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有這麼一段話:“現在我要告誡你們:愛你們的仇敵,並為那些迫害你們的人祈禱,這樣你們便能成為你們在天之父的子孫;因為上帝讓陽光普照壞人和好人,讓雨水滋潤良民與歹徒。”如果你們隻愛那些愛你們的人,上帝憑什麼要賞賜你們呢?即便是收稅的官吏也能做到。而你們如果隻與自己的朋友講話,你們又有什麼與眾不同呢?連野蠻人也能做到。你們必須追求盡善盡美——正如你們在天之父那樣完美!
現在,有人將聖經裏這段話的意思具體化了,好比是聖經精神的實施辦法:
感謝生活中所有曾經傷害過我們的人,正因為他們的傷害,磨煉了我們的心誌,讓我們變得更堅強!
感謝生活中所有曾經欺騙過我們的人,正因為他們的欺騙,在人生旅途中,增進了我們的見識!
感謝生活中遺棄我們的人,正因為他們的遺棄,教導了我們從此自立、自強!
感謝曾經絆倒過我們的人,正因為他們的攪拌強化了我們的能力,讓我們在今後的工作與生活中充滿機遇和挑戰!
感謝斥責過我們的人,正因為他們的斥責,助長了我們的智慧,讓我們一步步接近成功!
上麵這些話語,絕非阿Q精神的自我安慰,而是一種嶄新的人生視角。要知道,有很多種機會就有可能改變人的命運,包括敵人的傷害。如果自己因此知恥而後勇,自強不息,各方麵都得到長足的發展而最終成功了。試問,難道不該感謝一下那些曾經傷害過自己的人嗎?他們可是自己的“貴人”哦!
吳佩孚年輕的時候在山東的蓬萊縣,當時染上了抽鴉片的惡習。有一次吳佩孚煙癮發作了,身上又沒有錢,便低聲下氣地對一煙館老板翁欽生說:“翁爺,能不能賒幾筒香香?”翁見他那副猥瑣鬼祟的模樣,氣往上衝,喝道:“你這豬頭,也不看看自己是副什麼嘴臉,滾出去!”
吳佩孚煙沒抽著,反遭一頓淩辱,覺得“此仇不報,非丈夫也!”就和一幫無賴商量了一個計策,就是用錢買通了一個乞丐,用紙包著糞汁,乘翁欽生夜間從大煙間出來,劈頭劈腦扔上去,弄得翁欽生滿麵糞汁,臉麵丟盡。
翁欽生經過多方打聽,得知扔糞汁的指使者就是吳佩孚,於是通過縣令,派衙役拘捕吳佩孚到案,幸虧吳佩孚在衙門裏也有狐朋狗友,提前知道了消息,於是他就星夜逃命去了。在逃亡途中,吳佩孚得到一算命先生的指點,於是走上了從軍的道路。
多年後的一天,吳佩孚正帶兵在火車站巡視,驀然看見當年那位生死冤家翁欽生。翁欽生同時也看見了他,眼見自己這位老鄉身著戎裝、手握重兵,嚇得渾身戰栗,暗歎真是冤家路窄。心想三十六計,走為上計,於是腳底抹油,擠入人群想蒙混過關。
吳佩孚是何等的眼明,高聲大呼:“欽生,往哪裏去?”讓士兵不由分說地把翁欽生拉到軍營裏去,翁欽生以為自己這一次要去見閻王爺了,準備聽憑吳佩孚的隨意處置。
到了軍營,吳佩孚卻命令夥房安排酒宴,好酒好肉地招待翁欽生,並和他噓寒問暖的講起蓬萊的往事來。非但不把他看做仇人,還親熱得很。一連留他住了好幾天,最後還替翁買了車票,備了厚禮,親自執手將他送上了火車。
有人曾問吳佩孚為什麼要仇將恩報,他笑著說:“如果翁欽生在家鄉時沒有對我迫害,我就不會逃亡出來當兵,這一輩子也隻能在蓬萊當個窮秀才,落魄一生,更不會有今天出頭的日子。所以,正是他的壓迫才成全了我。因此我就不能再把他當做仇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