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森西奧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說服了倔強的伽利略,使他從兒子身上看到了未來美好舒適生活的希望。
進入比薩大學的學費是昂貴的,為了能使兒子盡快入學,文森西奧拚命地攬生意賺錢,起早貪黑,披星戴月,時常回家後連飯都不想吃,疲乏得全身像散架一樣,倒床便睡。
伽利略很心疼自己的爸爸,他勸父親不要過於操勞,免得累壞了身體。
可父親卻說:“我現在累些沒什麼,隻是你將來切不可辜負我對你的希望啊!”
伽利略心中暗下決心,等將來自己事業成功了,一定要很好地孝順年邁的父親。
有時,伽利略向父親請求,允許他到鋪子裏去幫忙,以減輕一下父親肩上的擔子。他的請求卻被父親拒絕。父親讓伽利略待在家裏養精蓄銳,放鬆情緒,以便將來入比薩大學後,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去。
看到因生活的勞累,已變得有些駝背的父親,伽利略感慨萬千。為了家人和兒子,父親所做的犧牲和花費的心血實在太多了。
作為父親的文森西奧還時時地為兒子尋覓進入比薩大學的推薦人。因為,入比薩大學學習,除了繳納數目可觀的學費外,還必須要有學識水平高的知名人士的推薦才行,否則,學校是不會接納的。為此,文森西奧找了許多天,也未能找到合適的推薦人。
伽利略這階段在家裏與弟弟、妹妹嬉戲,他顯得童心未泯,製作了一些小玩具,這些玩具上裝上轉盤和滑輪,就可以進行機械運動。兄妹四人玩得十分開心。
更多的時間是在讀書中度過的。很快他把從瓦朗布羅薩修道院學校帶回來的書籍仔細地通讀了一遍。亞裏士多德的哲學思想仍然使他困惑,伽利略思考著這位聖哲的學說內涵,雖然他曾在修道院學校學到了一些,但那是很膚淺的、常識性的東西。現在伽利略從公共圖書館借些由亞裏士多德著的書,認真研讀,想從中尋找出解釋自己觀察到的奇妙現象的理論依據。然而,他失望了,除了體味到聖哲理論“高深”和邏輯強這兩點之外,他簡直一無所獲,尤其是亞裏士多德理論中的被後人推崇的一些“經典”,伽利略讀了幾遍,也難以理解,真是形如“天書”。在讀書中發現的這些問題,伽利略心中難免不生疑竇:聖哲的理論距現實這麼久遠,無法解答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可為什麼人們還這麼推崇他呢?
也許,從這時起,伽利略開始對被奉若“神明”的亞裏士多德理論產生懷疑了。
聽人說,哥白尼、布魯諾這兩位科學家的觀點新穎、大膽,具有強烈的現實性、科學性,在許多方麵與亞裏士多德的理論格格不入。伽利略在內心裏渴望拜讀到這兩位科學大師的著作。無奈,他們的著作是“禁書”,根本借不到。伽利略幾次對父親軟磨硬泡,央求父親滿足自己的願望。父親將他狠狠訓斥了一頓,嚴詞拒絕了他的“危險”要求。
伽利略感到寂寞了,就去學外語、繪畫和彈琴。伽利略很喜歡小弟米蓋。米蓋成了伽利略的“知音”,已5歲的米蓋悟性很高,已經顯示出非凡的音樂天賦,父親有意想使小兒子將來成為音樂家,到宮廷作樂師,所以為米蓋購置了一台較新的風琴,供他練習彈奏。伽利略從學校回家後,就常常在閱讀之餘和小弟米蓋彈琴吟唱,和鳴齊奏,笑聲朗朗,十分快活。伽利略原來在學校時希臘語、拉丁語學得很出色,基礎很好,在家閑居的這段時間,兩門外語也成了他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密友”,早誦夜讀,水平不斷提高,已經能夠看懂原文版的小說和詩歌了。到郊外去寫生,也成為伽利略在家閑居時的一項內容,每次寫生,都收獲匪淺,他的畫技提高了許多。
轉眼間,1580年到來了。伽利略以一種複雜的心情迎接著自己的第16個年輪。
回首往事,他思緒萬千,感觸很多,有欣慰,也有煩惱。體驗到追求的愉悅,也感受到迷惘的痛楚。值得稱道的是,他在這16年的人生旅途中所邁出的每一步都是踏踏實實的。
他那充滿奇思妙想的頭腦曾一度迷信宗教的神聖無比,但父親的勸阻使他不得不忍痛割“愛”,選擇了自己既陌生又不感興趣的醫學。
他在等待著到去比薩大學就讀時刻到來。
父親仍然在為他奔波著、準備著,身體變得明顯衰弱了,背也駝得更厲害了。
伽利略執意要求到鋪子裏幫助父親料理生意。
於是,伽利略成了毛織品銷售店的“小老板”兼夥計。
他對生意毫無興趣,常常心不在焉,有時一邊看書,一邊售貨,找錯了錢也不知道。父親見他這樣,又不好過多地指責他,害怕惹急了伽利略,壞了“學醫”大事。父親後來就派他往返於佛羅倫薩和比薩城,接貨送貨。
一次,伽利略到比薩城去送完貨後。來到比薩斜塔旁閑逛。忽然,有人拍了一下他的肩膀,伽利略回頭一看,見一位衣著考究、氣宇軒昂的中年人正笑眯眯地望著他。“是您啊!”伽利略連忙向那位中年人鞠了個躬。原來,這位中年人就是當年伽利略在比薩小學讀書時常借給他書看的那位老師。
老師連忙詢問了伽利略幾年來各方麵的情況,當聽說伽利略因沒有知名人士的引薦,難以進入比薩大學學習這件事後,這位熱心腸的老師立刻表示一切包在他身上。
伽利略驚喜萬分,連聲道謝。
師生兩人又談起了讀書的事。老師得知伽利略想閱讀哥白尼、布魯諾的著作時,神秘地一笑,低聲說道:“到我那裏去取。”
這對伽利略來說,可謂吃驚非小,老師那裏竟有“禁書”!他極度興奮地跟著老師去取自己夢寐以求的兩位科學鬥士的著作。
回到佛羅倫薩後,他借故晚上在鋪子裏看護貨物,宿於鋪子之中,在微弱的油燈光線下,他如饑似渴地閱讀起來。啊,這真是一個新鮮的世界。哥白尼、布魯諾的觀點具有開創性和科學性。從哥白尼的書中,伽利略明白了一個客觀事實:地球圍繞自己的軸心自轉,月亮圍繞著地球轉,地球和其他所有行星圍繞太陽公轉。這就是哥白尼著名的“日心說”理論。
在閱讀兩位科學大師的著作中,伽利略最喜歡看的是哥白尼、布魯諾對亞裏士多德理論大膽批駁的章節。如亞裏士多德認為:一切運動的物體必定是為某一物體所推動,因為,它既然不可能寓運動的本原於自身,那顯然是被其他物體推動。亞裏士多德否定“自動”的可能性,相信有“原動力”存在,而“原動力”就是上帝。在宇宙之外,上帝推動宇宙的運轉。哥白尼則針鋒相對地提出“自動”學說,他認為,如果設定地球運轉,就必須承認,這種運轉是自然的而絕非強製的。所以,“原動力”沒有存在的必要,對“上帝”的存在予以否定,這種觀點是對亞裏士多德的運動學說的毀滅性打擊。布魯諾在批駁中則更進了一步,他認為,既然地球沒有任何外力的支托和推動,在空間運動隻是靠了它自身內部的本原,那這一思想也應推及到其他天體。恒星隻是因為遙遠,我們才覺得它們靜止不動:宇宙中有無數個“恒星”,圍繞著它們有無數個“行星”在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