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節 深圳和無錫產業升級政策的啟示(1 / 3)

深圳,從最初的“三來一補”到高新技術、物流、金融、文化四大支柱產業,產業不斷升級,並在全國率先轉型。無錫是長三角地區的老工業基地,進入21世紀以來,全力推動以產業轉型帶動城市轉型,經濟轉型升級也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深圳、無錫經濟轉型升級取得明顯成效

(一)從“三來一補”到深圳特色確立

改革開放初期,深圳的起飛也在相當程度上得益於大量發展“三來一補”和進出口貿易。20世紀90年代初,深圳人已經意識到,繼續靠高耗費資源的“三來一補”,發展將難以為繼。於是在全國率先開始了發展轉型的“二次創業”,主要通過開展自主創新,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借助緊靠香港的區位優勢,引進世界500強企業,主要集聚在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領域,加快整合和優化產業鏈條,引領產業轉型。深圳不乏做電子信息和軟件產業的本地大企業,但以電子信息產業聞名的華強北已逐步從“工業名片”演進為“商貿名片”。從低端加工業狀態跨越到以高新技術產業為支柱,“內生動力”殊為關鍵。對“優勢和特色”的持續培植,換來了企業在高新技術領域的不斷突破:1991—2009年,深圳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從8.1%躍升到54.9%,形成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互聯網、新能源、新材料等立體的產業結構形態,經濟建設向質量型、效益型、集約化經營轉變,走技術先進和內涵發展的道路。“富士康”工廠撤離等重大事件,其根源是深圳產業結構轉型使然。而今,深圳以每平方千米土地產生4.12億元的生產總值和1.42億元的財政收入,成為名副其實的“高產田”。深圳的自主創新也結出了碩果:2006年,深圳在國內大城市中獲得發明專利申請量、PCT專利申請量兩個全國第一;全市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31.39%。當全球金融危機來襲時,深圳表現出了強大的抗衝擊能力,成為全國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一麵旗幟。

劉紅星:“看深圳產業如何轉型升級(下篇)”,http://www.sznews.com/zhuanti/content/201009/02/content_4885883_3.htm,2012年1月12日下載。

(二)無錫經濟轉型升級取得明顯成效

無錫是我國的老工業基地和長三角地區重要的經濟中心城市。改革開放後,無錫開創了“蘇南模式”,鄉鎮企業異軍突起,農村經濟飛速發展,小城鎮快速興起,率先實現了總體小康。1992年開始,無錫對舊模式進行了反思與揚棄,大力推進國有企業、鄉鎮企業民企化的轉製。2002年以來,無錫進入了推動產業發展方式創新階段。進入21世紀特別是“十一五”以來,無錫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切實把自主創新作為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第一驅動力,全力推動以產業轉型帶動城市轉型,經濟轉型升級取得了明顯成效。一是產業結構偏重化趨勢得到緩解。服務業占GDP的比重從2004年的36.8%提高到2009年的42.5%;工業中電子和機械占比分別從2004年的11%和22%,提高到2008年的18.3%和31%;萬元GDP能耗從2005年到2007年下降了7.8%。二是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形成千億級規模,一批獨具創意特色的科技型園區嶄露頭角,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研發能力的企業實現逆勢上揚。企業的研發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共有270多家企業從事世界前沿產業;企業“一站兩中心”(指企業博士後工作站、企業技術中心、行業共性技術中心)比2004年翻一番多;湧現出一大批市場占有率高的著名品牌和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強的企業,受金融危機的衝擊較小,甚至贏得了新的發展機遇。三是一批領軍型科技創新創業人才不斷脫穎而出。目前,已有國內外276名科技創業領軍人才、1000多名創業團隊成員在無錫進行科研開發;初步建立起以兩院院士、省部級專家、歸國留學人員等為主組成的創新創業人才隊伍。無錫以產業轉型帶動城市轉型產生了良好的互動效應,先後榮獲“科學發展優秀城市”“中國先進創新城市”等稱號,城市綜合競爭力大幅提升。

中共江蘇省委研究室:“無錫市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經驗”,《無錫日報》,2009年8月7日。

值得提出的是,深圳、無錫的產業轉型促進了生態環境的改善。深圳市先後榮獲“首批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單位”“中國十佳綠色城市”“國家節水型城市”等多項榮譽。無錫市成功建成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群,獲得“國家森林城市”“全球綠色城市”稱號,成功入選“低碳中國貢獻城市”。

二、深圳、無錫產業發展政策的分析

(一)深圳產業升級的經驗

作為改革開放“試驗田”,深圳產業調整早於全國,具體原因如下:一是毗鄰香港的區位優勢,能夠迅速了解產業發展趨勢,及時承接國際產業轉移,並通過創新在多個領域與世界保持同步甚至確立新領先優勢;二是作為典型的移民城市,從無到有,便於規劃和布局,城市始終充滿活力和創造力,對產業趨勢非常敏銳,能迅速集結國內外高端人才、技術、資金;三是持續不斷地改革和創新,尋求新模式突破,對包括四大支柱產業在內的發展起到極大推動作用;四是高效率服務型政府營造的發展環境,能及時結合產業趨勢進行政策引導和激勵,其中,深圳建設者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和創新精神(包括特區幾代領導人的創新精神)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