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明白了知識的重要(1 / 3)

當秋收結束以後,冬天即將來臨的時候,學校又開學了。老師對開學的時間總是掌握得那樣準確,受到了各農家的歡迎,大家都準時地打發孩子去上學。小諾爾曼便領著妹妹巴爾瑪,高高興興地來到學校,他讓妹妹坐在自己的身邊,幫助妹妹整理書包,削好鉛筆,手把手地教妹妹把每一個字母都寫得端端正正。

現在,小諾爾曼已經算是較高年級的學生了,老師給他們上課的時候逐漸多了起來,要學習語文、算術,還有自然、地理和曆史。在那個年代,農家的孩子大多數仍然是念完了8年小學,就要回家幫助父兄種地,因此學校也安排了農業生產常識的課程,讓學生學到幹農活的基礎知識。

老師要給同學們講土壤、肥料、水分、陽光等作物生長的基本條件,還要講各種作物的生長特點和習性,講各種作物栽種的時機和怎樣播種、鋤草、收割。沒有現成的教材,老師都是結合農場活計的情況,由淺入深地仔細講解。有時還要征得農場主人的同意,帶領孩子們到最近農場的田地去讓孩子們看實際的東西。因此,到8年級小學畢業的時候,孩子們都基本上掌握了幹農活的本領。

小諾爾曼最願意聽老師講關於農業方麵的知識。他比別的孩子參加農業勞動的機會多,因此學起來非常省力。有許多東西都是他曾經見到過的,有些還是他已經幹過的活。他細心觀察過小麥的生長過程,對於小麥什麼時候發芽,什麼時候分蘖,什麼時候抽穗,什麼時候開花,什麼時候成熟,都知道得很多。對小麥各種時期怎樣施肥、鋤草,也都非常清楚。因此當老師講到小麥種植的課程時,他能給老師提出許許多多實實在在的補充意見。有時還問到他迷惑不解的問題,比如他總在心裏記掛著的,小麥為什麼長勢一年不如一年,為什麼有的地塊長得好,而有的地塊又長得不好等等問題,使老師驚奇地發現這個孩子對小麥怎麼會有這麼多知識,又怎麼會產生如此強烈的興趣呢?

美國的學校上課是比較自由的,學生隨時可以發問,師生經常展開討論,課堂寬鬆和諧得多,非常注重能力的培養。老師講課當中,時常讓小諾爾曼說一說有關小麥生長的知識和問題,他總能說得實實在在,當然那是非常簡單和一般的常識。就是這樣,也表現出與其他孩子不同的地方,老師對他非常喜歡,佩服這個孩子的觀察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小諾爾曼在學校裏學到了許多他原先根本不知道的東西,使他產生強烈的好奇心,感到種植農作物還真有點學問。每當放學回到家裏,他就把在學校裏學到的知識向祖父複述一遍,有時也使多年靠經驗種植農作物的祖父多少開了開眼界。

比如施用化肥,老師講在許多先進的農場已經開始使用,能夠大幅度增產。而老納爾斯對“化學肥料”是什麼東西還根本不知道。再如什麼除草劑,撒到田裏就能夠不長雜草,那就更是天方夜譚。還有什麼新式的聯合收割機,能夠一次性完成收割、脫粒、裝車等各種程序,引起了祖父的極大興趣。還有什麼小麥的各種病害,莖鏽病、黑穗病、枯黃病等怎樣防治,怎樣使用農藥,更是說到祖父的心裏去了。老人畢竟對問題的看法更深一些,透一些。每當這時,他就告訴孫子:“種植小麥看似簡單,實際上有許多知識連我也弄不懂,隻能順其自然,隻能依靠老天,好就好,壞就壞,沒有什麼辦法。諾姆,我的好孩子。用心學吧,爺爺解決不了的問題等著你替爺爺解決吧!爺爺等著這一天,這一天一定會到來!”

1922年夏季,當諾爾曼正好滿8歲的時候,家裏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與他家農場接壤的一塊22公頃的土地正在出售。附近一家農場由於勞動力不足,耕種不了那麼多土地,再加上兒子結婚急需用錢,所以要把多餘的土地賣掉。老納爾斯是了解這塊土地的情況的,多年看著那塊地莊稼的長勢,認為土質還算可以。最可貴的是與自家的土地緊挨著。於是祖父就建議諾爾曼的父親買下來,作為自己的農場。祖父認為這塊地的價格比較便宜,並且估計不久地價就會上漲。買下這塊地,可以使家裏增加收入,再說小諾爾曼逐漸長大,能夠幫助大人幹更多的活,滿可以種植得好。總之,買下來是很合算的。祖父還和父親說,如果這塊土地不夠大,或者土質不是太好,收獲的農產品不夠亨利一家五口生活的需要,他們還可以兩家的農場合並起來,仍然共同生活。

歐洲人的生活習慣,子女成人後都是要獨立生活的,父子兄弟之間賬目也是要算得清楚的。老納爾斯建議兒子獨立建立農場,是符合挪威人的觀念的。對於亨利來說,他當然希望有自己的農場,但是他沒有那麼多錢。也擔心這塊地不足以養家糊口。經過一番周密細致的計算和熱烈的討論,老人家的意見占了上風。於是,祖父就把他自己的全部積蓄——850美元,連同他自己農場的地契均交給銀行做擔保,購買了這塊土地。

諾爾曼的父親非常感動,深切體會到了老人家對他的關懷,他非常感謝父親對自己的支持。在簽訂買賣契約的時候,亨利落下了激動的眼淚,克拉拉也在婆婆麵前抽泣起來,父子親情在這一時刻得到了升華。亨利直率地表示:今後雖然各自管理自己的農場,老人家的活計他一定要幫著幹。

這樣,他們的大家庭自然要分做兩家了。房子是夠兩家住的,農具兩家合用,也綽綽有餘。從此,祖父就要一個人在自己的農場裏幹活,那當然要忙得多,要比以前勞累得多,而且還得設法找幫工。同時,亨利和克拉拉也該有自己的家了,因為像祖父那樣健壯的人,完全可以活到100歲,所以要等著繼承祖父的遺產。那得等多久啊!

這件事,對於小諾爾曼來說倒是沒有太大的影響,他照樣可以和祖父在一起,同樣可以得到祖父的愛護和教導。他還是到自己常去的土地上幫助大人勞動,不過,現在是幫助祖父了。每到農忙的時候,亨利總是讓諾爾曼和祖父一起幹活,當祖父的幫手。祖父和祖母都要讓小諾爾曼和他們一起吃飯。在小諾爾曼的感覺上,祖父和祖母對他更好了。餐桌上的好東西祖母總是讓他吃個夠。到了上學的時候,仍然是祖母為他裝上飯盒。祖父還和父親亨利鄭重地提出,小諾爾曼的被褥要搬到他的房間裏,讓孫子和他們一起睡,因為晚上要小諾爾曼替他記賬。小諾爾曼當然願意和祖父在一起,孝順的亨利當然不會反對,小諾爾曼成了形式上的兩個家庭深厚感情的紐帶。

最初的三四年裏,亨利在自己的農場上遇到了一係列的困難。獨立經營農場經驗還不足,需要祖父常常來幫助出主意。什麼時候播種,什麼時候施肥,有時火候掌握得還不是很恰當,也要時常向自己的父親請教。最使他勞累的是,新買來的這塊土地,由於原來的主人土地太多,雖然耕種多年,但蒔弄得不是很細,在地裏還有許多橡樹根沒有清除幹淨,必須一棵一棵地挖出來,增加了許多活計。土地的差異也很大,往往有的地塊的莊稼長勢喜人,而另外的地塊作物卻長得很不景氣。收成不是很好,亨利付出的勞動遠遠超出了從中獲得的收益。在當時,農民還根本不知道“化學肥料”的存在。雖然施廄肥已證實對農作物有利,但可惜的是數量實在太少。亨利的農場遠遠不像祖父的農場那樣連年豐收。這幾年,祖父也時常接濟他們,老納爾斯每到斯奧德去,總是為亨利一家買許多生活必需品。而小諾爾曼上學的所需所用就完全由祖父承擔了,教導和照顧小諾爾曼也都由祖父包了下來。懂事的小諾爾曼,更加體會到祖父的愛心,他總是用實際行動來報答祖父的恩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