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從假老板到真老板——吳冶平的跨越(二)(1 / 2)

最新一期的《集團快訊》出來了,吳冶平成了本期的主角。頭版頭條是關於增補吳冶平為集團董事的消息,接著是“吳冶平同誌簡曆”,其陣勢不亞於中央增補政治局常委。吳冶平不是黨員,不知這裏稱“同誌”是不是合適。

接下來的幾天,吳冶平陸陸續續接到一些電話,大部分是以前在集團公司總部的同事打來的,無非是祝賀之類。還有一個從廣西公司打來的,吳冶平對對方並無印象,但很快還是被他的熱情所感動。電話說:祝賀您呀吳董事,沒想到我們還是同鄉呢。說著說著,家鄉話就冒出來了。果然是同鄉。

看著《集團快訊》,聽著這些電話,吳冶平豁然有一種功成名就的感覺。但是,主席的一個電話,一下子把他拉回到現實中。

主席說:“你幹得很好,沒有辜負董事局對你的信任。現在有些董事隻拿錢不幹事,這樣的人要換掉。誰能幹誰就上,不能幹就下。”

主席又說:“資料我看了。上市指標不成問題,現在主要看我們做不做。昨天我們開了個在深董事特別會議,專門研究了這件事,大家的意見是先放一放,就怕收購之後被套,包袱太大了,退休老工人就好幾千,銀行貸款一大堆,大部分是逾期的,如果加上對外擔保,江漢紡織廠其實已經資不抵債。你是什麼意見,講給我聽聽。”

吳冶平說:“我覺得大家的意見有一定道理。”

主席接著說:“上次開會我要上海學習你在華中的做法,他們已經動起來了。華東公司已經著手在浦東購置一塊地,準備開發一個二十萬平方米的住宅區。我在昨天的會上說了,華東公司的騰飛你吳冶平也有一分功。”

吳冶平沒出力的便宜感覺還沒有捂熱,突然,主席話峰一轉,問:“你賬上還有多少錢?”

吳冶平不敢說謊:“一千三百萬。”

“這樣,”主席說:“你給上海打過去一千萬。先幫他們先把地價款首期付了,貸款一下來馬上還給你,內部拆借利息按千分之十五算。”

後麵主席還說了什麼吳冶平已經記不清了。吳冶平隻能做一些未經思考的機械應答。吳冶平清楚這意味著什麼;他知道現在土地已不能單獨抵押貸款;他知道這錢是有去無回。吳冶平無力向主席作任何解釋,更不敢說“不”。畢竟,主席是大老板,他是小老板,小老板是大老板封的,大老板讓吳冶平做小老板,吳冶平就是小老板,大老板要是不讓吳冶平做老板,吳冶平就不是老板。吳冶平這才發現,他這個“老板”由於來得太容易,容易到主席隻說了一句話,所以去得也非常容易,容易到隻要主席再說上一句話,一句意思相反的話就行了。吳冶平知道主席的難處:集團公司已經被掏空了,主席手下隻有一家上市公司,無法實現前麵說的“一二三四”關聯圈錢法,在此招無望的情況下,主席要拋棄華中,把目標投向上海,而將華中公司變成一個從銀行套錢的負債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