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總動員2》中友情的主線永不衰,而一路的笑點和拚搏精神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技術上無可挑剔,作為皮克斯,打出漂亮的溫情牌和歡樂牌就已經夠了,足夠歡樂就可以了。
《藍精靈》是又一部回顧的經典,動畫和人的結合,從技術上來說細節處理不錯,但還是感覺在情節上稍欠火候。當二維平麵上的原作與三維的現作來作對比時,要對比的不僅僅是畫麵,更重要的是深層的寫意。藍精靈還是當年的那些,意味沒有變,變的隻是當下觀者們的心境。
英國電影:耐人品味的蘇格蘭情調
《國王的演講》的題材和主創班底在開拍前就已經注定這會是一部成功之作。關於英國皇室嚴肅題材的影視劇,往往能收獲良好的口碑,獲得各種獎項的青睞,從《伊麗莎白》到《女王》皆是如此,即便口碑稍差的《伊麗莎白2:黃金時代》,也能在奧斯卡上撈個最佳服裝設計獎撐撐門麵。而《國王的演講》憑借本身精良的水準,再接上人們心中對《女王》未散的好印象,在本屆奧斯卡最佳影片上贏過《社交網絡》這個有力的競爭者,也就不足為怪了。而且嚴謹的敘事和巧妙的銜接也是衝擊奧斯卡獎的熱門。而主題所體現的勵誌精神和演員恰到好處的演繹也是不容小覷的潛在武器。精致優美是對這部影片細節處理的最好描寫,而沉著大氣的整部影片的英倫氣質也是難能可貴的。細致入微的人性觀察,沒有華麗的視覺效果,有的隻是認真處理的各個部分。
德國電影:細致入微並真誠探討著的人心深處
在歐洲方麵,德國電影的一員藝術工匠——伯納德·艾辛格的猝然消逝,令人遺憾。作為一名出色的製片人,盡管他的成就受人矚目,但就他本人而言終究還是不夠的。當《香水》的餘味漸漸消殞我們能做的便是回味。德國在2011年奉獻出的兩部影片也是值得討論的,一部是湯姆提克威的《三角關係》,另一部是雅瑟敏·薩姆德雷利的《阿曼尼亞》。在《三角關係》中,看似鬆散無目的的敘述並不是不慍不火的平淡,而是試圖從平淡的線索中透射出張力,在三人簡單又複雜的關係中表現著對各方麵的隱喻,不乏藝術色彩。另一部是女導演的大片處女作,飽含真情,在文化之間,矛盾之間,衝突之間還是會有溫暖來融化其間。作為一部溫情的德國影片,它做到了票房和口碑雙贏:作品入圍了今年柏林電影節競賽單元,更在德國本土積累了1199萬美元的票房和叫好的呼聲。唯有真誠,才能觸及心底的冷漠,也能更深刻地表達主旨,而非過眼即忘。
丹麥電影:贏得歐洲電影學院獎的青睞
除了前麵提到過的眾多英美合作的影片,在第24屆歐洲電影學院獎公布的提名名單上,丹麥導演拉斯·馮·提爾2011年的新作《憂鬱症》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編劇等八項提名,因此成為此次歐洲電影獎上的最大贏家。女主角克斯汀·鄧斯特也榮獲第64屆戛納電影節最佳女演員,這也是導演第二次將自己片中的女主角推上了這個寶座。作為一部心理災難片,用導演自己的話來說:“我們所能尋求到的最好的靈感都是從客觀事實中來的。”“浪漫和憂鬱是截然不同的。在這部電影裏,我們能夠表現其兩者的互撞。”“憂鬱症患者有種渴望災難的欲求。而歡愉從災難中衍生。”
法國電影:親情的溫暖
從法國電影達內兄弟的《單車男孩》中彌漫出的溫情帶給觀者以不同的感受,在人性的冷冽中透出的那一抹少有的溫暖才是珍貴而且值得珍惜的,勝過了大包大攬的煽情泛濫。在延續了他們之前關於親情的表達主題,正如法國《電影手冊》評價說: “它是一部克製、謙卑、卻恰如其分的電影。它贏得了觀眾的心,不僅在於它試圖打破現實的隔閡,而且毫不避諱地將這種隔閡發展至白熱化”,與以往不同的是,達內兄弟罕見地在此片中使用了音樂,那幾段不同含義的配樂很烘托氣氛並且充滿著張力。影片獲得了本屆戛納評委會大獎。
西班牙電影:殘酷的人性恐懼
在西班牙方麵,佩德羅·阿莫多瓦的《吾棲之膚》是導演首次嚐試恐怖題材,他曾表示影片將會是一部“沒有尖叫與驚嚇的恐怖片”“不會遵循任何規則”“將會是我拍過的最殘酷的電影”,男主角班德拉斯角色設定極其殘忍,影片的真正主題也並非是複仇,而是一定程度的權力濫用。
俄羅斯電影:愛到極致的一己私欲
俄羅斯今年的點睛之作是安德烈·薩金塞夫的《伊蓮娜》,深層解構了一些人性的弱點,給人心底以衝擊,配樂營造出的不安定氣氛,在主角兩人不同背景下的家庭矛盾的深刻,影像的處理也爐火純青。
匈牙利電影:完全哲學性的電影表達
年初的匈牙利作品由導演貝拉·塔爾拍攝的《都靈之馬》引起廣泛反響,獲得了2011年第6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銀熊獎),作為風格晦澀難懂、前衛獨特的影片,冗長的劇情也沒有影響哲學象征性的電影語言,導演的收山之作,凝重的藝術結構,精簡的電影語言中極深的意蘊令人折服。
意大利電影:宗教的新寫意
《教皇誕生》這部被稱為宗教版《國王的演講》的影片,是由意大利導演南尼·莫萊蒂拍攝的,影片中,人性和神性的討論與麵對自我的桎梏,是宗教與人性的結合,能從這樣一個獨特的切入點去講述有關於教皇與基督的教義在歐洲宗教中心文化中實屬勇氣。 【責編/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