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遭到西方列強的入侵之前,已經自發開始了對西方文化進行引進,而且引進的勢頭很猛,直到它威脅到幕府統治而被禁止。其中許多知識來自荷蘭,它就被稱為蘭學。
概況
蘭學(Rangaku,らんがく)指的是在江戶時代時,經荷蘭人傳入日本的學術、文化、技術的總稱,字麵意思為荷蘭學術(Dutch learning),引申可解釋為西洋學術(簡稱洋學,Western learning)。亨保(1716-1736)年間,幕府下令青木文藏譯讀荷蘭書籍。以後又出現許多杉田玄白、前野良澤、大木規玄澤等醫生為中心的蘭學家。不久,研究領域逐漸從醫學擴大到語言、天文、曆學、地學、化學、兵書等領域。因此後來”蘭學”一語,逐漸成為諸多洋學的代名詞。”蘭學”的興起,表明日本人開始把學習對象從東方轉向了西方,這對日本今後曆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蘭學是一種透過與出島的荷人交流而由日本人發展而成的學問。蘭學讓日本人在江戶幕府鎖國政策時期(1641-1853年)得以了解西方的科技與醫學等等。籍著蘭學,日本開始學習歐洲在當時在科學革命所達致的成果,奠下日本早期的科學根基。這也有助於解釋日本自1854年開國後,能夠迅速並能成功地推行近代化的原因。
18世紀後期,杉田玄白翻譯了《解體新書》之後,才有蘭學之稱。據其回憶錄《蘭學事始》記載,從事這一翻譯的人的把它看作是一種新學問的創立,並把他們的研究稱之為蘭學。除了荷蘭係統學術以外,還包括西方天主教學術的西方學術研究。
荷蘭商館限於長崎之外的出島,(國立監獄)監管與荷蘭事務的是荷蘭通詞,通過與荷蘭人接觸,逐漸學習到西方文化,成為蘭學傳入日本的媒介。元祿時代,商人階級力量壯大。日本社會養成一種追求人性享受的奢侈之風,關心教養、關心學問,形成庶民文化風潮。此時,日本古學和國學興起。朱子學首次遇到衝擊,古學回到孟子,國學回到《古事記》日本古典,都否定朱子學。
新井白石(1657-1725),對潛入日本的意大利傳教士的審訊,了解了西方。初步了解日本之外的西方世界。1713、1715,先後寫了《采覽異言》《西洋記聞》關於幾大洲的風俗、地理等。肯定了開立而下的西方科學技術應加以吸收。應將其與天主教分開,肯定了西方科學技術的價值。一般認為,日本西學開始於新井白石。
醫學
自1720年起,醫學典籍紛紛從荷蘭傳入,並翻譯成日文。在當時的醫學界,傳統漢醫學者與蘭學生之間發生激烈爭議,引發一連串實驗和解剖。西洋醫術的精確性引起了人們的注意,並有許多新醫書出版。譬如,1759年的《藏誌》(藏,即髒,內髒)。1774年的《解體新書》的出版則是蘭學興起的標誌,是一個解剖學的專著。1804年,華岡青洲實行在世界上首次應用在乳癌手術(割除乳房)的全身麻醉。這項手術結合了中藥和西洋手術的技術,比西洋學者Crawford Long,Horace Wells和William T。G。 Morton發現並應用乙醚(1846年)和哥羅芳(1847年)作為全身麻醉早了四十年。
1838年,緒方洪庵醫生成立了一所蘭學學校,名為”適塾”。有名的畢業生有福澤諭吉和大鳥圭介,他們後來成為推動日本現代化的關鍵人物。緒方在1849年著有《病學通論》,這是在日本首次出版探討病理學的典籍。
物理學
一些早期蘭學家已開始涉獵西方在17世紀發展的物理學理論,譬如誌築家第八代的長崎荷語翻譯家誌築忠雄,在完成首次係統性地分析荷語文法後,在1798年翻譯了拉丁文版的物理學典籍Introductio ad Veram Physicam而成為《曆象新書》。該書由英人John Keil寫成,內容關於牛頓力學。誌築更創造了一些新的科學詞彙,有些更沿用至現代日本,例如”重力”、”引力”、”遠心力”(中文即離心力)及”集點”(即質心)等。另一位蘭學家帆足萬裏,從一本日荷字典學成荷語後,在1810年出版了一本物理學手冊,名為《窮理通》,主要集合十三本荷文書籍寫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