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猛賽過“鬥牛犬”
在國家隊中,丁錦輝被鄧華德親切地稱為“鬥牛犬”。鬥牛犬是什麼?那就是看到獵物後絕不鬆口,這無疑是對丁錦輝在防守端韌性十足的一種褒獎。
從國家隊的邊緣人到被鄧華德重用,丁錦輝憑借的正是“鬥牛犬”般的賽場鬥誌和精神。無論麵對弱隊還是強敵,他永遠都是那般專注而有拚勁,中國隊會進攻的球員不少,但防守好的尤其是能在內線成為屏障的球員不多。
在這支男籃隊伍裏,丁錦輝獲得了鄧華德的完全信任,在四號位上,他是最純粹、最合格的藍領球員。可以說在防守端,他的作風已經讓人無可挑剔,作為中國隊重要的內線輪換球員,“鬥牛犬”也必須將這樣的信任體現在進攻端。尤其是在王治郅體能有限、蘇偉和張兆旭的個人攻擊能力弱的情況下,丁錦輝必須要承擔一定的得分責任。要知道,“鬥牛犬”不僅能“看家”,還要“咬人”。
看丁錦輝的比賽,你會由衷地讚歎:他的技戰術水平已今非昔比,作風仿佛“拚命三郎”,麵對強手,每球必爭。而這種“髒活累活重活搶著幹”的內線苦力,正是中國男籃曆來非常欠缺的“異類”。
作為國家隊的防守尖兵,丁錦輝身上的擔子自然不會輕。在今年奧運會前的最後兩場熱身賽中,丁錦輝都是先發出場,看得出來,鄧華德對他非常倚重:“他代表了我們的精神。我們的鬥誌很大一部分體現在他身上。他偏重防守,防守區域很大,能夠協防易建聯和王治郅,並照顧到每個角落。”
對於丁錦輝而言,能來到倫敦,首次參加奧運會,背後則是努力和犧牲。最明顯的就是角色變換,從聯賽中的得分手變成在國家隊扛起防守重任的藍領,對於任何球員來說,這並不容易。
在國家隊中,丁錦輝的數據很不起眼,但看過比賽的人都知道,他的一次次卡位、一次次補防,甚至是一次次拚爭地板球,都為這支國家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隨著閱曆的增加,丁錦輝不再單純用得分手或防守球員的身份來要求自己,他希望自己能夠打出全麵的表現,而不是隻專注於某一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