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九曲(2)(1 / 3)

風俗歌是在傳統風俗禮儀中演唱的歌曲。風俗歌又被分為季節性和非季節性兩大類。季節性風俗歌是在特定的節日、時令演唱的歌曲。比如,在春節的時候,就演唱“拜年調”,端午節就唱“端午歌”、“龍舟歌”,中秋節唱“摸秋歌”,等等。非季節性的風俗歌是不受時節限製的,隻是在特定場合、特定的民俗活動中演唱。如在婚嫁時,演唱“婚禮歌”、“喜曲”;在喪葬禮儀中演唱“喪歌”、“挽歌”;在祭祖禮儀中演唱“祭祖歌”。還有一些一般的民俗活動中也有民俗歌曲,如“酒歌”、“宴席曲”等,可以看出它是為喝酒助興的。風俗歌的風格呈多樣性,並具有鮮明的地方色彩,與演唱對象密切相關。

陝北的風俗歌主要體現在婚、喪兩大禮儀中。在婚嫁中主要是以送喜歌為主,有專門的民間藝人打著蓮花落說唱喜歌,大量地使用排比、疊韻語句,演唱者朗朗上口,觀看者賞心悅目。這些歌曲有的歌詞很典雅,如“家有金鬥掛銀牌”、“太陽出來一點紅”。有的很風趣,如“養小子是好的,養女子是巧的”等。除了送喜歌外,還有“落轎歌”、“撒帳歌”、“上頭歌”等,構成了係統的婚禮歌曲。

在喪葬禮儀中以“哭靈歌”為主。有的哭靈人身上還披麻戴孝,手拿香紙,爬在靈棚前哭天喊地。哭到悲哀之處,讓聽者潸然淚下,哭到讚頌死者時,讓人感到肅然起敬。喪葬禮儀是我國“禮”的根本,“禮”的淵源,因此,也有文人為其寫過“哭靈詞”。目前流傳於世的開場詞很是精彩,其詞雲“龍飲千江水,虎行萬裏山。手拿千張紙,匍匐到靈前”,很有韻味,也很有詩意。婦女們是喪事活動中的主唱者,她們在一日三哭的時候,將家世、家庭以及經曆,編串成敘事詞演唱,有才能的婦女可以哭唱上半小時左右。這些都是即興抒發出來的情感,行腔悲哀,用詞貼切,憂傷回蕩。

陝北風俗歌中有“酒曲歌”。這種酒曲歌可以在婚禮中的婚宴上演唱,但大都是在朋友聚會飲酒時演唱。酒曲歌類似古代詩歌中的“詞”,使用長短句子。句式大都在十字以上,不超過十五字。一首酒曲歌可以說是一首完整的敘事詞,把想要說的話準確地概括在裏麵,使聽歌的人完全明白其意思。酒曲歌的用意除了誇酒席外,主要是用於勸酒或是由不喝酒而受罰者演唱。

四、兒歌

兒歌也稱童謠、小兒歌。流行於我國各地。兒歌是反映兒童生活的歌謠。人們以兒歌表達對兒童的感情是親緣關係的表現手法。兒歌的內容亦很豐富,有的是向兒童傳授生活知識的,比如,陝北兒歌就有“搖搖擺擺打腦腦,狗娃(對小孩親昵的稱謂)上樹摘棗棗。摘得兩顆好棗棗,好棗棗你吃了,生的吃了力氣大,熟的吃了好消化。大紅棗棗味道大,圪搐棗棗哄狗娃,奶奶想方巧對付,還把奶奶饒不下。”這是奶奶哄孫子時所唱的兒歌,其中既有用棗哄的手段,又有教孫子吃棗有利生長發育的知識傳授方法。有的兒歌是用來表現兒童遊戲活動。如:“倒對、扯鋸,扯倒外婆家棗樹,舅舅打,妗子罵,外婆給了個雞腿把。”這是奶奶與孫子在做拉大鋸遊戲時所唱的兒歌。另如:“摣摣,賣給馬家,馬家沒驢騎,騎個綿羊臊圪羝,過河撒,就拉稀,操心趟到溝底裏。”這是奶奶與孫女做走路遊戲時所唱的兒歌。還有一種哄孩子吃飯的兒歌,“晾、晾,攔羊羊,綿羊攔到圪□□,狗娃(昵稱)回來吃糕,山羊攔到窟連連,貓娃(昵稱)回來吃麵麵。”

兒歌的歌詞生動形象,曲調歡快活潑。兒歌的結構為兩樂句或四樂句結構。音域一般在八度以內。通俗易學是兒歌的特點,隻有這樣才能在兒童中傳唱開來。

五、號子

號子是產生在勞動過程中的歌謠,與勞動節奏有著密切關聯。《淮南子》中雲:“今夫舉大木者,前呼,邪許,後亦應之,此舉重勸力之歌也。”號子根據不同的勞動形式,又分為多種號子。搬運號子,如推車號子;工程號子,如打夯號子、采石號子;船漁號子,如拉纖號子、船夫號子等;作坊號子中有竹篾號子、打籃號子等。號子的內容有的隻是在勞動中才呼號,是抒發勞動中產生情感的呼號。有的則是以號子的形式來講唱故事,抒發情懷,表達思想。號子大都是由一人領唱,眾人合唱的方式來演唱。歌詞淳樸,聲腔粗獷有力。

陝北號子中最有影響的是搬船號子即現在所說的《黃河船夫調》,它將黃土漢子那種樸實無華、憨厚淳樸、心胸豁達的個性表現得淋漓盡致,這一號子是中國號子家族中的佼佼者,不僅在陝北深受人們的歡迎,而且在全國也是傳唱不衰。最常用的則是《趟場號子》,《趟場號子》一般是有調無詞,通常僅用“噢,好,號”或“噢,號,好”這幾個字起伏跌宕、綿延不斷、反複哼唱著。趟場號子大都是秋季裏糜穀上場後,以牛拉著碌碡,人牽著牛,在場上一圈一圈地趟著。牛緩慢地拉,人站在場中或跟在牛旁,半睜半閉著眼睛,哼著號子顯出悠然自得的樣子,儼然一派田園景象。這種號子有時在一個人走路的時候也在哼。它的特點是沒詞,不需要唱出語言來,而且曲調自由,或長或短,或高或低,任人吼叫。

六、信天遊

信天遊是陝北最流行的民歌,也是陝北民歌的代表,它與“花兒”、“爬山調”、“采茶歌”、“茉莉花”等民歌,共同構成了中國民歌的基本基調。信天遊不僅在陝北流行,而且在寧夏、甘肅、山西、內蒙古一些地區仍有流行。信天遊大都是雙樂句樂段。短的信天遊隻有一段,長的則可達十幾段或幾十段。信天遊大都以比擬手法來刻畫人的內心世界。比如,陝北舊的信天遊歌詞中就有“蛤蟆口灶火燒幹柴,越燒越熱離不開。”這裏麵沒有說人的感情,但它卻將情感比擬到爐火純青的地步。還有另一種比擬手法,如:“牆頭上跑馬還嫌低,人裏頭挑人還數你。”以牆頭跑馬的“高”來襯托出“你的好”來。信天遊無論是多少段,總是用同一曲調進行反複演唱,它的曲調總的來說是一種高亢的、奔放的、富於激情的。旋律大都是婉轉起伏,悠長寬廣。如:《腳夫調》等。有的信天遊的曲調比較舒緩,節奏均衡。如“蛤蟆口灶火燒幹柴”就屬於這一類。

所謂“信天遊”,就是“信口開河”、漫遊天際的民歌演唱方式。什麼事物,什麼現象,都可以用信天遊的方式來演唱,隻要稍加掌握它的演唱規律,誰都可以唱上幾句,兩個句式就可以成為一首歌。信天遊之所以能成為陝北民歌的代表,原因也就在於此,誰都可以演唱,唱什麼都行。信天遊的另一個特點就是人們不需要將某一心理活動言明,用一種比擬的手法演唱某一事物現象,人們就可以明白其中的道理。比如信天遊中有一首歌是這樣的:“十七八的女娃門前站,公雞倒把個草雞斷,女娃淚不幹,哎喲,女娃淚不幹。”這個女娃她沒有言明自己的心理活動,但明眼人一聽就明白了,她是想找婆家了。

陝北民歌在其發展的曆史長河中,創作出了不少優秀曲目,有的成為經典歌曲。除了以上所提到的歌曲外,如《小放牛》、《趕牲靈》、《走三邊》、《騎白馬》、《小寡婦上墳》、《公公朝華山》、《腳胡哥哥過來了》、《淚蛋蛋撒在沙蒿林》等,這些都是膾炙人口的作品。《東方紅》、《翻身道情》、《山丹丹開花紅豔豔》、《高樓萬丈平地起》等歌曲已成為中國音樂的經典之作。陝北民歌已在中國民歌乃至中國音樂中占據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陝北民歌從其思想內容來看,大都是反映男女之間戀愛之情和反抗封建禮製約束的作品。比如,《五哥放羊》、《三十裏鋪》就是反映男女愛情的作品;《蘭花花》則是反抗封建禮教的代表。陝北民歌從創作者來說,大都出自婦女之手,歌詞也都以婦女為主人翁,比如《五哥放羊》、《蘭花花》就是以婦女的口吻來演唱的,更具有鮮明性的則是《小寡婦上墳》。男子創作的作品不如女子多,代表作主要有《黃河船夫調》、《走三邊》等,當然,有些民歌則不能嚴格區分出來究竟是出自男子之手還是婦女之手。民歌,尤其是經典民歌,出自婦女之手不應是一件奇怪的事。因為婦女在封建社會中處於被壓迫地位,她們無力反抗強大的封建勢力,隻能用歌聲發泄自己的不滿。又因婦女們沉靜、含蓄、深邃的生理特性,所反映出來的事物往往細膩委婉,刻畫得也惟妙惟肖,所以能有好的作品出自她們的創作思維中,李清照不就是一個範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