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能表現龐德個性與勇武的在《三國演義》第七十四回,當時關羽取了襄陽,圍攻樊城,威震華夏,對曹操集團造成了很大的震動與威脅。曹操指令跟隨自己三十年、能征慣戰的大將於禁率軍迎敵,但於禁膽怯,請求曹操委派先鋒大將一起去抵抗關羽,在眾將士畏懼關羽的時候,龐德主動請纓,自告奮勇為先鋒大將。龐德在此次與關羽的生死較量中,大戰一百多個回合,“精神倍長”,勇武半點也不遜於關羽,關羽回寨後也對關平說:“龐德刀法慣熟,真吾敵手。”第二天兩將再次交戰,龐德設計用箭射中關羽,關羽被關平救回,龐德本來要借勢殺入關羽大營,卻被於禁鳴金收兵,龐德丟失了“挫關某三十年之身價”的大好時機。後來關羽準備用大水來淹沒於禁、龐德率領的七軍,被曹軍督將成何察覺,告知於禁,反遭於禁斥責,致使成何羞慚而退,成何後來又把意見告訴龐德,龐德說:“汝所見甚當,於將軍不肯移兵,吾明日自移軍屯於他處。”可惜關羽連夜下手,龐德來不及移營避讓了。雖然如此,這裏還是表現了龐德的識與謀比於禁略高一籌。
在這最後關頭,於禁率部分士兵投降關羽,關羽則率兵擒拿龐德,“時龐德並二董及成何,與步卒五百人,皆無衣甲,立在堤上。見關公來,龐德全無懼怯,奮然前來接戰。關公將船四麵圍定,軍士一齊放箭,射死魏兵大半。董衡、董超見勢已危,乃告龐德曰:‘軍士折傷大半,四下無路,不如投降。’龐德大怒曰:‘吾受魏王厚恩,豈肯屈節於人!’遂親斬董衡、董超於前,厲聲曰:‘再說降者,以此二人為例!’於是眾皆奮力禦敵。自平明戰至日中,勇力倍增。關公催四麵急攻,矢石如雨。德令軍士用短兵接戰。德回顧成何曰:‘吾聞“勇將不怯死以苟免,壯士不毀節而求生”。今日乃我死日也。汝可努力死戰。’成何依令向前,被關公一箭射落水中。眾軍皆降,止有龐德一人力戰。正遇荊州數十人,駕小船近堤來,德提刀飛身一躍,早上小船,立殺十餘人,餘皆棄船赴水逃命。龐德一手提刀,一手使短棹,欲向樊城而走。隻見上流頭,一將撐大筏而至,將小船撞翻,龐德落於水中。船上那將跳下水去,生擒龐德上船。眾視之,擒龐德者,乃周倉也。”最後一次表現了龐德的勇武無敵。
關羽擒拿於禁、龐德後升帳而坐,開堂審理,於禁跪地求饒,龐德則“睜眉怒目,立而不跪”,麵對關羽的勸降,龐德大怒:“吾寧死於刀下,豈降汝耶!”結果被關羽斬首。
不難看出,龐德的武藝與勇氣絕對可以進入一流將領的行列,他的智謀和素質也完全可以列入優秀將領的行列,龐德無疑是一個智能兼備、文武雙全的人才。
二、龐德的忠義問題——龐德為什麼得不到重視和好評
當關羽擒於禁、斬龐德、水淹七軍的消息傳到許都以後,曹操對眾將感慨地說:“於禁從孤三十年,何期臨危反不如龐德也”,從正麵看這句話有對龐德的肯定,從側麵看也說明了龐德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原本不高,至少不如於禁。無論龐德如何驍勇善戰,他也隻是一個配角,沒有機會獨擔大任。龐德的死是極其悲壯的,但他死後曹操並無其他表示,與對典韋、郭嘉的態度相差甚遠,龐德即使成功,也不大可能在曹操集團中進到許禇、張遼、夏侯淵等人的位置,無論是曹操集團還是後來的研究者都不大可能給予龐德更高的地位。
龐德在《三國演義》中占的篇幅不多,這會影響到讀者對他更多的關注,但龐德卻是個性鮮明、躍然紙上的悲壯人物,人們對他缺少評論研究,有深刻的社會心理因素,亦不知不覺地受到《三國演義》尊劉抑曹傾向的影響,有意無意之中把龐德當做了一個不忠不義的人物,或者對此不予深究,不了了之。
龐德是個不忠不義的人物嗎?
龐德最先追隨馬騰,馬騰被曹操殺害後自然效忠於馬超,他對馬騰、馬超原本是忠心耿耿的,他為馬超解夢也說明他心係馬騰,從內心深處十分關心馬騰的安全,後來直至馬超兵敗亦忠心追隨馬超,並和極少數殘兵敗將一起依順馬超投奔張魯。後來馬超為了報答張魯,也為了有個進見之禮,主動向張魯請戰,“願領一軍去攻葭萌關,生擒劉備。務要劉璋割二十州奉還主公。”張魯聞言大喜,點兵二萬與馬超進攻劉備,“此時龐德臥病不能行,留於漢中。”馬超與弟弟馬岱選日起程。(第六十五回)
結果馬超與龐德一別各西東,都走到自己相反的方向和位置上去了。馬超原本要打劉備,結果打了幾仗之後走投無路,反倒投降了劉備,幫助劉備取了成都。而龐德為了報答張魯,率兵抵擋來犯的老冤家曹操,曹操卻不計前嫌,誠心想得到龐德,刻意離間張魯與龐德,致使張魯當眾責罵龐德,甚至要斬龐德,弄得龐德十分難受,但仍然拚命與曹軍交戰,甚至幻想捉拿曹操,結果被曹操活捉。曹以禮相待,勸其歸降,“龐德尋思張魯不仁,情願拜降”。(第六十七回)
馬超投降劉備,被人們視為棄暗投明,而龐德投降曹操,似乎有些不忠不義了。
至少我們在過程上考慮,這種看法是不公道的。
馬騰與劉備、董承等人結為同盟,共謀曹操,結果馬騰被曹操所害,馬超被迫投奔張魯,情有可原。但他在張魯處主動提出率兵攻打劉備就有些不仗義了,難怪毛宗崗父子也指責他“忘了董承義狀”。而龐德歸順曹操不僅屬於無奈,也是張魯有錯在先,甚至要斬龐德,而曹操又對龐德不計前嫌,以禮相待,以誠相待,從過程上看龐德歸順曹操是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