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的習武生涯(1 / 2)

我現年80有2,身材矮小,不超150厘米,體重不滿35公斤,可是認識的人喜歡稱我為武林前輩。這一點兒也誇張,我在2005年杭州市第二屆全國傳統武術邀請賽中榮獲女子器械項目賽第一名, 2007年浙江省第五屆國際武術邀請賽,有十七個國家參加,以我為核心5人組的板凳功獲集體第一名。

武術促成良緣

我自小對武術非常喜愛,每天看著父親精神抖擻地練習武藝,我站在遠處羨慕不已,更加羨慕父母的傳奇愛情。我父親叫朱根榮,是山東人,母親是江蘇無錫人,是武術讓相隔遙遠的輕年人千裏姻緣一線牽。那一年,父親十八歲,村裏發大水,莊稼淹沒了、草屋被衝走了。父親與幾個同伴開始一路逃災,他們依靠祖傳的武術靠賣藝糊口。來到無錫賣藝時,正好被母親見到,母親對武術很喜歡,遇上長得英俊、帥氣的父親就動了芳心。外婆看出女兒的心意,見到小夥也是很滿意,就主動托人去說媒。同伴很羨慕他被人相中,在吃不飽穿不暖情況下誰都想有個家,可是父親卻說不行。媒人問他為啥?父親說,我要戀愛。媒人笑了,於是安排兩人見個麵,當父親看到母親的第一眼,就被母親的容貌、氣質所迷倒,就這樣父親成了上門女婿。我小時候常常纏著父親要學武,他總是搖頭不答應。母親以為父親嫌我個頭小不讓我學武。父親說,不是的,因為祖上規定,武術傳男不傳女。

終於遇上恩師

父親不傳授我武術,可絲毫沒有減少我對學武藝的強烈願望。我進的第一家工作單位是杭州新華絲廠,上班沒幾年,我得了兩種病,一是慢性氣管炎,常常咳嗽,咳嗽的肚皮疼痛,有時咳出血來;另一種是風濕性關節炎,這病很嚴重,每當我拿起瓢、碗,明明捏在手指上,可是瓢、碗不由自主地從指間滑落摔地,我沒有半點感覺。我去過許多醫院,吃過許多藥品,可是病魔一直纏著我。那一年春天,我一大早起來,迎著習習晨風在廠外轉悠,見同事小沈在運河邊上習武,我高興的不得了,因為小沈也是女人,女人可以學武,對我來說,如發現新大陸一般。我就向小沈提出來拜她為師跟她學武。小沈連連搖頭,她說她的那幾下,怎麼能收徒呀,怕是誤人子弟。我就天天追纏小沈讓她教武藝。小沈見我如此堅持和心誠,就答應把我引見給她父親也是武術老師沈書林。民國時期,沈書林先生曾在南京武術館做過教練,新中國誕生後,他回到老家塘棲,做起了燒餅買賣。1965年的夏天,是我最高興的日子,我拜了沈書林先生為師。

嚴師出高徒

沈書林老師已經離開我們,可是他手把手地教授我武藝的過程,讓我終生難忘和感動。沈老師是楊式太極拳的傳人,我跟隨他學藝3年,他要求我每一個動作都準確、完美。開始學的時候,我注重整個過程的學習,對每個動作不講究,可是沈老師,見了不滿意動作就讓我重新再練,直到這個動作讓他滿意為止。楊式太極拳中劃圓圈這個動作很難,我學了幾十遍,還不規範,沈老師看了很不舒服。他說,這個動作做不好,你不用回家了。我練了數十遍還是老樣子,當時我傷心極了,暗想女人是不是真的比男人差點,同時又懷疑自己是不是塊學武的料。這個動作我練了10個多小時後,才有點模樣,也基本上達到沈老師的要求,看到他露出的笑容,我高興的不得了。沈老師說,練武不練功,到老一場空。這就是要求我們學武藝,必須狠下苦功夫,不能得過且過,不能花拳繡腿地操練。沈老師又言重心長叮囑我要每天堅持練功。他說,一天不練,三天白練,三天不練,一月白練,一月不練,一把忘記。是啊,學武之道貴在天天堅持。幾年以後,我武藝達到一定的境界,在市內外有了一定的知名度,這要感謝我的恩師,他對我嚴格要求,讓我學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