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儒
中國U18青年隊在第22屆亞青賽上以九戰全勝的戰績奪得桂冠。這固然值得欣喜,但也有不足。
猶如一針強心劑,8月17-26日,在第22屆亞洲U18青年男籃錦標賽上,中國青年男籃以九戰全勝的戰績勇奪桂冠,強烈地提振了自奧運會以來中國籃球的士氣。“在亞青賽上不奪冠就是失敗。”這是開賽前中青隊主教練王懷玉的豪言壯語,它既是超強自信心的體現,也是破釜沉舟的決心的彰顯。8月26日,當中青隊以93:91涉險戰勝韓國隊之後,王懷玉和他的中青隊終於鬆了一口氣。
中青隊的勝利是實力使然。本屆中青隊,擁有王哲林、高尚、周琦、羅漢琛、李京龍等天才球員,平均身高1.99米,在16支參賽球隊中鶴立雞群。加之本屆亞青賽之前,王哲林們都已多次參加過各個級別的世界大賽,並積累了相當的經驗,所以在本屆亞青賽上,他們勢不可當,所向披靡。9場比賽,他們場均淨勝對手40.1分,其中勝出中國香港隊106分,儼然是亞洲籃壇的“夢之隊”。
不過,在欣喜之餘,我們也應該看到本屆中青隊身上存在的問題,並保持清醒的頭腦。
中青隊在比賽中兩次對陣韓國隊,分別隻勝了5分和2分。8月22日,兩隊首次相遇,在第四節還剩1分43秒中國隊領先8分的情況下,卻被對手追平進入加時賽。好在高尚、羅漢琛等外線球員表現不錯,中青隊才以107:102戰勝對手。
8月26日,兩隊在冠軍爭奪戰中再次相逢。上半場,中青隊以47:44領先,但第三節韓國隊突然發力,以71:61領先多達10分。整個第四節,中青隊幾乎一直被韓國隊壓著打,到最後14秒鍾時,才依靠王哲林一個非常規的三分球將比分追成91平。此時,韓國隊擁有球權,基本是勝券在握了,但他們卻匪夷所思地出現了失誤,使中國隊有了絕殺取勝的機會。幸運的是,當比賽還剩4秒鍾時,中青隊高尚鎮定地投進兩分,有驚無險地絕殺對手。本場比賽,堪稱一場血戰,想想都讓人後怕,所以賽後,年輕的隊員們興奮異常,既是為冠軍的至高榮耀,也是為冠軍的來之不易。
仔細研究一下中韓兩隊的這兩次交鋒,不難發現,中青隊以往賴以戰勝對手的內線優勢不再是絕對的保障,因為在韓國隊中就有6名身高達到2米的球員,和中國隊“針尖對麥芒”,表現出強大的攻防能力。加之,韓國隊外線的靈活和準度向來不輸於我們,所以兩番對陣,中青隊都勝得非常艱難,甚至飽含運氣成分。由此可見,中青隊在亞洲並沒有絕對優勢,特別是當對手的身材和中青隊接近甚至相當的時候,他們的優勢就會減弱。這也說明,中國籃球在亞洲最大的優勢僅僅是先天的身材,在技術上,我們未必比人家強。
除了兩番對陣韓國隊時的驚險,此次中青隊未和“新宿敵”伊朗隊碰麵,也是“奪冠不足喜”的一個主要原因。本屆亞青賽,伊朗隊7勝2負,最終獲得第三名。在半決賽中,他們僅負於韓國隊3分,而考慮到我們決賽中僅勝了韓國隊2分,這似乎說明我們和伊朗隊有5分的優勢。但事實上,籃球比賽絕對不能這麼比,由於每場比賽受身材對比、臨場發揮、戰術布置等多方麵的影響,10分以內的差距都不是絕對的優勢。這也就是說,假使中青隊和伊朗碰麵,未必就一定能戰勝對手,因為伊朗隊強壯的身體在某種程度上正是中青隊所“怕”的,因此本屆亞青賽中青隊未和伊朗碰麵,最後的冠軍顯得有些成色不足。
無論如何,青年籃球代表著一個國家籃球的未來,在亞青賽上奪冠雖然不足大喜,但至少說明,我們在亞洲還具有一定的優勢。而值得關注的是,2011年亞錦賽給我們造成極大壓力的約旦隊,以及近幾年一直對我們有壓力的黎巴嫩隊,在本屆亞青賽上表現都非常一般,這又讓我們可以稍有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