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樸槿惠決定競選韓國總統,但在競選過程中,她遇到了一個麻煩:她父親樸正熙任總統期間,雖然經濟發展迅速,使韓國成了“亞洲四小龍”之一,但由於他的專製獨裁,對國內民主和公民權力造成極大的傷害。所以,那些反對者們,包括一直對樸正熙的獨裁統治依舊耿耿於懷的人們,在她參加總統競選時,向她翻出了樸正熙的舊賬,想以此阻礙她競選。
本來,樸槿惠還想“暫時緩一緩”,但他們變本加厲,甚至向她提出了極為過分的要求,要求她跟父親樸正熙總統時代斷絕關係,而且她主持的大國家黨內也強烈要求她斷絕關係,李在伍議員甚至稱她為“獨裁者的女兒”。這時,樸槿惠憤怒了,她覺得他們月是這樣,自己就更不應該退縮。於是她對那些“流言蜚語”進行了強烈的反駁。她說,父親樸正熙在1961年發動的那場軍事政變,是其在“不可躲避的情形下所做的最佳抉擇”,也是不得已為之。
然而,她的果敢和堅毅並未給她的競選增加砝碼,相反,她的支持率反而因此大幅降低。結果,本有望在競選大國家黨的總統提名中勝出的她,還是因此以1.5個百分點的微弱劣勢敗給了競爭對手李明博。
2012年7月,樸槿惠再度宣布參加韓國總統競選,而這次,她遭遇了同樣的尷尬。韓國媒體的解讀是,民意支持率領先優勢岌岌可危。為了將優勢擴大,樸槿惠決定改變自己的競選策略:明確表達對父親執政表現的態度。
當天,樸槿惠在位於首都首爾的新國家黨總部發表講話,她毫不避諱地談及父親樸正熙1961年至1979年的執政往事。那些反對者們自然不會放過質難她的機會,他們再次提出並指責樸正熙執政期間無視公民權利,打壓政治對手。
這時,樸槿惠一反常態,她誠懇地向“在那一時期受到折磨和傷害的人及其家人表達真摯歉意”。她說,身為女兒,當眾指出父親的缺點不容易。但是,作為一名總統候選人,她需要與普通民眾分享自己對國家那段曆史的看法。“我深深向所有因政府濫用權力而受傷害的個人以及受害者家屬道歉。”
果然,樸槿惠的競選策略起到了作用,但韓國民眾對樸正熙的看法並非一邊倒。還是有一些人在斥責她的父親濫用權力,打壓反對派。
樸槿惠自然也看到了這一點。
在接下來的24日講話中,聰慧的樸槿惠開始在兩派意見中尋找平衡點——道歉之餘,她強調父親當時麵臨著特殊的時代背景。“對我父親而言,經濟增長和國家安全是韓國當時麵對的兩項最緊迫課題,”樸槿惠說,“在顯著增長背後,是一些工人在壓抑的勞動環境中作出犧牲;在以國家安全為目標的努力背後,是國家權力對人權的侵犯。”
最後,樸槿惠說,她會竭盡所能,與受害者會麵,緩解他們的痛楚。另外,她提議設立一個全國範圍的團結委員會,以公平的方式評估那段曆史。
一念定乾坤。
2012年12月19日,樸槿惠終於如願以償,當選為韓國新總統,成為韓國曆史上首位女總統。
這真是一個曆史辯證法的勝利。樸槿惠獲得勝利後,有專家這樣評價,在競選過程中,一度為父親辯護,結果民意支持率明顯下降。後來,她改為公開道歉,反而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