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新時代的跨越(2 / 3)

說到晉城市建材工業協會的職能時,王興告訴我:

“晉城市建材工業協會是晉城市建材工業行業管理的職能部門,成立於1992年10月,1997年更名為‘晉城市建材工業總會’,2002年10月,更名為‘晉城市建材工業協會’至今。雖然數次更名,但行業職能沒有任何改變。”

王興還說:

“晉城市建材工業協會的主要工作職責是:對全市建材工業實行‘統籌、協調、監督、服務’的全方位的行業管理工作。”

王興說:

“在晉城市推進節能降耗,發展循環經濟上,建材工業協會是功不可沒的。”

真的,晉城市原來的建材工業規模偏小,基礎薄弱,能源消耗居高不下,生產集中度低,落後產能所占的比重偏大。針對這種狀況,在全市建材行業開展了“創建節約型建材”活動。他們製定了節能目標,采取了有力措施,使全市萬元淨產值綜合能耗達到5191公斤標準煤/萬元,同比下降了12.9%,節能減排中投資了3300萬元,同比增長56%,利用工業廢渣75.48萬噸,同比增長59.2%。

他們還召開了綠色節能環保產品交流會,結合當地實際,製定了一係列適應當地情況的政策措施,製止高耗能、高汙染產業項目盲目投資,堅決淘汰高耗能、高汙染落後產能,全力抓好重點企業節能降耗。他們先後關閉了晉城礦務局所屬的宏聖水泥廠、晉城城區所屬的振興水泥廠、陽城縣富力水泥有限公司等企業。淘汰了晉城市水泥廠、長征水泥廠等一批高耗能、高汙染企業,從而積極推動了全市建材行業循環經濟的發展,有力地促進了全市節能降耗工作的有效進行。

他們還在全市建材行業開展了“質量月”活動,分別對全市水泥、新型牆體建築材料、建築陶瓷、商品混凝土、塑鋼型材等產品進行了一次質量監督檢查。通過活動,有力地促進了全市建材企業產品質量的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和企業的好評。與此同時,他們還積極配合晉城市政府,狠抓企業的環保工作,實現“藍天工程”,使全市的主要建材企業環保全部達到國家一級或二級排放標準,確保了城市空氣的淨化、美化,達到了安全文明生產的目標。

崛起的晉城建材工業

2007年以來,晉城市建材工業逐步發展成為晉城市的重要支柱產業。到2008年底,晉城市建材工業總產值完成32億元,改革開放以來,總產值增長了18倍,實現利稅7.04億元,利稅增長了20倍。主要產品產量:水泥130萬噸,增長了13倍;新型牆體建築材料9.6億塊,高檔牆地磚4300萬平方米,塑鋼型材2500噸,鋁型材1500噸,水暖器材2.6萬噸;機製礦砂32立方米。

在產量增長的同時,產品的品種、檔次都有了顯著提高。到2008年底,晉城市建材產品品種已由改革開放初期的7類21種增加到28類90多種。產品質量等級品率達到93%,優質品率達到20%,逐步形成了一批具有競爭實力和地方特色的優勢名優產品。

改革開放30年來,晉城市建材工業形成了以水泥工業為主導。以建築陶瓷、新型牆材、水暖器材、水泥製品、化學建材等項配套的產業結構體係。

改革開放30年來,晉城市建材工業結構調整成績顯著,建材工業實力不斷增強。這30年中,晉城市建材工業累計完成基本建設投資25億元,技改投資10億元,新建擴建一大批重點骨幹企業,新增固定資產35億元。晉城市水泥工業生產能力由改革開放初的12萬噸,提高到2007年的200萬噸,增長了17倍。

在傳統建材產品快速發展的同時,晉城市建材行業抓住了新型建材發展,本著高起點、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以及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實施了可持續發展戰略。他們新上了一大批新型建材項目,建材行業逐漸成為了晉城市工業經濟的新的增長點,晉城市建材工業已經形成了由小變大,由大做強的發展態勢。

晉城建材行業在會長王興的帶領下,在抓住建材工業不放手的決心和努力下,晉城市建材企業從“放權讓利”到“製度創新”,積極探索有利於生產力發展的改革途徑,使企業改革一步步走向深入,到2007年底,晉城市中小建材企業中80%的企業實現改製。與此同時,在國家有關政策的推動下,私營建材企業迅速發展壯大,已經成為晉城市建材工業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晉城市建材工業已經形成了一個股份、集體、私營多元化的產業群體,成為晉城市經濟發展的一支有生力量。

王興和他領導的行業協會,還緊緊抓住科技進步不放手,並且抓出了成績。

30年來,晉城市建材工業認真貫徹“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實施了“科技興建材”的戰略思想,堅持不懈地抓住科技進步,加大了科研、新技術、新產品開發步伐,全市累計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50多項,引進開發新產品、新品種幾十種,使晉城市建材行業蒸蒸日上,產業發展欣欣向榮。

王興告訴我,加大節能減排,節約資源,發展循環經濟,這是他們一直在抓著的主要工作,是他們工作的重頭戲。

王興說:

“節約資源和節能減排都是發展循環經濟的有效途徑。這些年來,晉城市建材企業在生產中大力降低單位產品原料消耗,提高產品成品率,使用低品位原料,利用廢棄物,實施清潔生產,減少廢物排放。利用煤矸石和粉煤灰生產新型牆體建築材料,利用粉煤灰生產複合水泥等,減少了資源利用,又降低了生產能耗,是一舉多得的好事情。”

王興感慨地說:

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人民生活的不斷提高,給晉城市建材行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環境,我們隻能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在實踐中大膽創新,不斷開拓,使晉城市建材工業不斷為晉城人民造福,為晉城市經濟的振興做出更大的貢獻。

王興是個大孝子

在與王興的接觸中,57歲的王興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真的是個大孝子。他不光在建材行業事業有成,而且遵循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對上孝敬老人,對下重視子女教育,他的行為舉止,得到了人們的普遍稱讚。王興告我說,他的父母雙親,都在他的老家長治市壺關縣五龍山鄉東歸上村居住。他說,他家祖祖輩輩都居住在那裏。在他的家族中,他還有兩個同胞妹妹、一個同胞弟弟。盡管有弟兄姐妹數人,但他的父母在村裏老家的大事都歸他管,他的嶽父母的事也都是由他來管,在他肩上,承擔著4位老人的贍養重擔。他身上的擔子真的不輕啊!

他還告訴我,他的祖父是在1986年去世的,爺爺去世時,已經是85歲高齡。而他的奶奶,去世更早,不到50歲的年齡就下世了。他的父親,在家族裏是個老大,在村裏很有威信,全族人都聽他的。他有個五叔,一輩子沒有娶親成家,一直是就跟著他爸爸在一起過日子。所以他管他爸的事,他五叔的事都也就交給他由他管了。

他爺爺的事,那是更上一輩了,也是由他管著。據村裏人說,一輩子的人不管兩輩子的事,但是這兩輩子的事他卻是全都管了。他爺爺去世時,是他給操辦喪事,他盡心盡力,辦得很好,當地人很認可。

王興說:

這些年來,我把我爺爺和我爸欠的債都還清了。這是我這一輩子人裏頭替上兩輩子的人還清了債務,在當地農村裏也真是少有的。

五叔在世時,他是單身,依靠著我爸,當然我是要管的。五叔平時的生活費用、日常開支、看病、吃藥、去世後的安葬費用都由我包了,都是我給辦。五叔已經去世5年了。我的本家叔伯弟兄們,在五叔去世後哭一哭、送送葬就行了,但我得把他的喪事給辦了。不僅要辦,還要辦好。

我爸是1925年出生的人,72%歲那年去世,他是1946年時加入到中國人民解放軍行列裏的老戰士,他曾經扛過槍、打過仗,他跟隨劉伯承、鄧小平大軍進軍大別山,因為作戰時受傷才回到地方。他是1948年回到老家的。那時的轉業是不安排工作的。父親回到村裏時,我們那裏已經解放。父親回村後一直擔任著村幹部。我們全村有500多口人,父親在村裏很有威信的,人們至今還在懷念他。他去世前患的是腎病,最後是腎衰竭、尿毒症病逝,他前前後後住了3次醫院,在長治住院時,治他的病,當時就缺一種藥,我就想辦法從太原、天津等地買藥,但最後仍然是沒有治好。

那天上午,我們守在他床邊,中午時,我們去吃飯吧,前後不到半個小時,父親就去世了,走得真有點突然。我和弟弟、大妹都在現場,什麼也沒來得及交待。

我爸平素對我說過好多話,他說我,你在外邊比你弟弟強,你要多照顧他,你不要過分地要求他,你們各有各的長處,各有各的短處……

我爸在我們村中的這個大家族裏,那是說話算數的人。他們弟兄六個,加上叔伯兄弟共八個,全家族人口現在增加到了100多口了。我爸是老大,家族遇到事情,總由他出麵協調、解決。我從他身上學到了很多寶貴的東西。他對家族裏的人總是默默無聞地關懷,對兄弟總是平等相待,遇到事情不怕吃虧,而且自己總是身體力行,從而達到家族和村裏人的團結、和諧相處。他真的是我們的楷模。

父親對我影響很大,我從參加工作後,一直在學習父親,像父親那樣,吃虧在先,享受在後,不計較個人得失,不計較小事情,做到團結各種各樣的人,這樣,無論家庭還是單位,才能興旺和諧。

母親現在還健在,已經有76歲了,她身體很好,和弟弟在一起過。我和弟弟的分工是:我弟弟出力,我出錢。共同照顧好母親。父親在世時,父親、母親生活的一切費用全部由我來承擔。弟弟負責日常生活中的體力活,比如擔水、買藥、幫助幹地裏的活計,還有其它瑣碎事。弟兄姐妹各出各的力。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贍養父母,各盡所能啊!

“我在外工作了幾十年,總是每隔半月二十天就要回到老家看看父母,在長治市工作期間,我有時騎自行車,有時坐班車回家看望老人,做該做的事,一點也不能耽誤,關照家庭,那是天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