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銀山西

〔解析〕“銀”字拆開為“金、艮”。“艮”,八卦名,代表“山”。五行“金”對應扣方位“西”。

2.曄中陽

〔解析〕“曄”字拆開為“日、華”。“華”表示“中”國。“日”即太“陽”。

3.分開咬交口

〔解析〕“咬”字分開,可得“交口”。

4.白雲飄浮山

〔解析〕“飄”,飄“浮”。“白雲”,山名,借代扣“山”。

5.一聽可樂聞喜

〔解析〕“聽”別解為耳朵接受聲音,扣“聞”。“樂”,歡“喜”。

6.山西太原晉城

〔解析〕“山西”簡稱“晉”,“太原”扣“城”。

7.長江口岸河津

〔解析〕“長江”扣“河”,“口岸”扣“津”。

8.村寨平安鄉寧

〔解析〕“村寨”扣“鄉”,“平安”即安“寧”。

9.日上三竿陽高

〔解析〕謎底理解為“太陽升起很高了”。

10.太行之秋山西

〔解析〕“太行”,山名,借代扣“山”。四季“秋”與方位“西”對應相扣。

11.慶父已死平魯

〔解析〕《左傳》:“慶父不死,魯難未已。”意思是不消除慶父,魯國的災難就沒個完,用反扣法可得魯國平安,即“平魯”。

12.良玉之言左雲

〔解析〕“良玉”指明代左良玉,借代扣“左”。“言”扣“雲”。

13.守衛柏林保德

〔解析〕“守衛”扣“保”。“柏林”是德國首都,借代扣“德”。

14.南京會戰寧武

〔解析〕“南京”簡稱“寧”,“會戰”扣“武”。

15.調整木價介休

〔解析〕“木價”二字經調整可得“介休”。

16.山西境內晉中

〔解析〕“山西”簡稱“晉”,“內”扣“中”。

17.寧靜致遠平遙

〔解析〕謎底理解為“平靜遙遠”。

18.翼王機敏(秋千格)靈石

〔解析〕“翼王”即石達開,借代扣“石”,“機敏”扣“靈”,謎底依格讀作“石靈”。

19.杏林高手長治

〔解析〕謎底理解為“擅長治病”。

20.臥冰求鯉孝義

〔解析〕謎麵是古代孝子王祥為後母臥冰求鯉的典故,謎底別解為講孝道的意思。

21.鄉村停宿屯留

〔解析〕“鄉村”扣“屯”,“停宿”扣“留”。

22.分外灑脫汾西

〔解析〕“灑”字脫開成“氵西”,“分氵”合為“汾”。

23.天下太平大寧

〔解析〕“天下”為“大”。“太平”扣“寧”。

24.依舊掛念古縣

〔解析〕“舊”扣“古”。“掛念”意謂“懸”念,“縣”通“懸”。

25.鬆齡故邑蒲縣

〔解析〕“鬆齡”,指蒲鬆齡,借代扣“蒲”。“邑”,古時縣的別稱,扣“縣”。

26.蜀地古墓(秋千格)陵川

〔解析〕四川古稱蜀,現簡稱川,故以“蜀”扣“川”。“墓”即“陵”墓。謎底依格讀作“川陵”。

27.我離開象山五台

〔解析〕“我”扣“吾”,離開成“五口”,“象山”用象形法表示為“厶”,“厶口”合成“台”。

28.山山可藏虎岢嵐

〔解析〕《幼學瓊林·天文》曰“風從虎”,故以“虎”扣“風”。“山可”組成“岢”,“山風”合為“嵐”。

29.塔裏木之歌河曲

〔解析〕“塔裏木”河流名,借代扣“河”。“歌”,歌“曲”。

30.寂寂心歡悅靜樂

〔解析〕謎底理解為寂靜而歡樂。

31.村落三兩個五寨

〔解析〕“三兩”的和為“五”,“村落”扣“寨”。

32.日照濟南城陽泉

〔解析〕“日”扣“陽”,“濟南城”別稱“泉”城。

33.奉先守橋頭呂梁

〔解析〕“奉先”指三國人物呂布,字奉先,借代扣“呂”。“橋”,橋“梁”。

34.分手在大理離石

〔解析〕“分手”表示“離”別,“大理”借代扣“石”。

35.老大夜半生長子

〔解析〕“老大”為“長”,長讀作zhǎng。“夜半”屬“子”時。

36.大伯千裏歸侯馬

〔解析〕封建爵位分為五等,即公侯伯子男,大於伯爵的是“侯”。“千裏”,指千裏馬,借代扣“馬”。

37.東西懸池邊沁縣

〔解析〕把“懸”字分成東西兩部為“心縣”,“池”邊取“氵”,“氵心”合為“沁”。

38.平壤二日遊襄垣

〔解析〕“壤”字遊動成“襄土”,“土”與“二日”合為“垣”。

39.展翅飛北京翼城

〔解析〕“翅”扣“翼”,“北京”扣“城”。

40.離淮雨成川霍州

〔解析〕“淮”字離成“隹”,“雨隹”組成“霍”,“川”合為“州”。

41.柳三變渡河永濟

〔解析〕宋代詞人柳永,原名三變,借代扣“永”。“渡河”為“濟”。

42.破了曹王計垣曲

〔解析〕“曹王”二字破開,重新組合成“垣曲”。

43.坦蕩的大地平陸

〔解析〕謎底解釋為平坦的陸地。

44.穀神入中條稷山

〔解析〕“穀神”,指遠古時代的後稷,借代扣“稷”。“中條”,“山”名。

45.春後回柳林夏縣

〔解析〕按四季之序,“春”後為“夏”。“柳林”,“縣”名。

46.且乘的士離台吉縣

〔解析〕“台”字分離成“厶口”,“士口”合為“吉”,“厶且”構成“縣”。

47.放開心態了心願太原

〔解析〕“態”放開心,餘“太”;“願”了卻心剩“原”。

48.唯有小處存差異大同

〔解析〕用反扣法扣底,即“大處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