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程觀下的社會工程人才培養問題(2 / 3)

據此,我國有學者將大工程觀所強調的側重點歸納為三條:一是工程實踐能力;二是多學科的背景以及多方麵的能力;三是職業道德以及社會責任感。事實上,大工程觀是將工程教育與科學教育進行比較後提出的一個概念。從哲學層麵來表述,大工程觀的性質是以責任意識為導向的操作綜合、價值綜合和審美綜合的統一。其中,責任意識是大工程觀的靈魂,操作綜合、價值綜合和審美綜合分別是大工程觀在經濟、社會、文化三個方麵的體現,三者的統一則是大工程觀的係統性的全麵展現。從工程層麵來表述,大工程觀是思維整體性與實踐可行性的統一,是工程與科學、藝術、管理、經濟、環境、文化的融會。其中,工程技術是主體,科學理論是基礎,藝術手法和管理手段是輔助,經濟效益、環境倫理、文化價值是統籌對象。

作為一種教育觀,大工程觀反映了世界高等教育的潮流和新的方向,是21世紀高等教育的理念指導。這種大工程教育觀的要點是:①教育對象不僅僅是高等工程教育的工科學生,還包括各層次的非工科學生。②教育目標及教育方式多樣化。其中,教育方式可采用:校內學習與校外學習相結合,書本學習與工程實踐相結合,全麵學習與重點學習相結合,麵向全體及麵向個體相結合。③教學內容的廣度與深度,要根據不同的教育對象來確定。

3.大工程觀對高等教育的深刻影響

知識經濟的發展,突顯了現代工程師的重要社會角色。為此,許多發達國家都在順應現代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和世界趨勢,以大工程觀來重塑高等教育。如麻省理工學院(MIT)為代表的一批研究型大學在“大工程觀”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大力開發工程碩士等專業學位,並且視之為21世紀工程教育的前沿,紛紛實施了以5年或6年時間完成一個含有學士學位和工程碩士學位的計劃,目標是要培養領軍於美國工業界的現代工程師。歐洲工程師協會聯合會甚至提出了“多樣統一”的理念,並將其具體化為7年的歐洲工程師形成模式,包括至少3年的大學工程教育、至少1年的學習期間的工程訓練、至少2年的初期工程經曆,剩下1年可加到前麵任何部分。據稱,這隻是從時間、知識層次和能力結構上的統一規範,具體做法上歐洲各國則各具特色。

從實踐上看,大工程觀在近10年來深刻地改變著工程教育的麵貌。有研究者總結,世界一流大學的工程教育改革呈現出四個特征,即以問題為中心;以實踐為旨趣;以培養工程師為目標;以科研為先導。趙婷婷研究指出,麵對科學綜合發展趨勢和大工程教育觀,世界許多教育發達國家都在對自身的高等工程教育進行改革。在各項改革中,課程和教學的改革始終占據核心地位,因為要適應社會發展對高等工程人才的需要,必須通過課程和教學來實現。縱觀世界高等工程教育的課程和教學改革,主要體現為三方麵的趨勢:其一是為學生提供綜合的知識背景;其二是更加強調工程的整體性和實踐性;其三是更重視學生的個性及創造性的培養。

@@@二、與大工程觀相契合的社會工程教育實踐

1.大工程觀與社會工程的契合

社會工程起初是機械工程的社會對等物,它的本意是產生和應用科學知識,以便在一個價值自由、道德中立的情景中發現和解決社會問題。實際上,社會工程是為科學解決政治學問題而采取的相關嚐試中的一種方法。Scott Nearing認為,社會工程是一種新的科學。因為“同一世界中的社會不可能是偶然事件。唯一的可能是借助於可利用的關於社會組織原則的知識一起被建構起來的。協商的、計劃的,是社會建設的唯一目標”。持同樣觀點的Bela H。Banathy在其著作《Designing Social Systems in a Changing World》中詳細討論了社會工程的設計步驟、模型、方法、工具,以及社會係統設計的理論和哲學基礎,深入闡述了社會係統設計能力是怎樣指導人類進步以及怎樣推動創造一個真正的民主參與的。加拿大學者哈裏·蒂根森認為,社會工程是為了實現政策目標而對科學知識、技術、工藝的運用,它在個體行為和係統實踐的雙重層麵上試圖理性地規劃與管理社會變遷。社會工程有兩個主要分支,第一種基於行為主義和行動理論的生物/行為主義方法,其核心矛盾圍繞行為主義的先驗宿命論和行動理論的先驗自由意誌論而生;第二種是指向社會係統和組織的科學設計與管理,其核心矛盾與結構主義理論的先驗可控性和複雜性理論的不可控性相關。

可以看出,社會工程以“問題”為核心,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工程學等學科知識和技術進行整合和重構。因此,學術界認為社會工程學是介於社會發展一般規律和具體政策研究之間的、以“工程”研究為視角的應用文科,其性質和形態恰好與大工程觀相契合。

20世紀60年代,一些西方國家就開始了對社會現象進行社會工程學的研究,他們在對社會問題進行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著重於運用關於預測、管理、控製、規劃方麵的社會技術,對社會現象進行綜合的和整體的研究。1966年,日本東京工業大學首先設立了社會工程學專業,它以城市、地域等的空間計劃和社會體係設計為主,課題涉及國土、自然環境、生活環境及社會福利研究,資源開發、利用及其效果的研究,社會開發的目標設定、方法論的確定、效果的測定等廣闊領域。20世紀80年代後,與大工程觀的討論相呼應,社會工程學教育在世界範圍內呈現出加速發展的態勢。目前最為活躍和領先的高校主要是:日本東京工業大學社會工程學部;加拿大薩斯喀徹溫大學社會學係;日本築波大學社會工程學科;英國南安普頓大學城市與環境係統係等。

2.日本大學的社會工程教育

大工程教育觀不僅影響了工程教育實踐,而且也在影響著社會科學教育。在與大工程觀相呼應並得到了很好的契合之後,旨在培養應用文科人才的社會工程教育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從世界範圍看,日本各大學的社會工程教育堪稱世界一流,其中尤以日本東京工業大學和築波大學為代表。

日本東京工業大學社會工程學科於1966年設置,這在世界上也是首創,具有先驅性。幾十年來,該社會工程學科始終致力於以人文社會科學的基本知識、理論和工程學的技術、方法為基礎,尤其重視在實踐中開展演練等方法,對學生進行政策製定、設計和規劃立案的能力培養。日本東京工業大學的社會工程教育涉足了非常廣泛的領域,學生在修完基礎課程後,可以選擇自己所關心或感興趣的課程,其選課的原則是:以現實社會問題為題材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提出解決對策。為了能發現社會工程學相關領域內的問題,學生從第二學年上學期開始,就不斷地進行社會實踐,教師在授課中也要介紹各領域的最前沿問題。社會工程專業的課程設置主要有三個方麵的麵向:①社會學及與之深入關聯的社會係統規劃、人類科學概論、法律係統、公共係統設計等;②以經濟學為中心的數理理論和社會科學,主要包括經濟體係和政策論、公共經濟學、項目的經濟評價、環境經濟和政策論、教育情報的多變量分析等;③包括空間、環境、感性、優美城市規劃的設計理論,主要包括人類環境規劃史、遷移和交流的係統設計、住宅土地政策等。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