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葬生番屍體的工作,讓德源市的居民們忙碌了半天。看著屠宰場一樣的戰場,清理戰場的農民們都臉色發白,再也沒有和李圖討價還價的心思:一來他們明白了李圖武力的強大,明白李圖定下的規矩不是他們可以挑戰的。二者他們明白這島上的生番對自己不利,自己需要李圖的保護。
一場大屠殺,讓李圖和農民之間的矛盾淡薄了,讓德源市平靜了許多。農民再不議論地租的問題,安心種田。
七月上旬,造船匠人在梅灣的工作完成,李圖的兩艘新船造好了。李圖估計生番不敢再進犯德源市,就回到了漳浦縣接收新船。
新的兩艘船是和載興號差不多大的中型福船。李圖把兩艘新船分別命名為福臨號,德普號,並為兩艘船雇傭了八十名船員。新船員不會操船,李圖便讓老船員訓練新船員。
早先三月份時候李圖去拜訪過崔光治,和準嶽父大人定好了成親的吉日,選在天啟四年的八月初七。忙完了這些事情,李圖剛好騰出手來,迎娶崔合。
李圖不熟悉婚配的禮節,但李圖的母親鄭氏清楚,為李圖操持著。
首先,成親前十天,李圖舉行“行禮”的禮節,給崔合家送去了幾套女孩子家的綢緞衣飾,其中包括一套白紫和一套大紅裙。接著,又交足了一百兩的聘金。另外還有一套簪子和耳扒。崔合家則以針線女紅作“答禮”。
到了八月初六,成親吉日前一天,崔合家把嫁妝送到了李圖的新宅子裏,開始“鋪嫁妝”。當著李圖的麵,崔合家的丫鬟把所有的箱子打開,意為“開箱發財”。崔相公素來疼愛崔合,給崔合做的嫁妝也十分厚重,包括手鐲、項鏈、盆桶,床上用品、箱子、衣服等等,琳琅滿目。其中還有一把紅漆筷子,寓意“快快生子”。崔合親手做的新娘的新鞋放人新郎鞋中,取意和諧到老。
到了成親的那天,李圖便帶上鼓樂隊伍,到崔合家迎親。到了崔合家,卻看到崔合家三姑六婆都聚在了堂屋內,一個個哭得和淚人似的。崔合披著蓋頭坐在親人中間,也一抖一抖地啜泣著。時辰一到,鼓樂齊鳴,加之崔家人號啕的哭聲,真是悲喜交加。
等崔合上了花轎,到了李圖的新宅子,鞭炮齊鳴。伴娘上去掀開轎簾迎接新娘。崔合走出花轎,先跨過一個“馬鞍”,意為平安。早有人把帆布米袋鋪在地上,新娘的腳踩在第一條米袋上,走幾步又踩在第二條米袋上,伴娘在一邊唱道:傳袋接袋,一代勝過一代。
等李圖和崔合來到大廳,鄭氏已經坐在了堂上,拜堂大禮就此開始。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
拜完了,婚禮就結束了。李圖和崔合進了洞房。
坐在新床上,李圖掀開了崔合的蓋頭,卻看到那張明豔的臉龐紅成了一片胭脂。李圖笑了笑,說道:“娘子紅著臉好漂亮。”
崔合聽到這話,高興地笑出聲來,眨巴著眼睛說道:“相公又取笑我!”
李圖捧著崔合的臉龐,親了上去。崔合全身緊張,整個人僵在那裏,不敢動彈。李圖笑了笑,把崔合推倒在床上,幾番雲雨一晚溫存,自不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