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女媧在造人之前於正月初一造出雞,初二造出狗,初三造羊,初四造豬,初五造牛,初六造馬,到了正月初七這天,她才用水和的黃土泥仿照自己造出一個個小人來。
用泥土造人的神話在世界各民族的神話傳說中普遍存在。比如,在希臘神話中就有關於這樣的說法。傳說,從天上給人間帶來火種的普羅米修斯就用有生命的黏土做成了各種爬蟲、魚類、飛禽、走獸等,最後依照神的樣子做成了人。在希伯來神話傳說中說,耶和華上帝用地上的塵土造人,把生氣吹入人的鼻孔裏就成了有靈魂的活人。北美的印第安人在他們的神話傳說中說,大地開創者用暗紅色的泥土摻上水,做成了男人和女人兩個人像,再用脂木燒煉,使他們活了起來,世上就有了人。
女媧最初造出的人是沒有男女的。她想如果沒有男女之分,就沒有了婚姻,沒有婚姻,就不能傳宗接代,她造出的人又不是神仙,是非死不可的。要是都死了,地上還是沒有人了,也就沒有了世界。於是,她就把地上的人點化為男、女兩類人,並且創立了婚姻禮製,讓人類自己繁衍後代。有傳說雲,女媧點化人時,讓人分別站在她的兩邊,將手一舉,一邊的成了男人,一邊的成了女人。女媧讓男人們到女人群裏各找一個對象,由於兩邊的人不是很相等的,男人人群多於女人人群,一些行動慢的男人沒有搶到女人,他們成了世上第一批光棍,自此以後,總有一些男人找不到妻子,隻身活在世上。因為女媧既造了人,又把人分為男女兩種人進行婚配,所以,後世之人就將女媧奉為“高媒”之神,也就有了到娘娘廟裏求婚姻,求兒女的習俗。
另有說法是,伏羲和女媧原本是兄妹倆,因為地上沒有人,他們就兄妹成婚,繁衍了人類。所以,在唐末五代時期興起的娘娘信仰中,把他們兄妹倆人供在一起,稱做“伏羲女媧廟”。如,在陳州、房州等地就有這樣的廟宇。伏羲女媧兄妹成婚留世的說法大概源於母係社會的習俗,即黃帝之前的民間習俗,在黃帝時期已廢除了兄妹成婚的習俗。那麼,唐末五代時期為什麼還要有這種信仰呢?也許是為了記錄母係社會這一文化現象。這一傳說在宋以後就沒有市場了,因此,在民間也就沒有什麼影響了,所以,在宋以後將伏羲女媧二人共祠一廟的現象在全國很少見到了。
女媧作為創世神,始祖神的信仰還有她的另外一大功勞,那就是煉石補天。
女媧因何要煉石補天?是因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之間發生了爭奪天子地位的戰爭,以致給顓頊時期的人民帶來了天塌地陷的災難。
人是女媧造出來的,沒有她,就沒有人類;女媧煉五彩石以補天,她拯救了人類,沒有她,就沒有人類的新生。女媧,是人類的母親,尊她為“娘娘”是理所當然的,她應當是人類的第一位母親——娘娘。
陝北民間認為女媧是一位很偉大的娘娘。由於女媧摶黃土造人的傳說流傳很廣,人們便對人有不同的分類。女媧最初造人是用水和黃土為泥,照著自己的樣子做人,後來因這樣做法太慢,就用繩子蘸泥往出甩人。這樣,人就有了兩種之分,即,用泥多與用泥少的兩種人。宿命學認為,那些大富豪屬土命土相,也就是女媧捏出來的人。一般人則是女媧用繩子甩出來的人,那些窮人則是蘸泥最少的。女媧煉石補天時,用蘆草灰擋住了淫水,這一傳說被陝北民俗所借用,人們在驅鬼邪時常將灰向四方拋撒用來阻擋邪魔,若有貓頭鷹一類的不祥鳥出現,人們便會不動聲響,悄悄從爐灶裏挖取一碗灶灰後向它打去,可以消災祛邪。根據這些傳統習俗來看,陝北民間在娘娘信仰方麵,無論娘娘的形象是誰,但信仰娘娘的主體內容應是女媧,因為女媧信仰與人們日常習俗太密切了,諸如婚姻、兒女、驅邪等,女媧都可以滿足人們的祈求。
九天玄女
在我國娘娘神係中,九天玄女是一位很重要的神明。九天玄女又叫玄女娘娘、九天娘娘、玄女、元女等。
九天玄女是源於遠古時期的神話傳說。傳說中,九天玄女是一個鳥身上長著人頭的怪物。《詩經·商頌·玄鳥》中說:“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湯,正域彼四方。”這是殷商的後代們在祭祀自己祖先時所唱的詩歌。說的是天帝命玄鳥生下了契,並建立了強大的商朝。玄鳥也因此成了商人的始祖,《史記·殷本紀》中也記載了這一傳說:
殷契,母曰簡狄,有娀氏之女,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
這一傳說中言商人與玄鳥有著血緣關係,其實是商人崇拜的圖騰與玄鳥有關。這一傳說是後來的,之前的傳說是這一玄鳥曾經化身為玄女,成為黃帝的老師。傳說,黃帝與蚩尤九戰九不勝,一天來了一位婦人,人首鳥形。黃帝稽首再拜,伏不敢起。婦人曰:“吾玄女也,子欲何問?”黃帝曰:“小子欲萬戰萬勝,萬隱萬匿,首當從何起?遂得戰法焉。”(見《太平禦覽》卷十五,《雲笈七簽》卷一百十四《九天玄女傳》)
這一時期的玄女是一位半人半禽的女神,還是一位救助危難,傳授兵法的女神,當王母成了諸女仙之王以後,玄女就成了王母身邊的一位仙女,她再不是“人首鳥身”的半人半禽的玄女了。已經“進化”成人了。
商人將玄鳥說成是他們的始祖,大概就是因為玄女與黃帝的傳說影響很大,他們借此以說明殷商天下是秉承天帝意誌的。
九天玄女的名字中為何有一“玄”字?“玄”即天地。《易·神》雲:“天玄而地黃。”孔穎達疏雲:“天色玄,地色黃。”後因以“玄”指天。“玄女”即“天女”,天上神女。“九天”乃天之最高處,言其所處之高,而且地位極尊。九天玄女也因授兵書與黃帝而成為華夏始祖黃帝的老師,故而,她也就成了一位僅次於女媧、王母的神明。
宋代張君房所撰之《雲笈七簽》中將玄女命名為九天玄女,並且徹底人神化,使她成了一位地道的上界女神。玄女成為上界女神後,她的生育神的神職成了正統。這一依據就是來自《詩經》所雲“天命玄鳥,降而生商”。
我國上古先民對女性神的崇拜多與生殖崇拜有關。古代聖哲曾說:“食,色,性也。”(見《孟子·告子上》)《禮記·禮運》中又雲:“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說的是吃飯和男女情欲是人的本能,是人生的最大欲望。玄女的來曆正與生育有關,人們將她奉為生育之神,向她祈求兒女一事就有了信仰依據。
《山海經·大荒北經》中雲:“有人衣青衣,名曰‘黃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蓄水,蚩尤請風師雨伯,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魃,雨止,遂殺蚩尤。”這位天女魃就是玄女。隋代著作《黃帝問玄女兵法》一書中也講了黃帝戰蚩尤的這段故事。宋代張君房在《雲笈七簽》也有同樣的記載,其中雲:“九天玄女者,黃帝之師,聖母元君弟子也。”又雲,黃帝“戰蚩尤於涿鹿,帝師不勝……居數日,大霧冥冥,晝晦,玄女降焉。乘丹鳳,禦景雲,服九色彩翠之衣,集於帝前。帝再拜受命,玄女曰:‘吾以太上之教,有疑可問也。’……玄女即授帝六甲兵信之符,靈寶五符策,使鬼神之書。”又雲:“帝遂率諸侯再戰……遂滅蚩尤於絕轡之野。”
從這些典籍中可以看出,玄女在黃帝時,或是更早些時候就已是人了,至於“玄鳥生商”之說,可能是對商人信仰圖騰為鳥的一種誤認或訛傳。但也有說法是玄女給黃帝送天書是受王母之命,這僅是道家之說。大概是張君房依據《集仙傳》中有玄女為王母駕下仙女之說,將自己的主觀願望表達於世,才使玄女由半人半禽進化為人的。
在陝北民間信仰中,有一位“掃天晴娘娘”。每有久雨不晴的時日,人們便會用紙剪一個女子形象的紙人,給她穿上五彩衣裳,手中持一株笤帚苗,讓她掃去烏雲,放出晴天。這位娘娘就是九天玄女娘娘。她的“掃天晴”功能就是來源於上麵所說的“天女魃”,即“旱魃”,在“旱魃”一文講述。玄女信仰早已有之,早在先秦時期就有一部名叫《素女經》或《玉女經》的書,書中的素女或玉女指的就是玄女,她與黃帝一問一答來討論男女的事情,成為我國最早的傳授性知識的專家女神。
舊時,各地都建有玄女娘娘廟,婦女們到廟中燒香求子或向娘娘祈求,保佑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成長,無病無災。
九天玄女娘娘的誕辰傳說在正月初六日,或說在二月十五日,或又說在九月初九日。
碧霞元君
在我國娘娘廟中供奉著許多娘娘,但主要的娘娘有王母娘娘,九天玄女娘娘,泰山娘娘和天妃娘娘(媽祖)等。
泰山娘娘又被稱做“碧霞元君”,她的全稱是“天仙聖母碧霞元君”。“元君”是道家對她的尊稱。碧霞元君在我國北方最受崇拜,因為泰山是她的老家。
碧霞元君信仰可謂是源遠流長,她的源頭是原始社會中的女神崇拜。《太平禦覽》卷十五中引《黃帝玄女戰法》中說:太(泰)山神女——玄女助黃帝戰蚩尤。
碧霞元君的來曆有不同說法。
有說她的前身是玉女的。這一說法出自清代張爾岐的《蒿庵閑話》和《山東通誌·玉女祠》,其中說:據傳,漢朝時期,宮中一座殿內供有金童玉女雕像。到了五代時期,大殿塌毀,金童像被風化掉了,玉女像也掉進了池中。到了宋朝,真宗皇帝來到泰山封禪,回來以後到池中洗手,忽然,從池中冒出一個石人來。真宗讓人撈出洗淨一看,原來是一尊玉女雕像。於是,真宗下令在泰山建祠供祀,以其為聖帝之女,因而封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到了明朝時期,將碧霞元君祠擴建升格為“碧霞靈佑宮”。清朝又改為碧霞元君祠。
第二種說法是,碧霞元君原是黃帝手下的一個仙女。說黃帝建岱嶽觀時,曾經派了七位仙女,雲冠羽衣,迎接西昆侖真人,並將她們給了真人,供其使喚。其中一位仙女隨真人刻苦修煉,終於得道成正仙,便是碧霞元君。(見《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卷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