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來自西伯利亞的年輕人(2 / 3)

剛剛進入彼得堡高等師範學校學習時,門捷列夫由於原來學校教學條件和師資水平的限製,使他一時很難跟上老師講課的速度,所以,他感到學習特別吃力。幾次考試成績下來,也不是很令人滿意。他在冷靜地分析了自己在學習上存在的問題後,便把主攻方向用在以前自己掌握的不甚牢固的基礎知識上。在那段時間裏,他整天埋頭於學習,為了節省時間,他常常是早晨吃飯時多買幾片麵包,中午和晚上就著開水湊合一頓,就連星期天,門捷列夫也很少回家,經過幾個月的努力,他很快就追了上來,並且成為班級的優等生。

彼得堡高等師範學校開設德語課。門捷列夫剛進入彼得堡高等師範學校那幾天,聽起德語課來就像坐飛機似的,騰雲駕霧,稀裏糊塗。為了盡快學好德語,門捷列夫就下笨功夫,別人讀一遍,他就讀十遍。他還把德語單詞寫在一個小本本上,每一頁正麵寫俄文,後麵寫德文。清晨一起來,就學德語,甚至在排隊買飯時,他手裏仍然拿著那個小本本,口中念著德語單詞。有時,發音不準,他就用俄語給德語單詞“注音”。經過刻苦努力,不長時間,他在上課時,便能逐漸地聽懂老師的講話了。後來,他的德語進步得很快。

一次,幾名德國著名的化學專家來彼得堡高等師範學校進行業務交流。馬上就要開會了,負責翻譯工作的德語教師卻遲遲未到,後來大家才知道,他在上班的路上,給馬車撞傷了,被送進了醫院。校長和老師們都很著急。這時,坐在會場後排準備聽研討會的門捷列夫走到前麵來,對伏斯克列·辛斯基教授說:“教授,我來擔任德語翻譯可以嗎?”

“你行嗎?”伏斯克列·辛斯基教授瞪大了眼睛,打量著眼前這位年輕人,那眼神分明是在說:這麼大型的學術交流會議,可不是鬧著玩的!

門捷列夫看了看教授,平靜而又十分自信地說:“試一試吧。”

研討會開始了,門捷列夫和德國著名的化學家一起站在講台上,他把德國專家的話翻譯成俄語,又把學校幾位化學家的話翻譯成德語,在場的全體師生包括德國專家都十分佩服這位小翻譯,有些人還以為他是在德國長大的呢,可是有誰又會想到,幾個月前,門捷列夫連最簡單的德文字母還不認識呢!

以後,門捷列夫又選學了英語和法語。他常說:“多學一門外語,就多熟悉了一個世界,就能夠學到許許多多的知識。科學是沒有國界的,但它們之間需要由一座橋梁聯結起來,而這個橋梁就是外語。”

夜,已經很深了,彼得堡高等師範學校的圖書館裏已經沒有幾個人了。

“小夥子,還要看一會兒嗎?”值班人安德羅波夫微笑著對門捷列夫說。對於麵前這個年輕人,說真的,安德羅波夫一開始還有點兒看不上眼兒,土裏土氣的,一看就是個來自西伯利亞什麼小地方的人兒。可漸漸地,他被眼前這個年輕人的毅力折服了。這個年輕人,每天晚上都到這兒,拿著一本書看呀,寫呀,他似乎總也不知道累。以後,他和門捷列夫成了好朋友,從言談中他知道了門捷列夫的家庭情況,也知道了他為什麼這麼刻苦。他笑著對門捷列夫說:“把門關上,你看書吧,我可要睡一會兒去了。”

圖書館的大廳裏隻有門捷列夫一個人了,他一點兒也不覺得冷清和孤單。他看呀,看呀,累了就伸伸腰兒,接著再看。就是在這裏,他發現了自己的不足。他清楚地記得,在剛來到大學學習的幾個星期裏,他遇到了一些沒有料到的障礙。他認為自己頭腦聰明,可是在課堂上,他卻發現自己常常有許多句子因為老師說得太快而聽不清楚;他認為自己受過充分的科學教育,但他在偏遠的托博爾斯克中學所學到的知識,卻不能代替彼得堡中學畢業生的紮實的教育。門捷列夫這時才發現,他在數學、物理和化學知識上還有很大的缺陷,為了得到他時時刻刻都羨慕的理學士的華貴的頭銜,為了用更好的成績來報答母親的一片苦心,他知道應該必須去努力,去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