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國巴黎羅浮宮無數珍藏中,有一座9世紀製作的青銅塑像。塑像為一騎馬的英雄,隻見駿馬左前腿微曲,右後腿略抬,仿佛正緩步而行,而馬上的英雄正身端坐,身材魁梧挺拔,左手捧象征權威的金球,右手舉象征力量的寶劍,炯炯有神的雙眼直視前方,透露出莊重威嚴的帝王氣概。這位英雄就是法蘭克王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統治者查理大帝(約742~814)。
法蘭克王國是公元5世紀末到10世紀末由法蘭克人在西歐建立的封建王國。當羅馬帝國逐漸衰落的時候,定居於萊茵河下遊地區的日耳曼人的一支——法蘭克人逐步滲入高盧東北部。公元486年,其首領克洛維擊潰西羅馬在高盧的殘餘勢力,占領了高盧的大部分地區,以巴黎為首都,建立了墨洛溫王朝。8世紀前半期,掌握宮廷事務的宮相查理馬特逐步掌握了王國的權力。公元751年,查理·馬特之子矮子丕平廢墨洛溫王朝國王自立,建立加洛林王朝。丕平重視與羅馬教皇修好,教會勢力也隨之加強。公元768年,丕平之子查理即位,開創了加洛林王朝統治的新局麵。
查理是位好戰的國王,他把長年累月率軍征戰看作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公元774年,他就借羅馬教皇求援之機,攻占意大利北部的倫巴德王國,自兼倫巴德國王,並進軍羅馬,控製了意大利半島大部分地區。公元772年~804年,查理經過多年戰爭,征服了薩克森和其他中歐地區。公元778年至801年,他與統治伊比利亞半島的阿拉伯人多次交戰,奪得了埃布羅河以北的土地,在半島北部建立了西班牙邊防區。公元788年,他合並巴伐利亞。公元796年,他打敗遊牧部落阿瓦爾人,占領了多瑙河下遊。查理曾抵禦諾曼人的入侵,控製弗裏西亞和布列塔尼,並進攻易北河地區的斯拉夫人部落,迫使其臣服。總之,經過五十多次戰爭,查理使法蘭克王國成為控製西歐大部分地區的大帝國,疆域西臨大西洋,東至易北河及波希尼亞,北達北海,南抵埃布羅河及意大利中部。公元800年,查理在聖誕節被羅馬教皇利奧三世加冕為“羅馬人皇帝”,史稱查理大帝。法蘭克王國遂稱為查理帝國。以亞琛為統治中心。
但是關於查理加冕稱帝這一問題,曆史上卻存在著不同的說法,即有人認為查理根本就沒有想要加冕稱帝。自二十歲起便被查理聘至宮中供職的愛因哈德,在其著作《查理大帝傳》中是這樣寫的:查理在羅馬逗留了幾天,教皇利奧三世召集附近地方所有願意來的人,當著他們的麵,也當著不可戰勝的查理的全體騎士的麵,宣布查理為皇帝和羅馬教會的保護人。這時,查理還推測不出將會發生什麼事情,雖然他不能拒絕看來是天命攸歸的東西,但是他在接受新稱號的時候,並沒有感激的表示。因為他首先認為希臘人會燃起比以往更加嫉妒的怒火,他們會對法蘭克王國策劃某些危險的行動,至少也會更加警戒,以提防查理為兼並他們的王國而可能發動的突然進攻。照這樣的話,查理是不願意加冕稱帝的。但是現代許多西方史學家對此表示懷疑。他們認為查理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完全能夠控製當時的局勢。如果他不願意,教皇利奧三世也不會做出冒犯他的事情,他們一致認為查理加冕可能是他身邊那些向往帝王夢的宮廷學者慫恿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