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力
作者:宋新宇
培養企業的執行力
我們知道管理者的任務通常是為自己企業或部門製定目標,組織資源去實施達成這些目標所必須的措施,以及及時果斷地做出必要的決策。
但管理者還有兩個同樣重要,卻為大部分管理者所忽視的任務:對自己的企業或部門進行有效的監控及培育人才。
進行有效的監控
大部分管理者都樂於布置任務、做決定,但真正有效的管理者卻都擅長使布置下去的任務和做出的決定得以執行。(薑承剛博士點評:戰略製定者的絕大多數時間不應該花費在製定戰略上,而應該花費在實施既定戰略上。)按流行的說法,就是能夠讓自己的企業有“執行力”。在執行力的背後是管理者的監控手段和與之相對應的獎懲。我們通常以為隻要用領導者的魅力和激勵手段就可以讓員工執行和完成管理者想要完成的任務,但沒有有效的監控這樣的事情通常不會出現。一位偉人有一句名言可說明這個問題:“信任固然好,監控更重要”。
監控並不需要一套複雜的係統和設備,管理者不妨試一下我認為簡單有效的“羅蘭·貝格方法”。作為一個大谘詢公司的創始人和總裁,羅蘭·貝格本人可謂日理萬機。但凡是和他打過交道的人都知道,他不會忘記哪怕是一件小事。他每天都接觸大量各色各樣的人物、每一件需要自己和別人做的事情他都會用錄音機錄下來,讓秘書打出並發放給相關的人員。他通常每天會發出40—50個給不同人的“內部備忘”。這當然是在完成一個管理者首要的任務:布置工作和做某些決定。
但這僅僅是事情的開始。每一份內部備忘都會被寫上一個時間,到了這個時間秘書就會把這個內部備忘重新放在羅蘭·貝格的案頭。所以,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僥幸讓他忘記一件他關心過的事情。當整個係統都習慣並采用這個簡單易行的做法之後,監控就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情。執行力也就大大地增強。
培育出色的人才
培育人才也許是管理者最重要的任務,卻也因為其無法在短期內取得效果而被大部分人所忽略。但真正高明的管理者和有傳統的企業都會十分重視這一點。我們可能聽說過,GE的總裁從自己上任之日起就開始物色接班人,這是GE的一個傳統。我們也都知道,一段時間內,中國一些最優秀的企業因為沒有或者沒能找到合適的接班人而動蕩不已。實際上,我們大部分企業都麵臨這個巨大的問題。
一個把命運維係到某一個人身上的大企業是危險的,一個現代企業應該是離開任何一個人都能正常運營的企業。
從“自私”的角度看,一個管理者也應該注重人才的培養:許多管理者都感覺自己很累,卻又無法放權,因為自己身邊沒有足以讓自己放心、可以被授權的人才。但管理者一天不突破這一怪圈,就一天不能輕鬆。
我的朋友,TCL電腦的楊偉強先生曾有一個有趣的觀察和對比:在香港,有華娛和鳳凰衛視兩家電視台。他們幾乎同時起步,但五年之後,華娛幾乎無法繼續下去,天天都是幾個同樣的、不受人喜愛的麵孔在談論一些大家並不關心的話題;另一麵是鳳凰衛視的人才濟濟、蒸蒸日上。我們都知道鳳凰衛視成功上市,但更為可貴的是,其年收入五年能保持年均80%的增長。兩家的根本區別在於,一家讓自己的員工一個個都成了明星,鳳凰這個舞台也就成了觀眾喜愛的地方;另一家沒有讓任何一個人成功,其本身也就毫無生機。(薑承剛博士點評:經營企業就是經營員工的成功,隻有員工的成功才有企業的成功。)
楊偉強先生的結論是:在TCL電腦,以前自己是(唯一的)發動機;未來的任務是,為公司發現、培育眾多的發動機。我們可以想象,這將是一個充滿生機的公司。
如果你想讓你的公司令行禁止而且充滿活力,你必須完成作為管理者的兩個任務:進行有效的監控和培育出色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