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西方古代的海洋文化喻為“搖櫓文化”,把古代歐亞高原文化稱為“馬背文化”,那麼,中國古代的農耕文化可謂之“田埂文化”。中國傳統農業文化是在古代農耕田野上蒸騰和升華出來的綠野魂靈。千百年來,它籠罩、彌散於中國大地,內化為民族精神和民族心靈,激勵著一代代中國人奮發進取,共創文明,同時其積澱的消極因素又構成了人們持續前進的心理羈絆。近代以來,世界風雲變幻和中國經濟政治結構的革新,驅使這片綠野魂靈飄散、遠逝。然而,曆史這條割不斷的鏈環總將傳統與現實聯結在一起,現實的召喚,又使這片傳統綠野魂靈的結晶化作滋潤人間的滴滴甘露。

近幾年來,在對中國傳統農業文化的學習和探索中,心裏總是縈繞著上述這麼一種想法,於是,想通過進一步的研究把這種想法整理、論證和表達出來。但誰知“一入侯門深似海”,資料的分析、觀點的論證、內容的表達、結構的安排等皆感到難以駕馭,甚至力不從心。因此,自己感覺到本書與其說是研究成果,不如說是初步探索的心得和持續研究的文本,目的在於清理自己的思路和弄清一些有關的問題,不敢說是奉獻給讀者的著作。

我的導師鄒德秀先生開辟了中國農業文化的研究領域,將我引進了這塊新的學術園地,在研究中給予了悉心的指導,並欣然為本書作序;陝西師範大學曆史學家李裕民、蕭正洪二位教授給予了具體指教;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人文學院的領導和同事們多方麵關心支持;付少平教授給予了諸多幫助;郭洪水老師多次提出修改建議並為書稿的整理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尤其是陝西省社科規劃辦給予了大力支持,提供了出版資助;陝西人民出版社的有關人員和責任編輯為本書的出版付出了艱辛的努力;我的愛妻鄭翠娥給予我充分的理解和生活上的殷切關照,在此一並表示誠摯的謝意。

由於本人知識、見識以及研究能力有限,本書難免有疏漏、錯誤之處,誠請各位專家指正。

張磊

2006年版10月於西北農林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