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方圓人生,屈伸有度(1 / 2)

在《紅樓夢》一書裏有這樣一句話:“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它的意思就是,對社會上的各種事情都透徹明白了,那就是學問;處理人情世故幹練而通達,那就是文章。人的一生無非就是做人和處世。其準則是:做事要方,做人要圓。在這方麵,老子和孔子都是典範。

情是圓的,理是方的;方如行義,圓如用智。人生好比一本耐看的書。或許是詩歌,或許是散文,或許是小說,也或許是哲學。

人生就像一首歌,有人永遠讀詩,有人隻讀濃得化不開的散文,有人隻讀小說就夠了。散文從門口進來,詩從窗口出去,小說需要提煉和升華,哲學使人變得明快而透徹,而知世故。

知世故而不世故,有所不為才有所為。

可方可圓,以屈求伸

老子曾在《道德經》中說:“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現代社會到處都充滿了競爭,也存在著許多的欺騙。人們常常感到迷惑不解,膽小者躲避,愚魯者輕生。其實,每個人都想在社會上站住腳,然而常常還對現實感到不滿,心態不佳。這種生存方式如果不好好的處理可能就會被現實社會所淘汰。

還有另一種人,心懷大誌,為了崇高的理想,九死不悔地去追求,成事者雖然有很多,但敗陣者也為數不少。我們可以讚歎這些人的執著,但是,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這些勇者的失敗一定是有其原因的。

無智乎?非也,無勇乎?非也,無仁乎?無義乎?無禮乎?無信乎?均非也。英雄的氣概,君子的風度,盡管一個人都具備這些,但最終卻落得兩手空空,滿目淒淒。就是由於少了一點關鍵性的技能,這些技能人人都能學會,人人都能做到。但想要把這點技能學得精,做得妙,就需要下一些功夫,研究一番了。

這點技能是什麼?答曰:方圓處世。

如此說來,人人都要圓滑世故不成?如此說來,世間所有的成事者,劉邦、劉備、羅斯福、威爾遜都是滑頭滑腦的人了嗎?讀者諸君,大概你有所知,又有所不知,這裏所說的“方圓”二字,有兩種含義,就像武林功夫一樣,同為天下神功,有的能使人強健神勇,行俠仗義;有的卻讓人走火入魔,為非作歹。“方圓”之道博大精深,絕不是誇大其辭。

韓信在人胯下鑽過,這是否叫做圓滑呢?如果不是,那為何以為侮辱呢?越王勾踐敗在夫差手下後,讓自己的妻子到吳宮內去做妾,這是不是叫圓滑呢?有人會說這隻是一種取勝的戰略,方圓處世,並不是營私舞弊、貪汙賄賂、投機取巧。方圓之道,是人生智慧的凝結,它的形式變化多端,可以稱為“以屈求伸”。也可稱為“以柔克剛”。方圓之道的最大的勇氣就是不動情感,泰然自若。這意味著你不膽怯,敢於拚搏,能夠擺脫失敗情感的左右。

精於方圓之道,需要在生活中靜心的去體會,邊學習邊實踐也會進步得很快。

屈伸有度,生活智慧

有一句名言道:大丈夫能屈能伸。能屈就是在客觀形勢對自己不利的時候,能夠守靜待時;能伸就是在外在環境對自己有利的時候,能夠時取有為。能屈能伸是人的一種美德,能屈能伸更是人們處世的一種方法原則。在現實生活當中,順而能進易,逆而能屈難;逆而能屈易,屈伸隨時難。在《周易》中,特別強調的就是知進知退,知存知亡,知得知失。

在《周易》中所指的屈伸,是往來,是動靜,就是往來、動靜之間的推移和感應。在自然界中是這樣,人類也不例外。人人皆知伸之利,不知屈之所以利。

屈與伸,也是進德與致用的統一體。屈是伸的基礎,伸是屈的完成。如果沒有了屈與伸,那麼也就自然沒有了往來變化,也就沒有了人的成長與完善。隻有二者和諧統一,才能厚積薄發,利於安身。就屈伸相感的方麵講,一屈一伸也是“往來不窮之謂通”。“往來不窮”就是造成變化,變化而通泰,就是成就合理的、合目標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