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安北呼籲在9月舉行聯合國首腦會議時一攬子批準其改革方案,他警告一些國家“不要將改革方案當成菜單,有選擇地對待其中的條款。”
4《鏡報》記者米若2005年3月31日報道:四國“入常”聯盟成立
關於聯合國新增常任理事國的爭奪戰已經拉開帷幕,最有可能入常的四個大國:日本、巴西、印度和德國的常駐聯合國代表於31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對麵的千年飯店舉行集會,要求增加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並呼籲用大會表決辦法來解決安理會擴大問題。
德國常駐聯合國代表普洛伊格在集會上宣讀的四國聯合聲明說,絕大多數聯合國會員國認為安理會迫切需要改革,以便更好地反映當今世界的政治現實。 安理會應同時增加常任理事國和非常任理事國,新增的常任理事國應包括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擴大後的安理會應包括那些願意並有能力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方麵承擔重大責任的國家。
四國聲明建議安理會的擴大分3步走:先在今年夏季結束前由聯大通過框架決議,然後挑選新的常任理事國,最後就修改《聯合國憲章》通過決議。
四國在決議草案中說,新的常任理事國應與現任常任理事國承擔同樣的責任和義務,但否決權問題不應成為安理會改革的障礙。
此前,意大利等無望進入常任理事國的國家準備於4月12日舉行集會,極力推行“準常任理事國”方案。據悉,德國等國是在獲悉上述行動後決定搶先采取行動的。
5《鏡報》記者米若2005年3月21日報道:安北支持德國入常,德國誌在必得
德國對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誌在必得。據認為,德國此次“入常”有很大勝算。首先是德國的經濟實力,二戰後,德國在一片廢墟上建成了現代工業體係,目前GDP居世界第二位。近年來,德國憑借其經濟實力,對發展中國家大力援助,因而在被稱為“聯合國大票庫”的非洲等地廣結人緣,據稱已獲得超過128票讚成票,超過所需的三分之二票數。其交納的聯合國會費也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
德國“入常”已經得到聯合國秘書長安北的首肯。3月21日,即公布聯合國改革方案的當天,安北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明確指出:像德國這樣的國家,完全有條件代表歐洲成為常任理事國。作為聯合國秘書長,他在沒有至少征得5個常任理事國一致同意的情況下即作事前表態,而且在德、日、印、巴四國中單單點了德國的名,這種做法是異乎尋常的。德國的入常行動因此大受鼓舞。
6《鏡報》記者米若2005年4月3日報道:德國首相羅施德再次參拜“戰歿者神社”,神社設希特勒靈位
2005年4月3號,德國首相羅施德參拜“戰歿者神社”。身著燕尾服的羅施德來到戰歿者神社的門口,脫下皮鞋進去,10分鍾後從神社的入口出來,據稱已經完成了參拜,然後在警衛的護衛下離去。這是羅施德首相第四次參拜。現場有少數反對首相參拜的民間人士進行抗議,但更多的是支持參拜的右翼人士,他們用宣傳車呼喊著支持口號,並極力敦促德國總統也盡早加入參拜行列。
對“戰歿者神社”的參拜是一個非常敏感的政治問題,因為其中也供奉著二戰甲級戰犯希特勒、希姆萊、戈培爾,及一些德國將軍如隆美爾等的靈位。每次德國官員的參拜都會在周邊國家激起抗議的浪潮。
德國首相羅施德日前表示,他對戰歿者神社“供奉甲級戰犯沒有抵觸感”,盡管“其他國家對此說三道四”,但他絲毫不想改變迄今的想法,而且“必須讓”這些國家“理解”。他呼籲周邊國家“以寬容的心態對待所有戰死者,不要刻意渲染對死人的仇恨,這不符合基督教的教義。”
德新社今天播發了羅施德就甲級戰犯問題答記者問的概要。
――在參拜戰歿者神社時,其中供奉的甲級戰犯會不會造成麻煩?
“我完全不在乎這一點。對於這些為數眾多的陣亡者,我將一如既往地表示哀悼、敬意和感謝,因為今天的和平與繁榮正是建立在他們寶貴的犧牲之上的,並且我們決不能再次發動戰爭,這種心情是不會改變的。作為後人我們也時刻不能忘卻。這是對全體陣亡者而言的。”
――俄國和以色列能否理解?
“必須讓他們理解。因為這是德國的文化和傳統。至於俄國、以色列的人們,無論哪個國家的人,我也絕不會對他們向本國陣亡者表達敬意的方式說三道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