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納德和西敏,一次離別(1 / 1)

電影故事

作者:姚寓涇

西敏決定要離開這個國家,丈夫納德卻因為父親身患老年癡呆症而拒絕了與西敏同行,眼看簽證就要到期,西敏忿然地回到了自己的娘家,準備出國事宜。納德不得已找到一保姆照顧父親。

在一段相當精彩的開篇之後,故事開始走向了波瀾不驚,甚至讓人會誤以為這部伊朗電影也將會不可避免地滑入好萊塢式的巢窠之中——一個貧苦的、善良的保姆走入一個瀕臨分裂的中產家庭,並最終感動他們,夫妻倆得以破鏡重圓,誰知劇情竟是急轉直下——保姆一天擅自離開,被照顧者被捆縛於床上,差點死去,而此時家中又少了錢,納德一怒之下把保姆推出門,而此時的保姆已有身孕……

焦點圍繞在保姆的流產是否因為納德的這一推,被推出門後她究竟經曆了什麼成為了雙方劇烈爭論的焦點。屋漏偏逢連夜雨,本來彼此雙方就都不太平的家庭更是因此陷入了一鍋沸粥之中,尤其是納德,正因為心煩無比,才會如此地暴躁,這又連鎖反應地使得更大的麻煩突如其來地降臨。

那種對細節的反複拷問演示,“你究竟是不是在已經知道了保姆懷有身孕的情況下還雇傭了她?”“我是站在這裏,她是在那裏,我不可能把她推倒。”“他推了我以後,我就坐在這裏,有鄰居作證。”一切都已經是站在各自的立場上,撕開臉麵的指責與辯駁。

西敏想要通過給錢來擺平,卻是遭到了納德執意的反對。影片通過一個細節,反映了納德在生活中是如此地較真——女兒在加油站自己加了油,工人卻沒有找回零錢,納德認為工人沒有服務卻獲得了小費是不應該的事,因此執意要求女兒索回零錢,他勝利了。但在這件事上,他卻沒那麼容易。他執意地不肯給錢,認為保姆的流產與自己無關,納德看似始終是在追求著生活裏的真理和正確,雖然他也對保姆一家表示了同情,但原則就是原則,不可更改。

影片中,每個人都顯示著自身執意的那一麵。西敏非要去西方國家不可,即使不惜付出離婚的代價。保姆對被冤枉的憤怒甚至超過了流產本身,她以真主起誓,執意地辯白自己從未偷錢。保姆的修鞋匠丈夫因為窮人的敏感,而執意地認為這些有錢人瞧不起自己,並在可恥地撒謊,一遍又一遍地大吵大鬧。如此之下眾多人物的執意不僅僅是隻有在伊朗才會發生,執意之下,是生活的重壓,是愈來愈拉大的階層鴻溝,才會造成了那麼多的不解乃至憤怒。

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對的,影片中不停出現的法官戲就像是我們用以仰仗的評判標準,我們如此地信賴法官將會理解自己,作出有利於自己的判決。而法官往往麵目模糊,有時連鏡頭都吝惜地不肯給予,他們不偏不倚、淡漠冷靜的聲音底下其實隱藏著無能為力的虛弱,誰能斷清生活的是是非非?再說,每個人都是那麼的正義凜然,可是否曾想到自己有陰暗的角落不肯去麵對?納德的女兒懷疑他事前已經知道了保姆懷孕之事,納德無語。保姆家中無力償還欠債,丈夫正麵臨著又一次的牢獄之災,她的流產雖然並非是因為納德的那一推所致,但她卻不願承認。

爭執之下顯出的是殘酷。戲裏有一句台詞,“你們還年輕,再生一個,有什麼事?”說得那麼的輕描淡寫,就像是掉了一件小玩意那麼簡單。而納德,雖然最後同意了給錢,卻又硬是逼迫保姆以真主的名義發誓,她的流產究竟是否因為自己的那一推所致,那時保姆家中已是債主上門,此舉把篤信宗教的保姆更是殘酷地逼上了絕境。納德看似仍在為生活的原則而戰,但他的這種殘酷使得原本願意跟隨他的女兒也發生了動搖。生活之中,沒有勝者。

《納德和西敏》,捧得2011年第61屆柏林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熊獎。故事的敘述十分緊湊老到,環環相扣,張力十足,雖沒有刀光劍影,也無特技肆虐,這種勾勒是建立在對人物性格的深度刻畫之中,某些段落真是能讓觀眾看得透不過氣來,那不是被緊張的情節所綁架,而是劇情之下於生活的心有戚戚焉。 【責編/九月】

影片信息

中文片名:納德和西敏,一次離別

英文片名:Nader and Simin, a Separation

導演: 阿斯哈·法哈蒂

編劇: 阿斯哈·法哈蒂

主演: 蕾拉·哈塔米 / 佩曼·莫阿迪 / 沙哈布·侯賽尼 / 薩瑞·巴亞特 / 薩日娜·法哈蒂 / Marila Zare'i / Ali-Asghar Shahbazi / Kimia Hosseini

類型: 劇情

製片國家/地區: 伊朗

語言: 波斯語

上映日期: 2011-03-16(伊朗)

片長: 123分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