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忙於工作就會很快樂(1 / 1)

魯迅說自己不是什麼天才,是將別人喝咖啡的時間忙在寫作上罷了。人的樂趣就是忙碌於工作。隻有忙於工作,才能感到精神煥發,才能少抱怨多做事,才能感覺很快樂。

在現實中,有這樣一種被稱為工作狂的人,雖然整天很忙很累,累得連吃飯的力氣都沒有了,可是他們就喜歡這樣,因為他們感覺很充實、很快樂。

翻翻人類曆史上記載的很多名人故事,你會發現他們都很忙:牛頓75歲還忙於解決數學難題,李時珍忙了20多年才完成《本草綱目》,魯迅在去世前半小時還在忙於孜孜苦讀,愛迪生75歲時仍到實驗室上班。有人問他打算什麼時候退休,愛迪生說:“我忙得沒時間考慮這個問題呢!”

很多人都有這樣切身的感受,一旦忙於工作,雖然身體累,心裏卻是甜滋滋的,忙完一個目標或者一個項目之後,內心的那種成就感真的很爽。而工作輕閑的人,經常感覺精神空虛,就會胡思亂想,就會無所適從。

所以,那些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的老同誌,總會找點事情讓自己繼續忙著,或者忙於讀老年大學,或者忙於帶孫子,或者忙於各種鍛煉。不然,反而容易“憋”出毛病來。

佛光禪師是中國曆史上有名的禪宗大師,其弟子大智,出外參學20年後歸來拜見老師:“這二十年來,您老還好吧?”佛光道:“很好!很好!講學、說法、著作、寫經,每天在法海裏泛遊,世上沒有比這種更欣悅的生活,每天,我忙得好快樂。”

大智還聽師弟們說,每天一早,佛光就起來誦經;白天,總是不厭其煩地對一批批來禮佛的信眾講說佛法;晚上,回到禪房不是批閱學僧心得報告,便是擬定信徒的教材。每天就是這麼忙,每天總有忙不完的事。

大智關心地問佛光道:“老師!您每天的生活這麼忙著,不覺老了呢?”佛光笑嗬嗬地回答:“我每天這麼忙,哪裏有時間老呢?”

孔子說過:“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佛光禪師之所以“不老”,就是因為他日複一日地忙於平凡的工作,而且樂此不疲。

忙一點很好,因為忙,自己就沒有時間去胡思亂想;因為忙,證明自己還有事情做;因為忙,說明自己正在一點點努力,一步步實現理想。因此,有人甚至說忙就是成功人士的標誌。

再從另外一層意義上來說,個人的財富、國家的富強,是必須靠我們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創造出來的。如果不忙於工作,這些東西從何而來呢?

忙總是有收獲的,即使效率低下,隻要自己在不停地忙,總能忙出成績。魯迅說自己不是什麼天才,是將別人喝咖啡的時間忙在寫作上罷了。

溫州人能賺錢的秘訣就有一個“忙”字。溫州人開店鋪,不論刮風下雨,總是開門很早而關門很晚,兩天的營業額就相當於其他人的三天。在歐洲闖蕩的溫州人,為什麼能將猶太老大打敗,就是因為溫州人一直不停地忙著。猶太人每天幹8小時,溫州人每天要忙13個小時,這樣生產出來的產品不但加工時間短、價格低,還能按時按量保質完成。慢慢地,溫州人將猶太人擠出了市場。

忙,不僅能使人做出成績,創出業績,更重要的是培養出一種頑強拚搏的精神,而這種精神能有助於一個人成功。如果一個民族具有了這種精神,那麼這個民族就一定能騰飛。

16世紀前的日耳曼人曾經非常平庸,但自從出了貝多芬、席勒等偉大的人物,使整個民族感受了奮發向上的精神,日耳曼人就忙於科學研究與藝術創作,終經兩百年的努力,一躍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民族之一。

開寶馬的樂趣在於奔跑,而人的樂趣就是忙碌於工作。隻有忙於工作,才能感到精神煥發,才能少抱怨多做事,才能感覺很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