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備貨幣新周期將近
海外
作者:張尚斌
從曆史上看,當儲備貨幣從一種貨幣過渡到另一種,肯定有一個對世界的關鍵變化發生,比如經濟模式和遊戲規則的改變。世界儲備貨幣的轉變過程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並且總會導致金融市場動蕩。
世界會產生根本轉變,特別是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在任何時期,主導全球貿易的國家通常都被認為具有儲備貨幣的地位,西班牙和葡萄牙統治了15世紀和16世紀,荷蘭是17世紀,而法國和英國則在18世紀和19世紀領袖列國,美國主導了20世紀。
在整個探險時代,葡萄牙建立了一個占主導地位的全球性帝國。傳統的貿易路線通往亞洲已不再可行,因為奧斯曼帝國的成長和他們在1453年占據君士坦丁堡,因此需要替代貿易路線的出現。
由於導航技術以及其他技術的進步,葡萄牙以及不久之後的西班牙,分別到達了非洲、亞洲和新大陸。因此,葡萄牙和後來的西班牙貨幣成了當時全球貿易的主要貨幣。葡萄牙人在所到之處建立軍事哨所,遍及非洲、印度、馬來西亞、日本、中國(澳門)等;由於擴張過度,帝國終因被攻擊和其他國家(主要是荷蘭,英國和法國)的崛起而實力下降。葡萄牙和西班牙曾經合並在一起創建了伊比利亞聯盟試圖挽回霸權,但是仍然在17世紀中葉的戰爭和革命中倒塌。
荷蘭人的霸權很大程度上是得益於在世界上建立的第一個跨國公司——荷蘭東印度公司。荷蘭在全球經濟的重要性超過了葡萄牙和西班牙,並從歐洲香料的需求中獲利,當時原始股東的股利支付比例達到40%。
後來,隨著英荷戰爭的爆發,香料貿易被暫時停止,這導致了香料價格的暴漲。同時,其他國家也開始組建自己的香料貿易公司,例如法國東印度公司和英國東印度公司。香料市場的飽和和代價昂貴的英荷戰爭摧毀了荷蘭東印度公司和荷蘭盾的地位。
法國在路易十四時期取得了歐洲政治的主導地位,但他留給繼承人的還有劇烈的社會衝突和極高的債務以及不公平的稅基。1789年,法國大革命實際上是由金融危機帶來的。十年自相殘殺的血腥內戰後,拿破侖·波拿巴成為新領袖。1803至1815年,拿破侖對外戰爭持續了十多年,法國的影響力遠超歐洲範圍。在1812年的頂峰時期,法蘭西帝國在德國、意大利、西班牙和波蘭都有廣泛的軍事存在。
自拿破侖法國在1815年戰敗後,英國享有全球貿易中的主導地位幾乎長達一個世紀。
到1922年,大英帝國覆蓋了大約4.58億人(五分之一的世界人口),以及約四分之一的土地總麵積。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英國帝國麵臨破產。美國提供資金給英國,最終布雷頓森林會議於1945年召開,美元正式成為世界儲備貨幣。
全球貿易主導地位的衰落每次都是因為其超過了一個飽和點,今天的美國處於一個非常類似的狀況。美國目前在130個國家有900個軍事基地,僅2013年就花了超過6400億美元的軍事費用,這個數字遠遠大於其他所有國家的軍費總和。美國已經不再是最大的債權國,而是最大的債務國,而中國是最大的債權國。
今天,美國咄咄逼人的軍事影響力遍及130個國家。然而,戰爭模式再次發生變化,傳統戰爭的替代版本不斷湧現,如經濟和網絡戰爭。通過實施對一國的貿易製裁和操作市場價格,強大的國家可以用經濟力量,甚至無需踏入另一個國家就可以達到目的。換句話說,股市和未來的市場已經成為精英的工具。而且這些手段比上個世紀的傳統方法更高效。總有一種新形式的戰爭可以把美國擊敗。
曆史上,儲備貨幣典型的周期介於80年至110年。據官方統計,美元作為儲備貨幣已經維持了68年。然而,美元的實際儲備貨幣地位早在1920年就已經實現了,這說明美元的霸權地位維持了接近90年。美國正試圖通過印鈔票來推遲危機,世界上幾乎所有的主要央行都參與了創造貨幣的遊戲。曆史經驗表明,我們一次又一次地通過印鈔造成這種延遲隻會使問題惡化,而且會使過渡期更痛苦和昂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