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梅
獨身風雪裏,肅殺見精神。
醉眼能迎客,綃衣不受春。
疏鍾霜夜月,瘦骨汨羅魂。
豈為輕狂輩,騷然贈愛情。
注:1980年元月,《長江文藝》發表了我的《製止》一詩,立即引起軒然大波。主管文教的省委副書記黎韋曾接見我,詢問我創作此詩的動機。而另外一些人則紛紛責難。當時撥亂反正初始,極左勢力還非常強大。《製止》一詩是我投向極左路線的一柄利劍。因之,許多相識與不相識的朋友都為詩叫好,又都為我擔心。我非常感謝眾多的有著強烈的正義感的朋友給予我的友誼和支持,同推行極左路線的佞臣而鬥,我也抱定了“雖九死其猶未悔”的決心。此詩連同下一首《答友人》,便是在這種背境下寫出的,以明誌。
1980.2.17於洪山賓館
答友人
誰把閑花陌上尋,險峰我輩獨登臨。
堪憐買寵妝媚骨,豈為虛名易鬥心。
寒氣縱難紅豆發,酸巾不作白頭吟。
詩情願共三春雨,澆出中華錦繡林。
1980.2.21
桃花衝組詩(八首)
桃花衝尋勝
皖山楚水回旋地,尺尺清溪處處斜。
素竹千竿釣石影,饑風一過飽山花。
穀底牧童吹野苗,岩頭農女浣流霞。
尋源疑盡桃花路,又見飛泉出碧華。
臥仙石納涼
當年此地臥仙翁,爽氣飄飄石吐虹。
碧浪染成雙鬢雪,黃花搖斷一絲風。
天娥舞袖雲迷樹,山客乘涼耳戀鍾。
拂去夢痕溪上望,紅霞點點是村童。
碧雨門
碧色如屏雨似簾,青山斷處兩崖懸。
水因奪路風推雪,鬆欲淩雲石柱天。
瀑底鱗光爭燦爛,潭中龍影尚依然。
蒼苔未蓋騷人印,隻為門高鎖太嚴。
小岐嶺遠望
雲愛青山繅石繭,樹吐銀絲織火龍。
不知仙境當年事,想與樵人此地逢。
急雨風來疑鷂落,浣花蝶去趁泥融。
許身肯與鷹同翅,犁破煙濤一萬重。
注:小岐嶺,湖北最東邊的一座高山,隘口一過即是皖地,與小岐嶺比肩而望的是安徽境內的另一座高山鷂落坪。
瓦泄排所見
輕身熟路采風難,到此羊腸別有天。
棧木支離連古道,水車老態飲流泉。
溪中石渚高梁瘦,山上萁田晚稻酣。
村裏太婆仍紡線,一輪明月手搖圓。
小樓觀雲
憑欄雨後最相宜,羨煞雲山第一奇。
穀底雲騰山欲舞,峰頭雲湧樹成梯。
東嶺雲飛西嶺躲,南山雲漫北山移。
風神捉就雲山戀,雲有情郎山有衣。
樓畔
題記:連日大雨,天色不開,忽得一晚晴,即約二三同誌沿山間小路散步,至溪頭電站方歸。
樓畔飄雷歇,相邀踏晚晴。
林深新翠淺,日落暮煙輕。
水與人爭路,山因竹戀雲。
渡頭思小駐,雪浪上衣襟。
1980.7.29於桃花衝
小樓午眠
睛光半日生秋色,碾玉泉聲隔薄煙。
紫蝶翩然來入夢,綃裙舞破五千年。
注:以上八首,寫於1980年7月份。其時《長江》叢刊在英山桃花衝林場舉辦筆會。我和鄢國培、祖慰、李建鋼、王維州諸君在此住了一個月,對桃花衝留下許多美好的記憶。
桃花衝,在英山縣城東北65公裏處,鄂皖交界。其地群峰肆意勾連,綠濤怒湧;晴嵐濕霧,自然成態。且氣溫適宜,盛夏如春,俗有“小黃山”之稱。更可喜者,桃花衝是未被外界發現的風景區。諸般景色,沒有一處人工雕鑿之跡。身臨此地,令我想起李賀“野色浩無主”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