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美麗的家園(1 / 2)

可以數是屬統治著整個量的世界,而算數的四則運算則可以看做是數學家的全部裝備。

——麥克斯韋

麥克斯韋誕生在英國北部美麗的海濱古城愛丁堡。愛丁堡曾是蘇格蘭傳統的首府,是蘇格蘭王室法定的所在地,這個美麗的城市坐落在北海福思灣的令人神往的位置上。依山傍水,景色宜人。灰白色高聳入雲的古代城堡林立如峰,雄偉威嚴之勢令人傾慕。尖尖的屋脊直插雲霄,體現著濃濃的宗教色彩。城堡的牆垣高低錯落,與背後陡峭的山丘連成一體。山色青青,蔥蔥鬱鬱,樹木叢生,蓬蓬勃勃,太陽的光輝照射著山峰,散發著林間溫潤之氣,氣浪上升,雲蒸霞蔚。遠處的山坡草地,牛羊肥壯,田間的耕地,阡陌縱橫。錯落有致的農家小院,雞犬相聞,炊煙嫋嫋。蔚藍的天空明淨如洗,遠處連接著的福思海灣,風光旖旎,美麗多姿,滾滾湧來的浪花恰是多情少女吻著戀人清秀的臉龐,如此令人陶醉不已,如此令人心曠神怡……

這座有著悠久曆史的古都一直是蘇格蘭人政治、經濟、文化活動的中心,繁華的太子街逐漸成了愛丁堡的主要商業區。它位於北麵的另一個山脊上麵,它與古城中間橫臥著一條深穀,得天獨厚的秀山麗水使愛丁堡市中心成為歐洲的名勝之一。

長長的海灣蜿蜒曲折,一望無際……有金色的沙灘,嶙峋的岩石,有好玩的海螺、貝殼。每當浪花到岸之時,一潮猛過一潮,後浪推擊前浪,如若撞在岩石峭壁上,砰砰作響,摔得粉碎,煞是壯觀。成群的海鳥唧唧飛舞,裝點著海灣的熱鬧,它們任意飛翔,時而落在山崖,時而落在碼頭、桅杆之上。數不盡的桅杆如林而立,充分顯示了英國這個四周環海國家的優勢,即航海業先進。因此,也造就了英國在資本主義發展時期的繁榮昌盛。

麥克斯韋所在家族原屬克拉克家族,這個家族從16世紀起就非常有名望,在18世紀中曾兩度與麥克斯韋家族聯姻。麥克斯韋的父親約翰·克拉克在繼承一處田產時按照當時的契約而承襲了麥克斯韋這個姓氏,因此麥克斯韋全名為詹姆士·克拉克·麥克斯韋。

麥克斯韋的家族中,曾出現過不少的政治家、音樂家、詩人和學者。麥克斯韋的父親就是一位律師,接受過良好的法學教育,他的母親弗朗西斯·凱也出身於名門望族,性情果敢,臨事有決斷,頗有大家閨秀的風範。愛丁堡家中的大事小情都由她決斷。

1831年6月13日,麥克斯韋誕生了。此時他的母親已經40歲,婚後多年未育的父母,中年得子,為克拉克家族又添丁進口,那份欣喜無以言表。1831年因為誕生了像麥克斯韋這樣偉大的科學家,而成了電學史上值得紀念的一年。這一年也是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進一步揭示電和磁互相轉化的辯證關係,為近代電磁學奠定基礎的關鍵的一年。

6月份正是愛丁堡的仲夏季節,清晨,豔陽高照,晴空萬裏,海灣波光粼粼,風平浪靜,一派和煦安寧的景象。霎時間,古城的東北方向狂風大作,風卷烏雲,滾滾而來,不一會兒,低沉昏暗的鉛雲籠罩著全城,海水全無往日的寧靜和矜持,變得騷動不安起來……

此時,麥克斯韋家中,他的母親正在分娩,一陣陣的劇痛折騰得她死去活來,這對於一位40歲的母親來說也的確不易。接生的醫生也忙個不停,全家人都在焦急中等待。

窗外狂風不止,暴風雨傾盆如注,一道閃電劃過長空,屋內也傳出了嬰兒清脆響亮的啼哭,麥克斯韋出世了。

溫暖如春的臥室內,每個人的臉上都顯出喜悅的笑容。麥克斯韋的母親筋疲力盡,然而卻是那樣安詳、幸福,正慈愛地望著自己親生的骨肉。他的父親興奮得手舞足蹈,抱著繈褓之中的嬰兒喃喃自語:“我的兒子,我一定要讓我的兒子成為傑出的人物!”他放下嬰兒,來到親愛的夫人身邊,雙手緊緊地握著她的手,默默地深情地凝視著她,多少感激,多少溫存盡在不言之中,一個輕輕的吻落在夫人汗津津的額頭……麥克斯韋的誕生給這個富庶的家庭帶來了更多的歡歌笑語。

在歡喜忙碌之中,麥克斯韋滿月了。他長得白白胖胖,大眼睛忽閃忽閃的,四處亂吮的小嘴,逗得大人們直用手刮他的下頜。麥克斯韋是那樣的機警,一雙小手不停地搖、擺、捏、抓的。他的母親精心地照料著他,給他喂奶、飲水、換洗衣服、尿布,等等。把無私的母愛都傾注在孩子身上,瑣碎的家務她料理得妥帖周到,總也不見她閑著。由於操勞,她那端莊、賢淑、美麗的麵容時常帶有一絲倦意。她常常守在麥克斯韋的小床邊凝視著兒子,嘴裏哼唱著古老的歌謠,輕拍孩子悄然入夢,有時困倦極了,自己就依在床邊睡著了。

忽然,有一天她被窗外樓下街道上的吵鬧聲吵醒,她來到窗前向外張望,一群人黑壓壓聚集在大街上,好像在集會,其中有一個戴禮帽的紳士站在較高的地方揮舞著手臂在演講。人群中不時地有人叫好、起哄或打口哨。躺在床上的麥克斯韋不知什麼原因哇哇地大哭起來,弗朗西斯趕忙關好窗戶來到床邊哄起孩子來。不一會兒,麥克斯韋的父親也進了屋來詢問孩子為什麼啼哭。弗朗西斯指了指窗外的人群,約翰明白地說:“這裏的環境確實很糟糕,工人們為爭得一點兒權利而鬥爭,中產階級為獲得更多的利益也寸步不讓,還有一些政治家、議會會員、官員,等等都在談論議會的立法選舉問題,鬥爭十分激烈。這樣的環境對於我們悉心照料孩子的確不便,我建議不如我們全家到鄉下的莊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