稟氣陰陽,性有剛柔,拘抗文質,體越各別。

【題解】

本章著重分析各種各樣的偏才之人以及他們各自的長處和短處,這就是“體別”的意思。在人才品第上能夠達到中庸的境界是非常不容易的,因此是極少數,多數人都是達不到中庸境界的偏才。偏才之人是各種各樣的,他們各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以一種才能見長的人,他們的才能表現的同時,短處也同時存在。所以在發揮自己的長處的同時,要力戒短處的幹擾,不要使長處變成短處。

劉昺注譯文:稟賦陰陽二氣,性情有剛有柔,競爭進取、拘謹不爭、文辭華麗、文辭質樸,體現的差距各有不同。

夫中庸之德,其質無名。泛然,不係一貌。人無得而稱焉。故鹹而不堿,謂之鹹耶?無堿可容。公漸切,鹵也,與鹼同。淡而不,謂之淡耶?味複不。質而不縵,謂之質耶?理不縵素。文而不繢。謂之文耶?采不畫繢。能威能懷,能辨能訥,居鹹淡之和,處質文之際,是以望之儼然,即之而文,言滿天下無辭費。變化無方,以達為節。應變適化,期於通物。

【注釋】

堿:堿土,含有鹽分的土壤,古人從中取鹽。《後漢書·西南夷傳·冉》:“地有鹹土,煮以為鹽。”

鹼:同“堿”。

質而不縵:看起來質樸無華卻並非沒有紋飾。質,質樸,沒有紋飾。縵,沒有花紋的絲織品。

文而不繢:看起來有文采卻並非像五彩花紋的圖案。文,同“紋”。繢,指彩色的花紋圖案。《漢書·食貨誌下》:“乃以白鹿皮方尺,緣以繢,為皮幣,值四十萬。”顏師古注:“繢,繡也;繪五彩而為之。”

威:使人畏懼懾服。懷:安撫。

訥:忍住少說話。《後漢書·吳漢傳論》:子曰:“剛毅木訥近仁。”李賢注:“訥,忍於言也。”

儼然:嚴肅莊重。

辭費:廢話,囉唆。

節:節度,限度。

通物:通曉物理人情。

【譯文】

中庸這種道德,他的實質內容沒有一個確定的名稱。泛然不拘單一的狀態。人們找不到一個適當的稱呼。因此說它鹹卻沒有堿土的苦澀,說它鹹嗎?又沒有堿。堿,公漸切,鹵,同“堿”。平淡卻不是沒有味道,說它淡嗎?又不是沒有味道。看起來質樸無華卻並非沒有紋飾,說它質樸嗎?又不是沒有紋理。看起來有文采卻並非像五彩花紋的圖案。說它有花紋嗎?又沒有五彩繡紋。能夠威懾人也能安撫人,能言善辯又能忍住少說話,居鹹淡中和之中,處質樸文華之際,所以望上去嚴肅莊重,接觸它感到文華,言語不絕而無廢話。變化多端沒有常規,以通達事物為限度。適應變化,期望通曉物理人情。

是以抗者過之,勵然抗奮於進趨之途。而拘者不逮。屯然無為於拘抗之外。夫拘抗違中,故善有所章,而理有所失。養形至甚則虎食其外,高門懸薄則病攻其內。是故厲直剛毅,材在矯正,失在激訐。訐刺生於剛厲。柔順安恕,每在寬容,失在少決。多疑生於恕懦。雄悍傑健,任在膽烈,失在多忌。慢法生於桀悍。精良畏慎,善在恭謹,失在多疑。疑難生於畏慎。強楷堅勁,用在楨幹,失在專固。專己生於堅勁。論辨理繹,能在釋結,失在流宕。傲宕生於機辨。普博周給,弘在覆裕,失在溷濁。溷濁生於周普。清介廉潔,節在儉固,失在拘局。拘局生於廉潔。休動磊落,業在攀躋,失在疏越。疏越生於磊落。沉靜機密,精在玄微,失在遲緩。遲緩生於沉靜。樸露徑盡,質在中誠,失在不微。漏露生於徑盡。多智韜情,權在譎略,失在依違。隱違生於韜情。及其進德之日不止,揆中庸以戒其材之拘抗,抗者自是以奮勵,拘者自是以守局。而指人之所短以益其失,拘者愈拘,抗者愈抗,或負石沉軀,或抱木燋死。猶晉楚帶劍遞相詭反也。自晉視楚則笑其在左,自楚視晉則笑其在右。左右雖殊,各以其用。而不達理者,橫相誹謗。拘抗相反,皆不異此。

【注釋】

抗:競爭進取。

進趨:進取。

拘:拘謹不爭。不逮:追不上。

屯然:戍守。

違中:違背中庸之道。

善有所章:有明顯的好處。

理有所失:有其過失之理。全句話的意思是,拘抗者違背中庸之道,隻求其得而忽略了其所失。

“養形”二句:劉昺在解釋這句話時,引用了《莊子·達生》所講的兩個寓言:“魯有單豹者,岩居而水飲,不與民共利,行年七十而猶有嬰兒之色。不幸遇餓虎,餓虎殺而食之。有張毅者,高門縣薄,無不走也,行年四十而有內熱之病以死。豹養其內而虎食其外,毅養其外而病攻其內。此二子者,皆不鞭其後者也。”縣薄,垂簾。指小戶人家。

激訐:激烈地攻擊別人的短處。訐,攻擊他人的過錯或短處。《論語·陽貨》:“惡訐以為直者。”何晏《集解》引包鹹曰:“訐,謂攻發人之陰私。”

每:貪。《文選·鳥賦》:“貪夫殉財兮,烈士殉名;誇者死權兮,品庶每生。”李善注引孟康曰:“每,貪也。”

任:能力,才能。《韓非子·定法》:“術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責實。”陳奇猷集釋:“太田方曰:‘任,能也。’有能以勝任其事則任其事,故引申之為能也。”

慢法生於桀悍:輕視法律是由於凶暴強悍。慢法,輕視法律。桀悍,凶暴強悍。

楷:樹木名,亦稱黃連木。其枝幹挺直,這裏用以形容剛直。

用:有用,用處。楨幹:古代夯土築牆的器具,築牆時所用的木柱,豎在兩端的叫楨,豎在兩旁障土的叫幹。《尚書·費誓》:“峙乃楨幹。”孔安國傳:“題曰楨,旁曰幹。”孔穎達疏:“題曰楨,謂當牆兩端者也。旁曰幹,謂在牆兩邊者也。”

專固:專擅,固執。

理繹:梳理,分析。

覆裕:普遍接觸寬宏容納。覆,覆蓋,遮蔽,引申為普遍。裕,寬大,寬容。《易·係辭下》:“《益》,德之裕也。”韓康伯注:“能益物者,其德寬大也。”

周普:完備,普遍。《周易鄭康成注·易讚易論》:“《周易》者,言易道周普,無所不備。”

拘局:拘謹自閉。

休動磊落:行為善美光明磊落。

業在攀躋:建立功業在於向上攀登。攀躋,攀登。

疏越:疏忽,疏漏。

樸露徑盡:質樸率直全部顯示。

質在中誠:秉性忠誠。中,同“忠”。

不微:不善於隱蔽自己。微,隱匿,隱藏。《左傳·哀公十六年》:“白公奔山而縊,其徒微之。”杜預注:“微,匿也。”

韜情:隱匿真情。

權在譎略:靈活性在於狡黠有謀略。權,變通,靈活。

揆:揣測,估量。《詩·鄘風·定之方中》:“揆之以日,作於楚室。”毛亨傳:“揆,度也。”

守局:墨守成規。

晉楚帶劍遞相詭反:晉人和楚人互相指責把劍佩帶反了。詭,違背,相反。《管子·四時》:“刑德合於時則生福,詭則生禍。”

【譯文】

所以競爭進取的人是過頭了,在極度振奮與進取的途中。而拘謹不爭的人則是達不到。止步不前無所作為,置身於進取之外。拘謹和進取的人都違背了中庸之道,所以他們都有明顯的長處,也有情理之中的過失。過於注重自我保養,結果在外被老虎吃掉;對外小心謹慎禮儀備至,卻於內染病而死。所以說,嚴厲耿直剛正不阿的人,他的才幹在於糾正偏錯,失誤在於激烈地攻擊別人的短處。激烈地攻擊別人是由於剛厲。柔順安穩寬以待人的人,隻貪求寬宏大量容忍謙讓,失誤在於缺少決斷。多疑少決是由於寬恕懦弱。雄健有力強悍傑出的人,他的才能在於勇敢剛烈,失誤在於多所猜忌。輕視法律是由於凶暴強悍。精明強幹小心謹慎的人,長處在於謙恭有禮,失誤在於多所疑慮。疑難多慮是由於畏首畏尾。剛直堅強的人,作用在於骨幹支撐,失誤在於專擅固執。固執自專是由於堅強剛勁。能言善辯長於分析的人,他的能力在於善於釋疑解難,失誤在於飄蕩散漫。飄蕩散漫是由於機敏善辯。交際廣博能與各種人相處的人,他的寬宏在於廣泛容納眾人,失誤在於好壞不分。好壞不分是由於認為眾人普遍完備。清正耿直廉潔自持的人,他的節操在於節儉不奢,失誤在於拘謹自閉。拘謹自閉是由於追求潔身自好。行為善美光明磊落的人,他的建立功業在於向上攀登,失誤在於疏忽遺漏。疏忽遺漏是由於其光明磊落。深沉不語內有心計的人,他的精明在於微妙玄遠,失誤在於遲疑緩慢。遲疑緩慢是由於性格沉靜。質樸率直全部顯露的人,他的秉性在於忠誠不渝,失誤在於不善於隱蔽自己。暴露自己的短處是由於完全顯示自己的一切。足智多謀隱匿真情的人,靈活性在於狡黠有謀略,失誤在於左右依違猶豫不決。左右依違是由於隱匿真情。等到他們自認為德才大大增進,揣測中庸之道來避免自己才幹的偏向極端,亢奮者因此奮進,自閉者因此守成。指責別人的短處來增加他的失誤,拘謹者更加拘謹,亢奮者更加亢奮,有的抱著石頭自沉江底,有的抱著樹木被山火燒焦。就好像晉人和楚人由於佩帶寶劍的習慣不同,而互相指責對方把劍佩帶反了一樣。站在晉人的角度看楚人則笑他們把劍佩帶在左邊,站在楚人的角度則笑晉人把劍佩戴在右邊。左右雖然不同,但各有其用。而不知道這個道理的人,對此橫加指責。拘謹和亢奮的關係,與此沒有什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