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係統整體論出發,論述了可持續發展認知的係統整體過程及思維方式的變革、可持續發展係統的構成與特點、可持續發展係統整體大協調體係的構建。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係統整體論協調體係構建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ory of Systematic Integrity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y of systematic integrity, the authors dis cussed the systematic and integral process if cognizing sustainable devel opment, and the change, in the way of thinking if it, expounded the composition and charac-teristic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ystem, and the har mo-nious integral system form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ystem。
Key words: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eory of system-atic integrity;harmony system formation
1 可持續發展認知的係統整體過程
可持續發展,是當今社會麵臨的人口劇增、資源短缺、環境汙染、生態破壞等嚴重阻礙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質量提高,繼而威脅全人類未來生存發展嚴峻形勢下,解決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對滿足後代人需求產生危害的正確抉擇。這是人類生存與發展思維的深刻變化和認識質的飛躍。回顧和總結人類對生存與發展認知演進的曆史過程,大體可分為四個曆史階段。
1.1 “圖騰祭拜”時期,自然中心主義觀念
這一階段是人類依附和祭拜自然階段。人類主要依靠自己的肌體力量,應用簡單的工具進行狩獵和采集活動,從自然界獲取現成的自然產品,來維持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人類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遠遠低於自然力的恢複,幾乎等同於其他動物一樣把自己消融於大自然之中,使得整個生態係統基本上是生產者(植物)、消費者(動物)、分解者(微生物)三者生態相。人與自然的關係表現為自然的統一、原始的協調、低層次的和諧。人類對人與自然的關係的認識隻是表麵的,盲目地適應於自然,受製於自然的主宰,隻是企圖求助於“上帝”的魔力,祈求大自然使他們的生活富裕起來,由此形成了以自然宗教和圖騰祭拜為表現形式的自然中心主義的觀念。
1.2 農業文明時代,天人合一、順其自然的主導觀念
在第一次工業革命發生之前,社會處於農業文明時代。這一階段以農業經濟為主,農牧業生產主要是利用動植物的特性,創造適當條件強化動植物的生長機製,生產人所需要的產品,如栽培植物,馴化野生動物。人類以自然資源的損耗換取經濟的發展。雖然人類在生產過程中也存在著掠奪自然資源,亂砍濫伐森林導致生態環境破壞的現象,但由於人口規模小,經濟問題不大,對生態資源的索取低於其更新速度,經濟與生態環境能夠協調發展。在人與自然的關係上形成了天人合一、順其自然的主導觀念。
1.3 工業文明時代,人統治自然,人類中心主義價值取向的傳統自然觀念
以蒸汽機的發明應用為標誌的技術革命和以電力技術為主導的第二次技術革命,實現了人類基本生產階段由手工工具向機器係統的轉變。人類從此步入工業文明時代。由於人口的快速增長,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生產力高速發展,使得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需求急劇增加,對生態環境的虐待與日俱增。這時人類的一切活動和發展行為都是一味追求物質財富的無限增長,在人與自然的關係上,由人類中心主義出發,認為人是世界存在的最高目的,人類的價值是最崇高且唯一的,自然界中其他特種價值隻有在人類使用它們的時候才能夠表現出來,它們自身是沒有價值的。一切從人類利益出發,維護人類價值和權利成為人類活動的根本出發點或最終價值判斷依據。將人作為自然主義和統治者,將自然環境看作是公共的無價資源,將自然資源作為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無限資源,將人與自然的關係割裂開來,把二者對立起來。嚴重忽視了自然可以成為異化力量對人類進行報複,忽視了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等自然係統的承載力,忽視了經濟增長所付出的自然成本。在人類生活、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沒有經過必要的處理和回收利用直接排入環境中。上述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導致了人口膨脹、資源短缺、環境汙染、生態破壞、貧富懸殊、地區發展極不平衡等一係列危及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全球性問題。
1.4 知識經濟時代,人本主義的可持續發展觀念
人類告別了農業文明時代,又即將告別工業經濟時代,迎來知識經濟時代。當前以微電子技術為基礎,以計算機、網絡和通訊技術為主體的信息技術,已滲透到經濟的各個領域,信息技術的發展,已給人類經濟、生活方式帶來質的變化。一方麵,信息傳播速度迅速加快,使知識商品化能力大大提高,知識應用於製造業、服務業的速度大大加快。另一方麵,由於信息技術革命,導致全球經濟增長方式產生根本變革。正是這一變革,使現代科技的基本職能和價值目標由單純開發利用自然向有效保護和大力建設自然轉變。同時人類生存與發展受到生態環境嚴重惡化威脅後,不得不反思人類在處理人與自然關係問題上的嚴重失誤,以及在思維方式、人與自然行為方式和社會組織方式內在的不理智、偏見和缺陷。正是如此,人類才意識到要想不危及自身生存與發展,人的一舉一動應放在人與資源、環境的大係統中。在行使向大自然開發和進軍權利時,要承擔起保護生態環境的責任,把權利與責任統一起來,正確處理人口與資源、環境的關係,即實現可持續發展。這是人類總結成功的實踐和失敗的教訓的基礎上形成的一個嶄新發展觀念。這一觀念的產生是人類對客觀世界認識的新飛躍,是人類在人與自然關係認識史上的一次全新革命,它標誌著人類對生存與發展認識走上了一個嶄新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