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位智者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明智的人總是抓住機遇,把它變成美好的未來。”其實,機遇在生活中無處不在,關鍵是如何發現、適時把握,並利用機遇到達成功的彼岸。
鄭國強先生早年從事服裝業,當2004年服裝行業出現走下坡路的狀況時,他沒有選擇等待,沒有停滯不前,擁有獨特眼光的他把投資的方向轉移到地產行業,並迅速在地產行業挖掘第一桶金。“變則通,要隨著大環境而變化,不變很難生存。”這是他常講的一句話。正因為他善於在新的環境中發現機遇、把握機遇、不斷創新、不斷突破,富業地產公司的業務逐年上升。他計劃三五年內在香港和內地開辦地產公司,不斷做大做強企業。
機遇總是垂青於有準備的人。像鄭國強先生這樣善於在新的環境中不斷尋求機遇進而持續發展的人,定能把握好機遇,並利用機遇不斷搭建新的平台從而逐步走向成功的階梯!
看準時機成功轉型
鄭國強先生擁有精準的眼光和獨到的判斷力。在踏足地產行業之前,他從事的是與地產行業相差甚遠的服裝行業。問及他何以轉行做地產時,鄭國強先生笑著說:“我從事服裝行業時,正值服裝行業的上升期,生意很好做,因為服裝行業屬於勞動密集型,對勞動力市場要求很大。後來澳門出現勞動力不足,加上原材料等價格不斷上升,與之相反的是,訂單價格卻不斷下降,很多任務廠入不敷出。在這種情況下,我想不能再發展服裝行業,一定要另謀出路。”
在服裝行業不景氣的情況下,鄭國強先生沒有停留於此,而是想著尋求一條新的發展道路,此為一變——變化中求生存、求發展。
“就在服裝行業走下坡路時,我選擇了地產行業。我於2004年開辦富業地產公司,當時地產行業在澳門剛剛起步,可以說入行很及時。”鄭國強先生說,“大家都知道,博彩業是澳門的龍頭產業,而房地產則是第二大產業。澳門是旅遊城市,資源較少,勞動力相對匱乏,在這樣的狀況下,要生存,必須要適應澳門當地的環境。”
鄭國強先生適時抓住了時機,沒有過多地停留在服裝行業,而是精準地選擇經營房地產行業。正如他所說的“這些年,很多服裝工廠紛紛倒閉”。而他卻很及時地投入房地產行業,並適時地把握機遇、抓住機遇。如果他當時沒有高瞻遠矚的規劃,相信也沒有富業地產公司生機勃勃的今天。
從服裝行業到地產行業,鄭國強先生成功轉型、成功過渡。他用非常人的思維判斷力和精準的眼光看待市場上的紛繁複雜,從而找尋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道路。在危機麵前,他沉著、冷靜;在機遇麵前,他睿智、執著,從而實現了在變化中不斷發展、不斷創新。
經營獨到穩打穩紮
富業地產公司在鄭國強先生的經營下,生意一直很穩定。和一般的地產公司不同,富業地產公司主要業務是地皮,而樓盤買賣、出租隻是附屬業務。
“看準合適的地皮,我就會買下。如果有客戶看中我買下的地皮,在價錢合適的情況下,我會出售給他,如果在一定期限內,沒有客戶前來購買,我就選擇自己開發。”鄭國強先生說,“公司有合作的建築公司,如果價格合適,我就讓建築公司去開發。這樣,地產公司這邊不需要聘請很多任務人,極大地節省了人力成本。像我們這邊,兩三個人就足夠了。”
如今,富業地產公司主要業務由鄭國強先生親自打理,隻聘請兩三個夥計負責打理公司內部一些事務,他從事的主要是地皮方麵的買賣。一般,鄭國強先生先看準地,選擇投資,如果期間有人願意出高價購買,他會出售給客戶;如果遇到適合自身發展的地塊,他會選擇自己經營。他稱:“其實做生意很簡單,隻要價錢合適,人家願意買,我就出售給人家。我一般不會聘請很多夥計,因為如果旺季時,這些夥計還有業務做,一旦出現淡季,這些夥計沒業務做,公司勢必壓力很大。所以我開發的地皮都選擇讓一些大的開發公司經營,如今我們公司在香港和朋友的地產發展公司一齊與中國建築公司合作,與他們合作,開發的樓盤品質和質量都有所保證,我隻要定期給予他們一定的傭金,其它的事情都不需要我去考慮。”
鄭國強先生甚是看好澳門房地產的發展,他認為買樓在之後的二三十年裏,始終都是保值的。即使去年金融海嘯席卷,但是對房地產整體影響並不是很大。他用數據形象地說明了房地產的發展趨勢:十年前,一呎500—600元算比較貴的,如果沒有選擇購買物業,到十年後每呎要賣到4000—5000元。雖然在此期間房價有漲有落,但是整體還是朝著良好的趨勢發展。“近幾年,人工、原材料不斷上漲,這是我們大家有目共睹的,如果房價一旦跌下去,很多行業根本做不了。即使在大環境下有一些調整,都不足為奇,房價總體趨勢還是不斷上升的。其實2009年澳門房地產價格不算很貴,相對於香港和內地的廣州,漲幅算很緩慢了。”鄭國強先生對如今的房地產形勢預估地如此精辟、如此精準,不得不佩服他獨到的經營方式和獨特的管理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