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才華初顯,兩個史蒂夫的完美搭檔(2 / 3)

那麼對於蘋果公司來說至關重要的這兩個史蒂夫,當他們碰撞在一起時究竟會產生怎樣神奇的效應呢?

首先誕生的效應是:一個惡作劇和電子技術終極結合的產物——藍匣子。1971年的某一天,沃茲注意到了一本名叫《小藍盒的秘密》的書,書中描繪了一種免費撥打長途電話的方法,可以通過模擬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網絡上接通線路的特定音頻來具體操作。終於找到了新玩物的沃茲興奮至極,立刻通知了喬布斯,讓他趕到圖書館將《小藍盒的秘密》這本書在下架之前找到並把它借出來,因為這本書嚴重侵犯了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的權益。他們順利地取到了書,然後根據該書中的資料和信息買到了製造模擬發聲器所需要的相關零部件。在經過了反反複複的失敗之後,我們的電子天才沃茲終於成功製造出一個數字版的藍匣子,它可以騙過電話係統,在撥打長途電話時,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最初的藍匣子隻是喬布斯和沃茲用來搞惡作劇的一個高級道具。最好笑的是,他們用藍匣子打電話到梵蒂岡,假稱是美國國務卿亨利·基辛格,想要和教皇通話,但是被告知是當地早上五點半,教皇正在睡覺,請他們稍後再打。當他們再次打過去時,接電話的是一位會說英語的主教,這位主教成功地揭穿了他們的謊言。這次高級的惡作劇經曆給了喬布斯和沃茲極大的成就感,但是這時他倆的差異也顯現出來了:當沃茲還滿足於可以免費撥打長途電話的無限風光中時,喬布斯的商業頭腦已經啟動了,他認為藍匣子不能再停留在惡作劇的業餘愛好階段了,而應該把它轉化為商業利潤。最後,在喬布斯的說服下,沃茲製作出來更多的藍匣子,他們決定以150美元一個的價格出售,而當時所有的零部件的價格加起來還不足40美元。他們敲開學校裏每個宿舍的門,現場演示給同學們看,以此來尋找潛在的顧客。直至美國電話電報公司采取非常措施幹預時,他們一共賣出200多個藍匣子,發了一筆小財。至於這種做法是否道德,還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內。

正是藍匣子這件事情使喬布斯和沃茲開始確定他們今後的合作模式的。沃茲是一個電子學天才,他可以創造出很多有趣的發明,隻要能被認可,就算把這些成果白白送給別人,他也會很高興;而喬布斯是一個商業天才,他會竭盡所能將這些發明變得更加簡單實用,然後經過精心包裝,將之推向市場狠賺一筆。“如果沒有藍匣子,就不會有後來的蘋果公司”,喬布斯回憶時說道,“這一點我百分之百確定。沃茲和我學會了怎樣合作,我們也獲取了信心,相信自己可以解決技術問題並且真的能將一些發明投入生產,推向市場。”沃茲也同樣感慨道:“我們創造的僅用一小塊電路板的裝置,竟然可以控製價值數十億的基礎設施,你無法想象那給了我們多少信心。出售他們也許不是個好主意,但這讓我們看到,我的工程技術和他的遠見卓識結合起來,我們將可以作出怎樣的一番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