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職場中人總是習慣拿自己與別人比較:做的是一樣的工作,自己的工資福利為什麼比別人少?職場中,有的人忠誠踏實,不會過多在意付出和回報的差距,一生隻忠誠於一個企業,並且在這個企業內一直都是做著自己分內的工作,沒有什麼作為,可以說,這樣的人雖然稱得上是一個忠誠的員工,但他忠誠的一生同樣也是失敗的一生。這些人一般沒有太多的野心,隻想通過自己的勞動拿到報酬來維持生活,而正是他沒有野心,使得他的一生碌碌無為;有的人則恰恰與其相反,對付出與回報比較在意,這些人通常是有晉升潛力、有跳槽資本的人,他們除了看重財富外,還關注權利、職位、培訓機會等回報;還有一部分骨幹,非常在意付出與回報之間的差距,他們認為回報不僅僅是報酬,還體現了成就感和認同感。
在如今競爭激烈的職場中,大部分的領導都要求自己的員工能忠誠,於是,有很多職場中人對企業很是忠誠或者說是絕對的忠誠,他們盡心盡力地做好自己的分內工作,除此之外,從不考慮其他的分外工作,就這樣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地工作著,做著同樣的工作,拿著同樣的薪水。於是,他的人生就這樣忙忙碌碌地度過了,這樣的員工可謂是一個標準的忠誠員工,然而往往這樣的員工不受領導的青睞,為什麼呢?對於每個公司或企業來說,都是以贏利為目的的,都希望員工能不斷地提高自身能力,為公司或企業做出更大的貢獻;換而言之,也就是說公司或企業同樣希望員工有一定的野心,以達到雙贏的效果。因此說,在職場中,一個員工忠誠一生,也就注定他的一生是失敗的。
多少年來,“野心”一直是一個貶義詞。可是,既然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一個好士兵,那麼,在職場中,沒有野心的人生,絕不會擁有一個成功的人生。
我們生活在一個具有無限可能的時代:地理與意識形態的壁壘逐漸消失,市場越來越開放,商品創意和資金在世界範圍內自由流動,使各地的企業都變得越來越有效率。新技術正在創造出重要的商務和溝通新渠道。無論是在個人生活中還是工作中,從來不曾有這麼多人有這麼多機會去創新。
然而,這樣的時代也是一個危險的時代。從亞當·斯密以來,我們相信技術的進步會把財富帶到社會的各個角落,但事實並非如此。市場開放與技術普及的雙重力量,正在以驚人的速度重新構建所有產業版圖。技術變革的時代同時也是經濟和社會秩序被打亂的時代。我們應該觀察在這樣的時代裏財富是怎樣產生和分配的,以及我們是否有效地利用了這種機會。
在這樣的年代裏,對於職場中的人來說,沒有野心,就沒有卓越的成就。為了衡量任何一項變革創新的成功幾率,有些領導會問員工這樣的問題:“你們對於企業的未來有什麼樣的願景?你們對企業的管理或者說技術等方麵是否有變革的欲望?”其實,這樣的問題正是領導用來測算員工野心的。每個人都有一個偉大的夢想,野心勃勃的願景不僅僅是需求進行重大變革的能力,同時也提供了激勵自己的能量與靈感的提高。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不僅對企業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同時也是自己邁向成功的起點!
在某家高科技行業小公司擔任技術應用經理的小B,相關專業碩士學曆,在該公司已任職5年,在公司內也是個小頭目,薪水待遇也不錯。然而,他卻覺得自己在這裏沒法幹下去了,很想跳槽換個環境,為什麼?
原來,他這個技術應用經理隻是個頭銜,公司是小而精的那種,所謂的技術應用經理下麵也就帶著一兩個助手,每天要做的事情也沒多少“技術含量”,就是等著客戶的電話,隨時待命,隨時服務。說到底,雖說是高科技行業,作為技術應用經理的他也就是不斷地接電話,然後為客戶的機器更換損壞的電路板。而且,這個工作他已經做了3年了,大約在工作2年以後,他已經感覺自己根本就學不到新東西了,不但沒有進步和提高,工作內容全部是在重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