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教育模式教出“熊孩子”
博覽
強製父母休帶薪產假、政府補貼嬰幼兒日托費、法律明令禁止體罰孩子……瑞典的兒童權益政策和育兒方式一向備受外界稱讚,也讓瑞典人引以為傲。但最近輿論風向卻有所轉變:一些瑞典知識界人士開始反思,“一切以孩子為中心”的國家政策和家庭教育模式是否嬌縱出了一批難以管教、不守規矩的“熊孩子”?
爭論起源於去年出版的一部書《孩子們如何奪了權》,作者戴維·埃伯哈德是瑞典一位精神病學家,也是六個孩子的父親。
他在書中指出,瑞典式家庭教育對孩子過於放任,家長們疏於給孩子“立規矩”,以致現如今的瑞典年輕人中淨是“熊孩子”:不懂禮貌,不說謝謝你,不會給別人開門,在地鐵上不會給老人和孕婦讓座。埃伯哈德不認同瑞典的孩子們經常代替父母,成為某些家庭事務的決策者,譬如晚餐吃什麼、看什麼電視節目、去哪度假等。
他主張家長們重拾“獨裁式”育兒模式,聲稱:“沒有任何科學證據顯示,獨裁式的養育方式對孩子有害,你可以在家庭中發號施令,家庭不是民主政體。”不過,他否認自己在宣揚要回到“隨便扇孩子耳光的時代”。不少瑞典人讚同埃伯哈德的觀點:當代父母對孩子言聽計從,全無家長權威,導致孩子們出了家門也不尊重任何權威。摘自《渤海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