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國北方的第一麵紅旗(3 / 3)

繼蘇維埃革命政權成立後,迅速組建起農民赤衛隊,在政府裏還設立了農民委員會、士兵委員會,以及郵政委員會等機構。為了保衛紅色根據地,鞏固工農民主政權,蘇維埃阜平縣政府在紅二十四軍的大力幫助下,很快逮捕和處決了一些土豪劣紳。縣裏有個惡霸大地主叫趙義,人稱“二知縣”,又叫趙大吹,他家裏就設“公堂”,在大門上還掛著打人棒,哪個佃戶“得罪”他,捆來就審就打,在縣裏無人不曉,無人不怕。這次,趙義被蘇維埃縣政府逮捕(後被鎮壓),同時還槍決了保安團頭子二郎成,這就成為全縣的一件大喜事,人心大快。與此同時,還在境內肅清了一部分殘餘的反革命武裝,在五丈灣、王快鎮一帶消滅了民團,解散了保安隊,沒收了地主鄉紳的武器等。

為了給開展土地革命作準備,紅二十四軍和蘇維埃縣政府、各群眾團體,還聯合組成工作組,深入到部分村莊進行土地調查和階級狀況調查,登記土地、產量,以及人口、牲畜數量等。紅二十四軍宣傳隊還在這些村莊裏,通過張貼宣傳畫、漫畫以及演出活報劇等多種形式,揭露地主階級殘酷壓迫剝削農民的罪行。準備下一步就要發動群眾分田分地,實現耕者有其田。蘇維埃縣政府還積極興辦小學,紅二十四軍政治部派人幫助編寫了課本。第一課是:“人,你是人,我是人,人人讀書,做好人。”第二課是:“窮和富,為什麼多數人窮,少數人富……。”為此有一首民謠在傳唱:“窮人上學堂,感謝共產黨。邊學習,邊站崗,準備打老蔣。”

經過上述一係列的工作,阜平縣的廣大群眾對紅二十四軍有了真切的認識,深深感到在政治上、經濟上確實翻了身,極大地激發了他們的革命積極性,除積極參加各項工作外,還掀起了踴躍參加紅軍的熱潮。10多天裏就有500多名青年參軍。剛入伍的戰士,個個衣帽整齊,每人都圍著紅巾,英姿煥發,給紅二十四軍增添了一批有生力量。

紅二十四軍曾將這段工作的情況向中共山西特委送過報告。為了防備敵人的檢查,這個報告是采用普通書信方式寫的。它巧妙的用一個放假回家的在校學生的口氣,以他回鄉所見所聞給學校老師寫信的方法,比較具體的彙報了工作情況。首先描寫這裏的風景,意在說明這裏的形勢。然後又寫在街麵上看到群眾集會開倉分糧,接著又寫看到了縣政府的門口換了一個蘇維埃政府的牌子等等,用此方法報告他們的工作狀況,表示他們正在站穩腳根要建立革命根據地的決心。

紅二十四軍如火如荼的革命活動,蘇維埃阜平縣政府的出現,如晴天霹靂,震驚了冀晉大地,震驚了整個北方,它像一把利刃插入了敵人的心髒,國民黨反動派不寒而栗,惶惶不可終日,在很短的時間內,北平、天津的《益世報》竟連篇累牘地發表消息報導、社論等文章40餘篇。他們驚呼這是“江西第二”、“北方之朱毛”。天津《益世報》在一篇題為《高部變兵,急應剿滅》的社論中這樣寫道:“高部兵變,一部首開其端,他部不難步其後塵。而竄人太行,則其形勢較之江西廣昌寧都,尤為險要……太行山脈,蜿蜒千裏。北可經蔚縣入宣大,橫截平綏一線。南可出井陘,掠石邑,斬斷平漢要衝。下臨則易定可取,遠征則平薊可窺……假使有共軍千人,則不久即能滿萬。候其羽翼養成,則包圍無所施,竄擾不及防。較之江西,有過之無不及也。故吾人於高部變兵之深入冀境認為情勢已極為嚴重。張副司令(指張學良)統兵華北,有維持治安之責,即應迅派大軍,相機剿滅,以免貽害於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