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李冠群:資產規劃 贏在執著(1 / 2)

在進入保險理財行業之前,李冠群先生曾當過老師,也曾開辦過電腦公司,然而,這些都隻是他奮鬥路上一段短暫的插曲而已,保險事業,才是他人生中的主線。

李冠群先生進入保險行業的時候,保險還未被很多人接受,睿智的他看準了這個行業廣闊的空間,深信行業勢將成為理財規劃化,他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它,並認定了它,更成為了蘇黎世金融服務集團(前身為鷹星保險集團)裏畢業於香港大學的第一人,也因此,走出了一段極其精彩的人生路。

選擇和努力同樣重要

李冠群先生是潮州人,他的身上有著一股刻苦奮鬥、自信自強、不甘人後的拚搏精神,還有著能幹、精明的特點。從學生時代起,他便已經學會了獨立,學會了要靠著自己的努力,去開啟未來的大門。他的父親是一位實業家,而李冠群先生從踏進香港大學校門開始到大學畢業,並沒有花費家裏太多的錢,他靠著中學時獲得的獎學金度過了大學的第一年,之後,他用大學的貸款及當家教的收入度過了接下來的兩年時光。

大學畢業,李冠群先生走向了講台,當了兩年多的老師,繼而他又開起了電腦公司,公司穩穩當當地發展著,然而,李冠群先生並沒有就此安定下來,在這樣一個過程中,他一直在思考著,找尋著適合自己、屬於自己的路。他心中有一個想法,那就是一定要把自己的能力展現出來,要把學到的東西再放到社會裏去。“這個想法一直影響著我。”李冠群先生說。

從畢業之後近三年的時間,他通過對香港整個市場的考察和分析,將他將來的發展方向定在了保險這個行業上。當他決定進入保險行業時,很多人對他表示出懷疑和不理解,問他為什麼要選擇這一行,“因為當時,保險在香港還未被很多人接受。”李冠群先生說,“正是因為這樣,說明市場存在很大的空白點,這個空白點,對於我來說,就是機會,選擇一個行業,關鍵是自己對行業的感受和看法。”智慧的他看到的是行業的未來,因此從選擇這一行業開始,他便已經堅定了自己的想法和道路。下定決心,便勇往直前,這就是李冠群先生。

就這樣,李冠群先生憑藉自己的努力,走進了擁有一百三十年曆史、業務遍布全球五十多個國家、全球最大的瑞士保險集團——蘇黎世金融服務集團。這個選擇對李冠群先生來說,是正確的,也是明智的。

眼裏隻有目標,沒有障礙

中學的時候,他給自己定下了一個考入大學的目標,目標製定以後,他通過不懈的努力實現了目標,考入了香港大學,選修政治科學及曆史課程。李冠群先生知道,定了的目標一定要完成,其它的一切困難都可以忽略不計,他的眼中隻有目標,沒有障礙。

剛進入蘇黎世的時候,李冠群先生給自己定的目標是一百個人,而當時,以他的人脈,隻能完成二十個人。他說:“進入這個行業,不是看你之前有多少人脈,而是看你入行之後有多少人脈。”他不去想一百個人的目標與二十個人的現實之間的差距,不去想過程會遇到怎樣的困難,在他的腦海裏,反反複複隻有一句話:“一定要完成!”強烈的意願鼓勵著李冠群先生走向目標,結果是喜悅的,他成功地完成了他的既定目標。人,因為有目標而強大,如果一個人充滿自信地朝著他的目標前進,並且盡他最大的努力實現他的目標的時候,他終會在堅持不懈中,獲得成功。

在蘇黎世,要成為區域經理,去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公司積累經驗,前後一般需要花費十多年左右的時間,而李冠群先生從進入公司的第一個月起,便給自己定下了目標,他用短短五年的時間成為了蘇黎世直屬營業部區域行政經理,是蘇黎世裏考取區域經理職位最快、最年輕的其中一個。他說:“保險,最大的優勢就是,一切看自己的能力和表現。”他用自己的努力證明了自己的能力。

大多成功者,都是敢於去做別人不敢做的事,做別人不願做的事,做別人做不到的事,因為他們有恒定的目標,並朝著這個目標采取大量的行動,蘇黎世直屬營業部區域行政經理李冠群先生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資產規劃著捉先機

李冠群先生, 高瞻遠矚, 早於2000年開始已經預見到金融業及保險業未來發展的需求不論在機構或個人都需要一個理財規劃及保險服務合並之平台。所以在2005年開始,李先生在業內推行資產規劃概念之培訓及推廣,與此同時亦推行稅務策劃及與有關之銀行及信托公司在業界舉行研討會及舉辦首個香港資產規劃工商管理碩士課程。

李冠群先生的遠見及期望到今天逐一實現於眼前,李先生的理想及思維基於理財三角形之理念。首先最基礎層是基本財產保障,有健康的體魄就有好的思維去投資,但如果沒有健康的體魄又怎樣去投資?就算有可觀的回報也是替醫療機構勞碌,所以基於這個道理,基層是全麵保障的一環,不論個人或公司也可以有人壽保障、一般財產保障、投資相連保障和團體保障。當客戶身邊的人得到應有的保障褔利後,便可安心去處理日常的工作。其後再上一層就是投資風險管理、稅務策劃及資產管理。而李先生早已為此理想作出辛勞的準備,為金融及保險界安排及策劃有關的培訓課程及推廣宣傳等,業界精英早著先機,把理想及實務推廣遍及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