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件事陸寒終於忍不住爆發了:“二叔那頭的信咱們都等快兩年了吧,咱們還得等多久?再說了,現在的廠子哪那麼好進?正經的大專畢業生都快分配不進去了,而且我又接不了班,那不早晚都得出去打工?反正我是不想錯過這次的機會,寧可被資本家壓榨,我也不想在家裏當個閑人了!”
聽到兒子這麼說,老陸長歎一聲不說話了,因為兒子說的都是實話,現在的廠子是越來越不景氣、安排人也是越來越費勁,也就接班還容易辦一點,可自己和老伴的名額都已經給大兒子和大姑娘了,到了老三陸寒這裏,老陸真的是一點辦法都沒有了。(附注1)
過了半天,老陸才無奈的說道:“哎,兒子啊,是爸沒能耐、這不怪你。那好吧,你願意去就去吧,不過記得,如果挨欺負了一定要回家說啊,現在咱們這是新中國,三座大山都已經推翻了,可不能再受資本家的氣!”
雖然陸寒很清楚以現在東北的主流觀念依舊認為國有企業的鐵飯碗要比外資企業穩定和可靠,所以來應聘的人不會太多,但招聘現場的冷清還是超出他的意料,因為這裏居然冷冷清清的根本就沒有幾個人,好在負責招聘接待的是他的小學同學徐英,本著有熟人好辦事的心思他湊了過去問道:“咦,英子,你也來恒河藥廠了?”
沒想到英子卻是臉一板,正色的說道:“現在是工作時間,請叫我徐英或者徐助理。”
“成、成,徐助理、這回行了吧,我是來應聘的,請問這是怎麼個流程啊?”陸寒沒好氣的說道。
徐英一邊遞過來一張表格一邊說道:“你先把這個表格填了。”
在陸寒填寫表格的時候,徐英湊了過來低聲說道:“別生氣啊,這裏的印度老板管的可嚴了,不讓嬉笑打鬧的,否則就開除,可不像咱們那些廠子似的那麼好說話。”
“哦,我說你剛才怎麼變了個人似的,還以為你不認老同學了呢。”陸寒恍然大悟道,然後又問道:“對了,是我今天來的日子不對麼?我怎麼感覺應聘的人這麼少呢?”
“不是你來的日子不對,而是哪天都這樣,這都三天了,可招來的才不到二十個人,而且大部分還都是像你這樣哪都不要的貨色。”
“嘿,你這話說的,好像你能分配進藥廠似的,你要是能去的話還能來這兒?”雖然嘴裏在跟徐英瞎侃,不過心裏卻隱隱的有了一個衝動的想法。
PS:接班這個詞估計對於現在的九零後來說可能不太明白,不過在九十年代的中國尤其是東北的企事業單位中,這是一個非常常見的就職現象,他的規範稱呼應該是“子女頂替就業製度”,是指父母退休、退職後,由其子女辦理手續,頂替空下來的名額,進入父母原工作單位上班。雖然在1986年國家就開始整改並停止這種製度,但事實上直到九十年代後期這種現象才逐漸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