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於世,總是與坎坷挫折相伴而行。在意誌薄弱者麵前,挫折猶如一道萬丈深淵,會使他們一蹶不振;然而在強者麵前,挫折則會化為動力,使他們走向成功。成功的秘訣其實很簡單,那就是認準目標、堅持不懈、永不言敗、越挫越勇。
挫折是成功的前奏
在人生中,挫折常常纏繞著我們。在意誌薄弱者麵前,挫折猶如一道萬丈深淵,會使他們一蹶不振;然而在強者麵前,挫折則會化為動力,使他們走向成功。
南美洲有一種鷹,這種鷹動作敏捷,飛行時快如閃電,被它發現的小動物,一般都難逃一死。這是因為在幼鷹出世不久,便會受到母親的“殘酷”的訓練,在學習飛行的過程中,他們的翅膀會被折去大部分骨骼,這種鷹的翅膀骨骼有很強的再生能力,隻要忍住劇痛,不斷震動翅膀,使翅膀不斷充血,不久便可痊愈,這樣翅膀更加強壯有力。一些雛鷹忍住了劇痛,他們成功地在空中翱翔。
鷹是強者,他戰勝了挫折,在殘酷的生存競爭中占有了一席之地。動物尚且如此,而我們人呢?
成功路上有許多事先無法預料的挫折排列著,最後的成功是在能用堅毅的精神、伶俐的眼光,從挫折中汲取營養,從失敗中吸收教訓,利用他們,向前猛進。
回首中華曆史五千載,成大事者無一不是從挫折與苦難之中磨練出來的,挫折是勾踐卑事夫差三年,臥薪嚐膽,成功是越國滅掉吳國,成就了一代偉業;挫折是司馬遷含冤被投入獄中,遭受腐刑,成功是一部《史記》,留偉數千載;挫折是劇作家曹禺三次落榜,從醫夢破滅,成功是《雷雨》、《日出》等作品震憾人心。試問,如果沒有挫折,他們都生活在安逸的環境之中,他們都過著平靜的生活,他們能否成就輝煌,名垂青史,千古流芳?可見,平靜的湖麵,練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環境,選不出時代的偉人,惟有挫折是通往成功的第一條道路。
有一個博學的人遇見上帝,他生氣地問上帝:“我是個博學的人,為什麼你不給我成名的機會呢。”上帝無奈地回答:“你雖然博學,但樣樣都隻嚐試了一點兒,不夠深入,用什麼去成名呢。”
那個人聽後便開始苦練鋼琴,後來雖然彈得一手好琴卻還是沒有出名。他又去問上帝:“上帝啊!我已經精通了鋼琴,為什麼您還不給我機會讓我出名呢。”
上帝搖搖頭說:“並不是我不給你機會,而是你抓不住機會。第一次我暗中幫助你去參加鋼琴比賽,你缺乏信心,第二次缺乏勇氣,又怎麼能怪我呢。”
那人聽完上帝的話,又苦練數年,建立了自信心,並且鼓足了勇氣去參加比賽。他彈得非常出色,卻由於裁判的不公正而被別人占去了成名的機會。
那個人心灰意冷地對上帝說:“上帝,這一次我已經盡力了,看來上天注定,我不會出名了。”上帝微笑著對他說:“其實你已經快成功了,隻需最後一躍。”
“最後一躍。”他瞪大了雙眼。
上帝點點頭說:“你已經得到了成功的入場券——挫折。現在你得到了它,成功便成為挫折給你的禮物。”
這一次那個人牢牢記住上帝的話,他果然成功了。
我們每個人都會麵臨各種挑戰,各種機會,各種挫折,這時候你能承受挫折的能力,就是你未來的命運。成功不是一個海港,而是一次埋伏著許多危險的旅程,人生的賭注就是在這次旅程中要做個贏家,成功永遠屬於不怕失敗的人。
有人將幸福、歡樂比做太陽。那麼,我們就可以把不幸、失敗、挫折比做月亮。任何人不可能永遠生活在陽光下,在生活中從沒有失敗和挫折是不現實的。挫折是成功的入場券,能使人走向成熟,取得成就,但也可能破壞信心,讓人喪失鬥誌。對於挫折,關鍵在於你怎麼看待。
偉大的革命導師孫中山先生,最初向清政府進諫,遭到了拒絕,他認識到必須推翻清政府,才能拯救中國。他首先在廣州策劃起義,但沒有發動就被清政府扼殺。後來又在廣州起義,也就是著名的黃花崗起義,又被清政府殘酷的鎮壓了。經曆了兩次挫折後,孫中山並沒有氣餒,繼續進行推翻清政府活動,終於取得了辛亥革命的勝利,推翻了兩千年的封建君主製度,推動了曆史的發展。對於孫中山來說,兩次慘痛的失敗對它的打擊是可想而知,但是它並沒有放棄,而是繼續努力,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輝煌勝利。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難免要遇到一些挫折,要想有所作為,就不應屈服於命運的安排。不要抱怨,不要消沉,因為挫折能磨練一個人的意誌,挫折能鍛煉一個人的品行。由此可見,挫折是通往成功的第一條道路。
堅持就是勝利
常言道:“水滴石穿,繩鋸木斷”,其中的道理我們每個人都懂得,然而為什麼對石頭來說微不足道的水能把石頭滴穿?柔軟的繩子能把硬梆梆的木頭鋸斷?其實這正是堅持的力量。一滴水是微不足道的,然而許多滴水隻要堅持不斷地衝擊石頭,就能形成巨大的力量,最終把石頭衝穿。繩鋸木斷也是同樣的道理。功到自然成,隻要能克服挫折與困難,堅持不懈地努力,那麼,成功就在眼前。
堅持是一種強大有力的品格,是一種矢誌不渝的信念。一個成功的人,無論是致力於獲取財富,還是在某一領域成為頂尖高手,和那些沒有成功的人比起來,最根本的差別就在於,成功的人永不放棄,永不言敗,具有堅持到底的意誌和心力。無論有多大的障礙和挫折來阻擾,他們都不會輕言放棄。
1968年,時年30歲的約翰。斯蒂芬。阿赫瓦裏,作為剛剛獨立不久的坦桑尼亞代表團的5名運動員之一,來到了墨西哥城,參加馬拉鬆項目的比賽。雖然在那之前他曾經取得過國際馬拉鬆賽第二名的好成績,但是這一次由於高原反應和氣候不適,他一直沒有達到最好的運動狀態。在比賽進行到19公裏(即入城的一半處)時,他的腿部嚴重拉傷。醫務人員替他進行了簡單的包紮後勸他放棄比賽,他卻堅持向前跑去。其他的運動員一個接一個地超越了他……最終他比冠軍“遲到”了一個多小時。當他一個人蹣跚著腳步,在夜幕中進入體育場時,頒獎典禮都已經結束了,在場的工作人員和觀眾給予了他最衷心的掌聲。著名奧運官方導演格林斯潘把這一時刻選入了《奧運曆史上最激動人心的100個時刻》之一。
阿赫瓦裏的行為體現的是一種奧運的精神!但它更是一種對待機會、對待生活或者說對待生命的一種態度,一種值得讚賞和學習的精神--堅持,不要輕易放棄!
勝利貴在堅持,要取得勝利就要堅持不懈地努力,飽嚐了許多次的失敗之後才能成功,即所謂的失敗乃成功之母,成功也就是勝利的標誌,也可以這樣說,堅持就是勝利。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這也正充分地說明了堅持的重要性,駿馬雖然比較強壯,腿力比較強健,然而它隻跳一下,最多也不能超過十步,這就是不堅持所造成的後果;相反,一匹劣馬雖然不如駿馬強壯,然而若它能堅持不懈地拉車走十天,照樣也能走得很遠,它的成功在於走個不停,也就是堅持不懈,這就如同龜兔賽跑:兔子腿長跑起來比烏龜快得多,照理說,也應該是兔子贏得這場比賽,然而結果恰恰相反,烏龜卻贏了這場比賽,這是什麼緣故呢?這正是因為兔子不堅持到底,它恃自己腿長,跑得快,跑了一會兒就在路邊睡大覺,似乎是穩操勝券,然而烏龜則不同了,他沒有因為自己的腿短,爬得慢而氣餒,反而,它卻更加鍥而不舍地堅持爬到底。堅持就是勝利,它勝利了,最終贏得了比賽。
巴雷尼小時候因病成了殘疾,母親的心就像刀絞一樣,但她還是強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現在最需要的是鼓勵和幫助,而不是媽媽的眼淚。母親來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著他的手說:“孩子,媽媽相信你是個有誌氣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雙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夠答應媽媽嗎?”母親的話,像鐵錘一樣撞擊著巴雷尼的心扉,他“哇”地一聲,撲到母親懷裏大哭起來。從那以後,媽媽隻要一有空,就給巴雷尼練習走路,做體操,常常累得滿頭大汗。有一次媽媽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親的不僅要言傳,還要身教。盡管發著高燒,她還是下床按計劃幫助巴雷尼練習走路。黃豆般的汗水從媽媽臉上淌下來,她用幹毛巾擦擦,咬緊牙,硬是幫巴雷尼完成了當天的鍛煉計劃。體育鍛煉彌補了由於殘疾給巴雷尼帶來的不便。母親的榜樣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終於經受住了命運給他的嚴酷打擊。他刻苦學習,學習成績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後,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維也納大學醫學院。大學畢業後,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於耳科神經學的研究。最後,終於登上了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的領獎台。
任何成功都需要堅持並付出努力才能獲得。在完成一件艱巨的工作時,麵對困難,一定不要放棄,因為堅持的下一步可能就是成功!
霍華德。卡特,第一位發掘圖坦。卡蒙法老墓的人。正是因為他的堅持,才有了今天開羅博物館珍藏墓中的那些貴重文物。那是1922年的冬天,卡特幾乎放棄了可以找到法老墳墓的希望,他的讚助者也即將取消資助。卡特在自傳中寫道:“這將是我們呆在山穀中的最後一季,我們已經挖掘了整整六季了,春去秋來毫無所獲。我們一鼓作氣工作了好幾個月卻什麼也沒有發現,隻有挖掘者才能體會這種徹底的絕望;我們幾乎已經認定自己被打敗了,正準備離開山穀到別的地方碰碰運氣。然而,要不是我那最後的一錘,我們永遠也不會發現,這些超出我們夢想所及的寶藏。”
卡特最後一錘的努力成為了全世界的頭條新聞,這一錘使他發現了近代唯一一個完整出土的法老墳墓。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做大事,不可輕言放棄,要懂得堅持,堅持就是勝利,堅持就會成功!
挫折激發人的無限潛能
19世紀末,美國康乃爾大學做過一次有名的青蛙實驗:他們把一隻青蛙冷不防丟進煮沸的油鍋裏,這隻青蛙在千鈞一發的生死關頭突然用盡全力,一下子躍出了那將使它葬身的滾燙的油鍋,安全逃生!
半小時後,他們使用同樣的鍋,在鍋裏放滿冷水,然後把那隻死裏逃生的青蛙放到鍋裏,接著他們悄悄在鍋底下用炭慢慢燒。青蛙悠然地在水中享受“溫暖”,等到它感覺到溫度已經熬受不住,必須奮力逃命時,卻為時已晚,由於乏力而全身癱瘓,終於葬身在熱鍋裏。
這個實驗給我們提示了一個殘酷無情的事實,當生活的重擔壓得我們喘不過氣,挫折、困難堵住了四麵八方的通道時,我們往往能發揮出自己意想不到的潛能,殺出重圍,開辟出一條活路。可是在耽於安逸,貪圖享樂或是誌得意滿,維持功名的時候,反倒陰溝裏翻船,弄得一敗塗地,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