的團支書嗎?”邊海明茅塞頓開。

1975年,“文化大革命”接近尾聲,全國人民都在“批林批孔”,邊海明寫了一部4萬多字的電影文學劇本《錦州決戰》(諷刺林彪的),投給了上海市的《朝霞》雜誌。盡管稿子沒有發表,但是從編輯部退回的那封厚信,卻讓學校的老師和同學驚訝不已。當時,邊海明隻有15歲。

第二年7月19日,高中畢業的邊海明下放到漣源縣砂石公社天堂大隊。為了進入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他不得不托要好的朋友,將以前的故事加了些許牛皮,巧妙地“賣”給知青點的領導,結果如願以償。那時侯,邊海明工作一天隻有8分錢的報酬,可是他卻將父親給他的10元生活費全部訂了報刊。別人白天勞動,晚上打牌,他卻看書,寫快板,編故事,學樂器,為以後“做大事”打基礎。為了描寫鄉村看瓜人獨守瓜棚默數星星的孤寂感覺,他一夜跑了30多公裏,足跡遍布三個公社的西瓜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