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的臣服計
春秋時期,公元前681年,齊桓公進攻鄰國魯國。魯莊公接連吃了敗仗,被迫求和。在柯地,魯莊公與齊桓公會盟割地之時,魯國大將曹沫突然衝至齊桓公跟前,用匕首對著齊桓公說:“要麼全部歸還侵地,要麼你我死在一起!”麵對銳利的匕首,齊桓公隻好答應歸還侵地,曹沫便放了他。
回到齊國後,齊桓公對此十分惱火,想派人行刺曹沫,討回割讓給他的土地。這時,宰相管仲對他說:“雖然君侯的保證是被迫作出的,但這是在與魯國國君一次公開會盟中作出的。
如您現在食言,這會被人認為是背信棄義。如此,君侯之怒雖可平息,天下諸國之怒卻由此而生,這對齊國是不利的。”齊桓公聽了管仲的話,將侵占的土地歸還給魯國。消息傳開,天下諸侯都佩服齊桓公遵守信義,從此對他十分尊重。兩年後,齊桓公被各國諸侯推為盟主。憑借強大的軍事力量和政治謀略,齊國成為春秋時第一個稱霸之國。
貌辨說君救主齊國相國田嬰門下,有個食客叫齊貌辨,他生活不拘細節,我行我素,常常犯些小毛病,搞得人家很不愉快,不逗人愛。門客中有個士尉勸田嬰不要與這樣的人打交道,田嬰不聽,那士尉便辭別田嬰另投他處了。為這事門客們都憤憤不平,田嬰卻不以為然。田嬰的兒子孟嚐君便私下裏勸父親說:“齊貌辨實在討厭,你不趕他走,倒讓士尉走了,大家對此都議論紛紛。”田嬰一聽,大發雷霆,吼道:“我真想宰了你們。我看我們家裏沒有誰比得上齊貌辨。”這一吼,嚇得孟嚐君和門客們再也不敢吱聲了。齊貌辨到底有什麼能耐呢?大家不知道。而田嬰對他卻更客氣了,住處吃用都是上等的,並派長子伺奉他,給他以特別的款待。
過了幾天,齊威王去世了,齊宣王繼位。宣王喜歡事必躬親,覺得田嬰管得太多,權勢太重,怕他對自己的王位有威脅,因而不喜歡他。田嬰被迫離開國都,回到了自己的封地薛(今山東省藤縣南)。其他的門客見田嬰沒有了權勢,都離開他,各自尋找自己的新主人去了,隻有齊貌辨跟他一起回到了薛地。回來後沒過多久,齊貌辨便要到國都去拜見宣王。田嬰勸阻他說:“現在宣王很不喜歡我,你這一去,不是去找死嗎?”齊貌辨說:“我本來就沒想要活著回來,您就讓我去吧!”田嬰無可奈何,隻好由他去了。
宣王聽說齊貌辨要見他,憋了一肚子怒氣等著他。一見齊貌辨就說:“你不就是田嬰很信任、很喜歡的齊貌辨嗎?”“我是齊貌辨。”齊貌辨回答說,“靖郭君(田嬰)喜歡我這個倒是真的,說他信從我的話,可沒這回事。當大王您還是太子的時候,我曾勸過靖郭君,說:‘太子的長相不好,臉頰那麼長,眼睛又沒有神采,不是什麼尊貴儒雅的麵目。像這種臉相的人是不講情義,不講道理的,不如廢掉太子,另外立衛姬的兒子郊師為太子。’可靖郭君聽了,哭哭啼啼地說:‘這不行,我不忍心這麼做。’如果他當時聽了我的話,就不會像今天這樣被趕出國都了。
“還有,靖郭君回到薛地以後,楚國的相國昭陽要求用大幾倍的地盤來換薛這塊地方。我勸靖郭君答應,而他卻說:
‘我接受了先王的封地,雖然現在大王對我不好,可我這樣做對不起先生呀!更何況,先生的宗廟就在薛地,我怎能為了多得些地方而把先王的宗廟給楚國呢?’他終於不肯聽從我的勸告而拒絕了昭陽,至今守著那一小塊地方。就憑這些,大王您看靖郭君是不是信從我呢?”宣王聽了這番話,很受感動,歎了口氣說:“靖郭君待我如此忠誠,我年輕,絲毫不了解這些情況。你願意替我去把他請來嗎?”齊貌辨當然答應了。他回到薛地,要田嬰穿上齊威王賜給他的衣服,戴上威王賜給他的帽子,佩上威王賜給他的寶劍,來到國都。宣王得信,親自到都城外迎接田嬰,見田嬰這身裝束,竟忍不住哭起來了,馬上任命田嬰為相國。
僖負羈打點人情周共公十六年,晉公子重耳在隨從狐偃、趙衰、臼季、狐射姑、介子推等人的策謀下,離開齊國,開始了謀求返回晉國奪位的周遊列國之行。在到曹國時,曹共公很小看他們,接待也不大禮貌。大夫僖負羈再三勸告,曹共公也不聽。回到家中,其妻呂氏見僖負羈麵有憂色,就問他朝中發生了什麼事,他便將曹共公不以禮貌待晉公子重耳一行的事說了一遍。呂氏聽完後說:“我剛才在郊外采桑葉,正碰上晉公子一行從那裏路過。我看晉公子雖然現在還沒有返回晉國,但跟隨他的人都是些了不起的人物。我聽說,有什麼樣的君主就有什麼樣的臣子,有什麼樣的臣子也一定會有什麼樣的君主。從這一幫隨從人員看,晉公子是個了不起的人,將來一定會得主晉國,很可能還會做諸侯的頭兒。到那時,他們一定會興兵討伐曹國,我們也會跟著君王遭殃。你不如早點跟晉公子結交結交,也好留個後路。”僖負羈聽後便私下備了酒食送去,還在裏麵藏了一塊白玉。重耳收了酒食說:“要是我能夠回國的話,一定報答您的情義。”後來,重耳返回做了晉國的君主,果然興兵伐曹,殺了曹共公,優待了僖負羈一家。
三通鼓曹劌勝齊春秋時,齊國大將鮑叔牙率兵進犯魯國。魯國國君魯莊公聽到齊軍侵犯的消息,十分惶恐不安。大臣施伯向魯莊公推薦了隱士曹劌(guì)。莊公問曹劌:“你有什麼辦法可以抵抗齊軍?”曹劌答:“戰爭的情況是變化莫測的,應該臨機應變,設計製勝。”魯莊公覺得曹劌很有才華,便叫他隨軍出征,給自己當參謀。
齊、魯兩國軍隊在長勺(今山東曲阜北)相遇。雙方擺開陣勢,對壘起來。齊將鮑叔牙憑著兵力的優勢向魯軍發動了進攻,齊軍排山倒海般地衝了過來,魯莊公著了慌,想馬上擂鼓發起反擊,曹劌當即阻止說:“且慢,現在還不是時候。”於是,傳令偃旗息鼓,嚴陣以待,堅守陣地。齊軍第一次衝鋒沒能奏效,隻得退回原地。過了一會,齊軍再次擂鼓衝鋒,魯軍仍巍然不動,齊軍又退了下去。鮑叔牙以為魯軍曾敗在自己手裏,吃過苦頭,兩次衝擊都不敢回擊,一定是已經心怯膽喪。
他想如果再發動一次進攻,齊軍肯定會狼狽而逃的。於是,他下令第三次衝鋒。
曹劌聽到齊軍的第三次鼓響,便對魯莊公說:“現在到了反擊的時候了。”魯莊公一聲令下,戰鼓齊鳴,魯軍迅雷不及掩耳地衝向齊軍,已經勞累不堪而且鬥誌已經鬆懈的齊軍,沒有防到這一招,慌忙招架,被殺得大敗而逃。
在慶功會上,魯莊公問曹劌:“你為什麼要等到敵軍三通鼓後才出擊,這其中有何奧妙呢?”曹劌說:“打仗全靠勇氣。
齊軍第一次擂鼓時,士氣最旺盛,銳不可擋;到了第二次鼓響,對手又不出擊的時候,士氣就開始鬆懈;到了第三次鼓響,士氣已衰竭,戰鬥力減少大半。而這時,我們的士兵卻保持著旺盛的士氣和充沛的體力。所以,我出其不意,一鼓作氣,策新羈之馬,攻疲乏之兵,就取得了最後的勝利。”晏子妙諫景公春秋時,齊景公對百姓殘暴,大夫晏子總想規勸他對百姓要愛護。一次,晏子聽人說齊景公從鳥窩裏捉到一隻小鳥,後來又可憐它,把它送回鳥窩。他馬上跑到齊景公那裏,向齊景公恭維道:“大王了不起啊!您這是做了聖人之事,您的仁愛之心,已經在禽獸身上表現出來了,何況對於人呢?我想您一定會愛護百姓的。”齊景公聽了這番話,聯想到前兩天被他關起來的廚師,忙說:“把那個廚子放了吧,我要做個愛民的好君主。”晏子反語救馬夫齊景公常用的一匹馬,被馬夫殺了,齊景公大怒,操起戈要殺那馬夫。晏子對景公說:“你這樣做,他連自己的罪過都不知道就死了,讓我來替您數說他的罪狀,然後再殺他也不遲。”景公應諾。
晏子舉戈走到馬夫麵前,對他說:“你為國君養馬而擅自殺死它,此罪當死;你使國君因為一匹馬而殺死養馬人,罪又該死;你使國君因為一匹馬而殺死養馬人的事傳遍四鄰諸侯,使得人人皆知,此罪更該死。”齊景公聽了,猛然醒悟,馬上說:“夫子放了他吧,不要讓我落得個不仁的惡名。”魏文侯禮賢下士戰國初期,魏國是最強大的國家。這同國君魏文侯的賢明是分不開的。他最大的長處是“禮賢下士”,“知人善任”,器重和尊敬品德高尚而又具有才幹的人。
魏國有一個叫段幹木的人,德才兼備,名望很高,隱居在一條僻靜的小巷裏,不肯出來做官。魏文侯想同他見麵,向他請教治理國家的方法。有一天,他坐著車子親自到段幹木家去拜訪。段幹木聽到文侯車馬響動,趕忙翻牆跑了。魏文侯吃了閉門羹,隻得怏怏而回。以後接連幾次去拜訪,段幹木都不肯相見。但是,段幹木越是這樣,魏文侯越是仰慕,每次乘車路過他家門口,都要從座位上站起來,扶著馬車的欄杆,佇立仰望,表示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