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幹出來的企業家(2 / 3)

魏誌勇停了停,接著說:

“在我當副廠長時,為了爭取好的生產產量目標:月產達到六千噸。我曾組織人員往二層樓上存放水泥,那次我連著幹了5天。那也是天意,老天天天下著雨,路很滑,我推著車下坡,車裏麵拉著水泥,路很陡,一下子,車就滑出去了,車由於慣性的作用就衝出去了。車子翻了,那架子車翻了個大跟鬥,車子把我甩在了一邊,這下可真的要命,我的後腰從此給摔壞了。自此,我的腰留下了嚴重的後遺症,可以說是殘疾。我從此後一直在治,一直在尋醫找藥,一直也治不好我這腰疼,落下個一輩子也治不好的病……嚴重影響了我健康的身體。”

這是真的,就我在晉城停留期間,我就看到魏誌勇在隔三差五地找名醫看病,他真的非常痛苦,但他一直在撐著。他從不離開崗位,一心仍然撲在工作上……他的腰疼與他那高大的身軀成了很大的反差。應當說,他的身體是很棒的,他從小時候的磨練,他在軍隊裏的鍛煉,使他煉成了一塊鋼,那是堅硬無比、鋒利無比的鋼,這與他的個性成了正比。

就這樣,他走進了晉城市水泥廠,開始了他的新的生活,也掀開他新生活的新的一頁。

第一流的車間是幹出來的

他走進企業已經是第三個年頭了。這時的他已經擔任了晉城水泥廠生料車間的車間副主任,他走進了晉城水泥廠的中層領導崗位。

他在進入晉城市水泥廠後,他能發展這樣快,這是他沒有想到的。三年時間,他在廠裏表現是非常突出的,那就是他那副能幹的身板和鋼鐵一般的意誌給人留下的印象。在廠裏,隻要是領導安排的工作,他都能出色地完成。

魏誌勇靜靜地坐在我入住的賓館的房間裏,深有感觸地對我說:

“我在軍隊裏練出來的那種幹勁和那種作風,讓我到了新的工作崗位後依然在發揚、在傳承,那是一種慣性,讓我無法停止下來。幹什麼事情,我總是衝鋒在前,衝在最前邊,那時我的身體也好,與我的意誌配合得非常好,我成為當時廠裏幹活最賣力氣、最出成績的人,由此,我也就成為了領導層和群眾中最矚目的對象……”

魏誌勇一邊說著話,一邊陷入了深思。在他那狹長的臉上,流露著一種回憶的神態。他的臉帶有一種青銅色,眼睛很有神采,又蘊含著一種智慧的光芒,那是一種意誌堅定,思維健全的人才會有的情態。

他的下巴是橢圓形的,頭發不長不短,雖說已經過了50歲的年齡,我看他卻沒有頭部謝頂的感覺,他依然保持著那種精壯的身體狀況。應當承認,他的體質很好,如果他要是不說,別人很難看出他的腰部患有那樣的疼痛病症。

他告訴我,他在擔任車間主任時,麵臨的是一個非常不好管的車間。

在有著100多人的車間裏,一年內就被公安機關收審傳喚了3個人,3年內換了兩任車間領導。而且,這個生料車間生產工藝複雜,生產任務繁重,質量指標多,勞動強度大,管理混亂,紀律鬆弛,設備事故經常發生,崗位之間“空白地帶”隨處可見,上班脫、串、睡、幹私活已經習以為常,經濟效益也很不好,那是真的是擺在他麵前的一道難題,等著他盡快地去解決。

他剛到這個車間時,車間裏渙散得很,有少數年輕人吊兒郎當,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別的車間在發獎金、分福利,他們這個車間卻隻能眼巴巴地看著人家。那時,各個車間是獨立核算,自己效益差,沒辦法啊!

魏誌勇下決心要改變這種狀況,他除了製定相應的製度約束車間職工外,還嚴格了各個環節和崗位責任製,同時還伴隨著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他製定了目標責任製,並把它落實到每個環節。他大膽提出了“向管理要效益”的口號,並提出了三條改革措施:

首先,他要求理順關係,各負其責。

生料車間最致命的薄弱環節是管理不善,管理不順,職工出勤不出力,出力不出工。他首先明確了車間、班組、工人三級管理體製,強調工人要對班組負責,班組要對車間負責。他將廠裏劃給車間的各項任務分解到各班組,各班組再分解到每個職工。做到層層有任務,人人有指標,形成了頭頭抓,抓頭頭,一層抓一層,“分級管理,分層負責”,他對班組長和職工崗位進行了合理的調整,使全車間各盡其責,各得其所。

第二是打破“大鍋飯”,實行噸工資含量承包製。生產車間以崗定人,以人定量,根據崗位設人員,根據人數定任務,任務以噸計算,工資以噸掛鉤,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上不封頂,下不保底,這樣做,既有壓力,又有動力,極大地調動了職工的積極性,每當原料供應不上時,工人便自行出去拉原料,不再影響下道工序的生產任務完成。

第三是他采取了當天工作寫實記錄法。嚴明獎懲,把每個職工當天完成的任務,質量指標,安全文明,勞動紀律等方麵的情況通過表格形式由班、組填寫,天天上報到車間,車間最後綜合後在當天張榜公布於眾,公開曝光,這就加大了獎懲力度。他們一周一考核,一月一評比,一月一兌現。自此以後,車間的風氣發生了很大變化。車間由此起死回生,短短一個月便投入正常運轉的軌道。到年底,車間全年完成了廠部下達的5.5萬噸生產任務,車間人均收入也大幅提升,首次突破了1500元。

在他的帶領下,在他以身作則的榜樣力量下,僅僅幾個月的工夫,車間麵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些吊兒郎當的人沒有了,消極怠工的人沒有了,車間裏呈現了一派新氣象。這個車間,很快進入了全廠第一名光榮榜。車間裏的職工們開始領到了獎金,分到了福利,人們再不像以前那樣灰溜溜的了。全車間的人開始擰成了一股勁,一心在想著生產,一心在想著完成生產任務。這個車間變了,成為了廠裏的先進單位,全廠人也都刮目相看了……

事實證明,魏誌勇是強人。

從他擔任車間主任的第一天起,就一心要幹出點名堂來。他一心撲在工作上。他在忘我地工作,他忘記了家庭和自己,他總是早來晚走,數年如一日。他跟班、加班,哪裏有問題、有難題,他就出現在哪裏。他每天第一個來到車間,然後到各個班、組裏轉一圈,走一遍,發現問題,馬上解決,然後投入勞動生產的行列中……。他夜間值班,本應白天休息,但他白天仍然照常工作。算起來,他每天的工作時間都在12個小時以上,但他沒有多領一分錢的獎金,也沒多拿一分錢的補貼。

那是1989年,在大雪封山的日子裏,道路不通,石料運不進廠裏,不僅車間的任務難以完成,而且影響到全廠的生產任務不能完成。在這種極其緊張的情況下,他立即帶領全車間的強壯勞力,組成了突擊隊,冒風雪,戰嚴寒,艱苦奮戰一個禮拜,靠著人力、體力,硬是將兩千噸石灰石運入庫中。這就保證了下一道工序的正常運作,解決了廠裏的燃眉之急。魏誌勇就是用這種硬打硬拚的精神衝破了一道道難關,解決了生產環節上的一道道難題。

1990年6月,是晉城一帶三夏農忙的季節,車間裏的管理人員大都回老家麥收去了,車間領導的擔子全部落在了魏誌勇一個人身上。他一人擔起了重任,一幹就是幾個通宵。這時,他身染疾病,發起了高燒,但他就是不肯住醫院治療,仍然堅持在工作崗位上。他晚上輸液體治病,白天照常工作,就這樣,他一心撲在工作上,把生料車間帶進了先進的行列裏。

在車間裏,魏誌勇是很懂得做人的思想工作的,他關心職工,為職工解決難題。職工的婚、喪、嫁、娶、頭疼腦熱、柴、米、油、鹽,都是他關心的內容。他對車間裏的有過失誤的年輕人,總是千方百計地教育他們,讓他們甩掉包袱,振作精神,輕裝前進。

車間裏有兩名年輕職工,因小偷小摸受到公安機關的傳喚,成為全車間裏人們的心病,這兩位小年輕人也因此受到了歧視,就此一蹶不振,自暴自棄,不思上進。魏誌勇看到這一切,他耐心地做思想政治工作,讓他們丟掉包袱,輕裝上陣。同時給他們以溫暖,給他們解決實際困難,使他們改變了後進狀態,放下了包袱,成為了車間的生產骨幹。

栗小五,是他們車間裏被公安機關收審的青年職工之一。魏誌勇在經過細致的調查研究後,知道了栗小五家景非常貧困,四口人病倒了兩口,經濟非常困難,才上街偷竊。魏誌勇為此主動到公安機關說明情況,並把栗小五保回來,不嫌棄他,留在車間工作,他還給栗小五解決了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栗小五受到了心靈深處的震撼。他振作起來,痛改前非,努力工作,不久後被評為車間的先進工作者。

就這樣,魏誌勇所管轄的車間,生產任務和精神文明建設都取得了好成績。

作為個人品質,魏誌勇的愛勞動那是人人稱讚的,也是有目共睹的。僅在生料車間,魏誌勇就帶領職工粉碎石灰石達兩萬多噸,拉運煤、煤矸石一萬多噸,應當說,這都是他的分外的工作啊!

魏誌勇就是這樣實幹加苦幹,再加上巧幹,幹出了一片新天地。他用他的以身作則,模範行動、帶頭作用,影響了車間的全體職工,並形成了強大的合力,凝聚力,使生料車間麵貌大變。

1990年,他們完成生產任務8萬噸,是他剛上任時的兩倍。而且質量指標也有大幅度提高,出磨碳酸鈣合格率由原來的35%提高到了65%,入窯碳酸鈣合格率由原來的40%提高到了60%,出磨三氧化二鐵合格率由原來的30%提高到60%,出磨細度合格率由原來的70%提高到了95%,設備完好率由原來的50%提高到了95%。這期間沒發生過一起事故,而且噸消耗下降了20%。

由此,全車間經濟效益大幅度上升,車間人均月收入由1000元增加到了1800元,由此推動了廠裏的利稅增長和產品質量的提高。

不僅如此,兩年中這個車間的政治空氣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車間裏先後有16個人加入了共產黨、共青團組織,28人加入了工會組織,而且有三名同誌走上了車間領導崗位。

車間工作上去了,魏誌勇的體重卻下降了,他在這段時間內,身上竟然掉了10公斤肉,150斤的體重下降到了130斤。正因為他和車間職工的共同努力,帶動了晉城市水泥廠的工作,晉城市水泥廠這一年進入了山西省先進企業的行列中。

挑起更重的擔子

魏誌勇告我說:

那年,我才31歲的年紀,我領著大家天天幹,終於趕上去了。我記得,為了工作,我整天在想辦法,動腦筋,一天要抽掉三包煙,那真是狠命地在幹工作啊!

“為了保證生產任務的完成,我白天黑夜地在崗位上,七八天都不回一次家,後來,索性連抽煙也戒掉了,喝酒也戒掉了。那是為了起帶頭作用。”

他說:

“我要喝酒,一年就要帶著大家多喝5~6萬元,這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啊!”

為此,魏誌勇真的戒掉了抽煙和喝酒。他至今仍然不抽煙,不喝酒。後來,他成為廠裏的一把手,他真的再沒有抽過煙,也沒有喝過酒。其實原因很簡單,他認為:一把手不能帶這個頭。

很快,廠裏又把更重的擔子交到了魏誌勇的身上。

廠裏決定,把兩個車間劃給他管,那就是把立窯車間給兼並了,兩個車間合起來有200多人。這當然是廠領導對他的信任,當然更是對他的培養,讓他挑起更重的擔子。壓擔子,是讓他更承重,看看他的體力能不能承受得起,看看他的精神是否能夠經得住這種考驗。

魏誌勇當然是不會示弱,兩個車間對於他來說隻能讓他更加兢兢業業,更加努力拚搏,更加開動腦筋,更加衝鋒在最前麵。他帶領兩個車間-一個分廠的人在開拓前進。

他成功了,這兩個車間的工作又一次獲得了全廠人的肯定,領導滿意,群眾滿意,經濟效益蒸蒸日上,走到了全廠的前列,給全廠帶來了新的氣象,新的精神狀態。

這次成功,沒有他多年的磨練和智慧,那是辦不到的,同時,經過這次鍛煉,他積累了新的管理經驗,這使他更加成熟了。

就在這時,廠領導又決定把另外三個車間交給了他,這五個車間成立了一個分廠,這個分廠,魏誌勇成了五個車間的車間主任——分廠廠長。全廠一共才有幾個車間啊,他就管起了五個車間,那是400多人的攤子啊。過了一年,當時全廠500多人的生產係統他都管起來了。生產設備科、電器儀表車間、機修車間、生料燒成、製成一車間、製成二車間、包裝車間他都管起來了。他所管轄的車間都是廠裏的主要生產車間,他撐起了廠裏的大半邊天。

果然,在經過他的努力工作後,廠裏的生產上去了,效益也明顯地大有起色,人們看到了他的領導才能、管理才能、業務才能,對他都很佩服了。很快,他就被任命為這家晉城市國營水泥廠的副廠長,走上了廠裏的領導崗位,成為當時廠領導班子裏最年輕的副廠長。

他在1994年擔任副廠長,分管生產,重任在肩,他的擔子確實是很重。他是廠長的助手,要協助廠長做許多分管的工作,這說明他的擔子更重了。

時間也過得真快,1997年,他被任命為晉城市水泥廠的廠長,第二年,也就是1998年,廠裏改成股份製後,進行了海選,他被選舉為董事長兼總經理。2006年,晉城市鑽石水泥有限責任公司掛牌時,他仍被選舉為董事長。當時董事會組成人員共五人,監事會兩人,構成了晉城市鑽石水泥有限責任公司的領導層。

練就過硬作風

廠裏人都說,魏誌勇把軍隊的作風帶到了晉城水泥廠,幹工作總是那種敢打敢拚的氣勢和勁頭。

他在軍隊裏練就的那種作風,成了他在車間和廠裏實施管理時的一種風範。在車間裏,他總是帶頭幹活,衝鋒在前,而且雷厲風行,敢打硬仗,舍得付出。他把科室人員參加體力勞動固定成為一種製度,數年不變,一直堅持至今。

魏誌勇說:

我們廠裏的科室人員常年參加車間勞動已經成為一種習慣和製度,從不間斷。從我擔任廠長以後,科室人員堅持一周參加最少不少於兩天的體力勞動。這種勞動,有一位領導帶班一個班要裝200噸水泥,參加對象是班組長以上的科室人員。

“廠裏的綠化、地麵硬化,都是由廠裏的管理人員在義務勞動時搞起來的。這是在我擔任廠長後的一種動議,得到了全廠職工的支持。我們先後用自己生產的水泥自己硬化了兩萬多平方米的廠區和路麵,現在看到的廠裏辦公區、生產區的水泥硬化工程都是廠裏科室人員幹成的。我們廠裏的義務勞動已經蔚然成風,習以為常了,科室人員參加體力勞動,已經堅持了十多年。”

真的,他們這裏的科室人員參加體力勞動,為廠裏創造了一定的財富,也密切了幹群關係。1997年6月,他們就是靠著幹部參加勞動儲備了一萬多噸水泥。那是三班倒的作業,為水泥淡季儲存了一萬多噸的庫存。

魏誌勇說:

“50公斤一袋的水泥,我一次能搬兩袋,那就是200斤的分量,人們看了都羨慕我的體力啊!我從小就參加體力勞動,打鐵須得本身硬,我首先過了勞動關,就能把全廠的科室人員四十多人帶起來。我們的科室人員勞動都要下達任務指標,裝水泥、存水泥、每一天勞動都要下達任務指標,而且必須完成。當然,科室人員中的女同誌,那就要量力而行了。男同誌幹重活,女士幹輕活,各有各的崗位,分工很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