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一:一個率真可愛有個性的人(1 / 1)

範以錦

傳媒圈子看似大,其實很窄,傳媒江湖有什麼事很快就會在圈子裏傳開。張元基算是有個性的人,圈子裏常聽人提起過他,我也看過他的一些文章。因此,對他也有所了解。

作為“80後”的張元基有些特立獨行的做派,還聽說他與人辯論時能言善辯。個性強的人,有人喜歡有人討厭。盡管我沒有太強的個性,但我還是喜歡有個性的人,何況張元基的個性帶有某種率真與可愛。

文如其人。張元基的個性在其文章中得以體現。無論對民族自尊的憂思、對國民性淪喪的警醒,還是對傳統文化弘揚的自信與疾呼,都顯現出他的個性。其憂思文集《我思無邪》所彰顯的性情,未必振聾發聵,卻也擲地有聲。該文集共分為五部分,分別為“思想的逆水行舟”、“仗劍少年我獨行”、“拯救青少年教育”、“惟文化生生不息”、“紙媒請不要悲傷”,體裁包括了散文、隨筆、論文、詩歌以及各類時評等。通觀整本文集,可以窺見其對經濟、社會、政治、文化、教育、生態等方方麵麵抱有極高的熱情,尤其對國民素質教育、傳統文化傳承,均傾入較大心血去關注、反思與疾呼。同時,不遺餘力地對他不喜歡的思潮與現象予以抨擊,彰顯出一位血性男兒對社會關注的情懷。一篇篇曆年寫就的文章中,見證了其青春歲月的成長與激情,見證了他對理想的堅守、對自然的膜拜以及對生活的熱愛。

書中的文章,不論是隨筆、散文、論文,還是各類時評、講稿,都有著作者明顯的思想傾向,或強烈的觀點表達,同時兼具個人豐富的感情色彩,行文言之有物,事有所指,發人深省。譬如“拯救中國的青少年教育”係列之《為什麼而學》、《高度重視“校園本質”的文化建設》等,行文均有著非常鮮明而大膽的觀點,並輔以細致、條理的論據,行文通暢,思想活躍,尤為可貴的是勇於通過闡釋個人的觀點,對當前國民教育現狀的憂思與反省躍然紙上。所謂“愛之深,責之切”,這也正是作者憂患深重的直觀呈現。與此同時,文集的文章富於啟發性,通過辯證、邏輯、推理、哲思等敘述手法,揭示日常生活的哲理,如文章《未知》、《大度》、《不做刺蝟》、《自戀》、《堅持》等,可謂文以載道,頗有見地。

我雖為其作序,也並非完全認同其每一篇文章的觀點,尤其是比較激進的觀點。他自己也謙言:“書中的文字,還比較稚嫩、比較偏激、比較片麵,欠缺了一些理性與深度,思想性與藝術性還有一些不足。”盡管如此,我對其濃烈的民族情懷、鮮明的直言,還是讚賞的。在物欲橫流、拜金主義當道的社會中,需要多一些個性張揚、思想豐滿的青年為社會進步鼓與呼。

觀點對與不對,讚同還是不讚同,每個人有自己的判斷和選擇。多元社會下的多元思想的碰撞,會激發社會的活力,推動社會的進步。正因為如此,我對《我思無邪》的作者給予掌聲和更多的期待!

(作者係南方日報社原社長,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