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實踐課堂教學是體育教學的主要形式。大學體育實踐課堂教學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麵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專門人才的重要途徑,它承載著增強學生體質,調節感情,鍛煉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體育興趣愛好和習慣,奠定終身體育基礎,開發身心潛能,提高運動技術水平和體育能力,積累體育與健康理論知識,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意誌品質等重任。搞好體育實踐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至關重要。
第一節 體育實踐課堂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是為達到教學目標所進行的教學活動進程。教學過程關係教學效果和質量,也是教學質量評價的重要觀測點。學生生理、心理活動規律和教學規律的要求決定體育課堂教學過程,由教學準備、教學實施和課後延續等組成。
一、課堂教學準備
教學準備即備課,是教師針對一堂課教學事先進行的策劃設計及有關準備。備課是教學準備的主要工作,是有效進行教學的基礎,在一定程度上是對教師教學態度和教學能力的考查和檢驗。教師備課要求做到:認真、充分、細致、嚴謹、合理。
(一)課前準備
課前準備工作主要有:了解情況、鑽研教材、設計教學及其他準備。了解情況是為備課打基礎,內容包括:明了課程教學大綱單元及本課次教學內容和要求;了解學生所在單位和專業,學生人數、性別、體能、運動基礎以及學風情況;了解教學時間、環境以及同時上課班級教學內容情況;了解教學場地器材情況;明了教師自身狀況;等等。鑽研教材是備課的基本環節,內容有:熟悉教材吃透精神;明了技術動作的重點難點和技術關鍵;探索和挖掘教學內容教育因素。設計教學是在掌握情況和熟悉教學內容的基礎上,以先進的理念為指導,遵循教學規律和教學原則,以教學內容為主線策劃教學,主要包括:確定教學目標、合理組織搭配教材內容、確定教學組織措施、選定教學方法和手段、編製課堂教學計劃。課前其他準備即完善與教學有關的其他準備工作,對教學工作順利實施,保證教學效果具有重要影響。其內容有:教師體能和運動技能的鍛煉和練習;培養和訓練協助教師組織學生和做示範的學生骨幹;必要的模擬教學;準備課堂隨身教具和用品(如:教案、考勤表、考核表、秒表、口哨、筆等);向管理人員提交教學場地器材使用報告;等等。
《課時教學計劃》即課堂教學的實施方案,簡稱《教案》。教案是教學計劃體係中直接用以施教的基本文件,統領課堂教學,其格式有有形和無形兩類。現代教學要求加強計劃性,采用有形文本教案,使教學更加科學、規範、嚴謹,並能為總結教學經驗、提高教學水平奠定基礎,為教學監控提供依據。有形教案有文字表述和表格書寫兩種格式。表格式教案簡明、清晰、方便,被體育教學廣泛采用。體育課堂教學是以教學內容為主線的教學各要素、相關因素組合運行的過程。教案內容除表明課程類型、該課類型、學生對象、上課時間、上課地點及任課教師等基本情況之外,主要內容有:教學目標、教材和教學內容及安排;教學用物質條件;教學組織措施;教學方法和手段及運用;教學進程、時間分配、練習分量;等等。教案的基本要求是:內容全麵,課型明了;教學目標明確;教學內容適量,搭配合理,重點難點突出;教學組織嚴密,步驟恰當,時間分配合適;教學方法和手段有效;練習負荷適當;格式規範,結構嚴謹;簡明扼要,表述準確,圖文並茂。(附大學體育實踐課表格式教案式樣,見下頁)
(二)臨課準備
臨近上課的準備工作教師有學生也有。教師的工作包括:因故課程不能照常進行時,應急調變;觀察了解上課地點環境;整理儀容和著裝;進行必要的生活調理;提前到場,檢查場地設備;指導學生領取並布置器材;進行技術動作適應性練習;調適心緒;就位準備上課。學生的準備工作有:前課內容複習,新課內容預習和了解;準備自備學習用品;準備服裝;按時到達課地;在教師的指導下領取並布置器材;班幹部了解同學出課請假情況,並向教師彙報;按教師示意就位準備上課。
二、課堂教學實施
課堂教學實施是課堂教學實際進行即課堂教學的實質性階段。體育課堂教學是教師運用所備教案,采用多種傳媒方式和手段,把體育知識、技術技能傳授給學生,指導學生學練,以實現教學任務和目標的過程。體育課的教學過程,為適應學生的身心機能活動規律,分為開始與準備、基本和結束三個有機聯係的部分或階段。
(一)課的開始與準備部分
課的開始與準備是課的前奏,為課的主體內容及活動進行思想動員、組織及身體準備。其內容主要包括:上課組織常規和準備活動。上課的組織常規一般有:學生幹部按教師示意和要求整理學生隊伍,教師就位行師生課禮,宣布課的內容和學習要求,檢查學生到課情況並作考勤登記,檢查學生服裝和佩飾,安排見習生等。準備活動是進入課業活動前使學生肌肉關節韌帶發熱活化,器官機能提升到適應做練習的水平,預防運動損傷,並使心緒調整到進入課態。準備活動的類型分一般熱身活動和專門(項)熱身活動。準備活動的方式有:集中注意力練習,隊列操練,一般走跑,徒手或輕器械體操;提高興奮的活動性遊戲;與教學內容有遷移性的專門性誘導、模仿、輔助練習。課的開始和準備活動的要求:按時上課,嚴肅風紀,形式多樣,生動活潑,加強針對性,適用可行;動作和練習難度適中,負荷適當,結構緊湊,語言簡明。準備活動的內容、時間長短、組織形式、活動量等應根據教學內容、活動特性和氣候情況靈活變通。
(二)課的基本部分
課的基本部分是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的主體階段。通過合理的教學組織措施、方法手段,傳授和學習新內容,複習並改進提高舊內容,形成和發展運動技術技能,發展體能;學習體育與健康知識;引導並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基本部分教學活動的要求是: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的能動作用,實現教學各要素的協同合力,使教學順暢運行;有效運用組織、教法和手段,提高教學效率;注意教學監控,優化教學秩序,及時糾正不盡人意之處或解決出現的問題;引導學生情緒,活躍課堂氣氛,鼓勵勤學肯練,同時采取必要的措施促使學生認真做練習;重視並著重挖掘教學活動中教育性素材,因勢利導進行思想品德、意誌品質教育;注意教學衛生和安全,有效應對外因幹擾,正確處理突發事件和運動損傷事故。身體練習是體育教學的主要特點,學生的學習成效主要通過負荷練習獲得。練習負荷適當具有正效應,負荷不當學生不僅學不會也學不好,甚至會引發運動傷病。練習負荷在教學設計中應有所估量,課堂實踐中還須用心仔細觀察,一旦發現學生注意力、情緒、意誌力異常,要及時分析原因,加以調整。如果由於心理負擔引起畏懼消沉,可用激勵法加以調適;如果屬於情緒過於昂奮緊張,可用身心放鬆法加以調適。練習密度和強度是體育教學中學生做練習的兩項重要指標,適宜的練習密度和強度有益於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練習密度和強度的掌握,可通過觀察和測量進行了解。發現練習密度不適宜,應采取改變練習次數、分組人數、練習時間、間歇時間等加以調適。不同的課型、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學生(男與女,普通與專業)練習密度、強度有所不同。經驗表明,普通大學男生,適宜的參考練習密度為:綜合密度25%~50%;單項密度短跑10%~15%、中長跑50%、鉛球15%~18%、跳遠15%~20%、跳高10%~15%、單杠7%~10%,雙杠8%~12%、跳馬(箱)7%~10%、武術(長拳)55%~60%、太極拳40%~45%、籃球50%~60%、排球25%~30%、健美操(女)45%~55%。發現負荷強度不合適,應采取改變動作幅度、難度、速度、負荷重量和間歇時間等加以調適。運動強度心率經驗指數普通大學生運動適應心率一般為120-140次/分鍾,最大不應超過180次/分鍾。
課的基本部分的教學要求是:組織嚴密,秩序井然;步驟合理,方法有效,時間分配恰當,手段適用;指導及時,糾錯有方;講解準確,富有啟發性;示範規範;練習密度、強度適中;師生和諧、氣氛活躍。
(三)課的結束部分
課的結束部分是課的尾聲階段,具有總結收場性作用。內容包括指導學生進行身心放鬆和例行結課常規。整理和放鬆活動包括:指導學生做慢跑、走、輕柔徒手操、輕快歌舞、輕鬆遊戲、肢體按摩、心理暗示等練習,使學生身心由大負荷運動狀態逐漸恢複到相對安靜狀態。放鬆練習的要求是:科學合理具有針對性,方式適合有效,練習動作由大漸小、由強漸弱,切忌劇動和突然停動。結課常規包括:整理隊伍;進行課的小結和講評;布置課後作業,預報下次課內容要求和地點;行師生下課禮儀,宣布下課;等等。結課小節講評用於總結課的任務完成和學生表現情況評價,提出揚長避短的方向和要求,講評要切實中肯、全麵簡明,富有認知性、啟發性。此外還應指導學生歸還器材,整理場地;必要時進一步指導學生放鬆身心和處理受傷;向學生了解學習感受,征求意見。
三、課後
課後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延續和總結回饋階段。內容有:征求教學意見,進行教學反思,寫課後總結紀要;組織課後輔導,給缺課學生補課,給優差兩部分學生開課外“小灶”指導發展提高;組織學生觀摩有關的體育活動。課後指導要求做到:認真、熱情、有針對性、講究實效。
第二節 學生學習成績考核與評定
成績考核是對學生課程學習效果的檢查和評判,是學生學業結論的重要依據。考核對教學具有診斷、激勵、導向、反饋作用。通過考核可以幫助教師了解教學情況,總結教學經驗,改進教學工作。對提高教學水平、保證教學質量具有重要價值。
考核是課程教學計劃的一種課型(考核課)。學生成績考核是教學工作的重要環節,也是教學評價的重要觀測點。學生成績考核的操作狀況關係教學成效的大小,也關係教學的激勵效應。研究考核工作、提高考核水平很有必要。
一、考核設計
第一,考核設計需遵循的基本原則(理念)。要使考核卓有成效,促使教學目標達成,考核設計需遵循全程分期分段、全麵有所側重、同類同性質選取典型代表、統一要求與有所區別相結合、多元多樣、分層次提升、繼承中有創新等原則和要求。
第二,考核內容及要求。考核內容應全麵,包括學生的學習態度和表現、體育理論知識、體能、運動技術技能、專業工作實踐能力、心理發展水平等。考核內容(項目)應覆蓋全部教學內容,且有所側重,突出重點。同種(類)內容(運動練習)選擇典型代表。在統一內容的基礎上,酌量安排個性發展內容。同一內容(體能技術、項目)不同學段考核有不同層次要求。考試項目有單一(單項)、多個(多項)、單個動作、成套練習等,應根據考核計劃和內容項目特性確定。
第三,考核性質和類型。考核性質按照目的和作用可分為課前預先摸底測試、平時了解性檢查抽測、階段(單元)測驗、期中小結考查(試)、期末和結果考試等多種考核類型分為考查、考試、綜合性終結考試等。考核既要有結課和綜合終結考核,也要重視平時測試考查等過程性考核。
第四,考核方式及運用。考核方式多種多樣,有相關體育運動理論知識提問和文字作業、運動技術動作演練、體育工作實踐展示等。運動技術動作演練有規定練習和選擇練習之分。考核方式的采取應根據考核的目的任務、考核內容的特性、考核條件、考核管理要求擇適而用。
第五,考核的組織。考核的組織形式多種多樣,根據考核的性質和類型、內容特性、主考人數、時間規定、場地器材條件等因素確定。通常知識提問、運動技術演練、工作能力展示等多以個別進行。徒手操、舞蹈、武術等成套性練習、體能測試等多以分小組進行。結合實踐知識性考核集體布置。考核時間安排有臨時和固定兩種。摸底測試、課堂提問、抽測、即興測驗等臨時考核隨課堂進行。期中、期末、結課考查、考試按計劃專設考核課。
第六,考核成績評定。考核成績評定有定性、定量、絕對、相對、主觀、客觀、定性定量結合、絕對相對結合等多種方法,具體采取哪種方法,應根據考核目的要求、考核內容特性等因素確定。涉及學生的學習表現、課堂提問、學習筆記、實驗作業、體育工作實踐、運動技術水平等考核多屬於主觀定性法。涉及學生體能測量、運動能力達標測試屬於客觀定量法。有些運動練習的評價既有技評性又有達標性,需采用主觀定性和客觀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同一內容考核統一標準要求屬於絕對法,考測發展、關注個性的考核屬於相對法。絕對法和相對法合理結合不失為理想的考核方法。
考核成績的記錄、計算、統計和評價是考核結果達成的重要工作,關係考核結論。要求考核應辦法合理、計算精確、表示明了。考核成績的評定結論來源於定性評語的評分和運動技評達標計算評分的記錄計算統計,最終形成評價結論。評價結論的形式有等級法、百分製法和評語法三種。等級法按優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級或優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級劃分。百分製法,滿分為100分,各試題(項)依據不同重要程度劃分百分比權重分值,為激勵學生進取發展應劃撥或另設小量加權分值。評語法用合格(通過)和不合格(不過關)兩種語言簡單表述。考核評價結論方式的具體采用應根據課程類型(必修、公共選修、專業選修、學位、非學位)及課程特性確定。百分製法是較為廣泛采用的方法。
二、考核實施
考核實施關係考核的規範程度、順利進行和效果水平。有效的實施,應按照教學計劃和考核要求,本著有序、適時、規範、嚴謹、公正、準確的精神合理運作。首先應做到:開學和開課利用引導課向學生宣布教學計劃時宣講考核。其次應做到除隨課堂臨時考核相對簡便之外,其他考核均應進行充分的準備。備考包括:告知考核內容和要求;學生進行積極複習練習;教師安排必要的輔導;準備規範的考用場地、器材、裝具、用品、用具和成績記錄表格等。還必須做好臨考場工作,包括:講解考核組織方法、考核規則;嚴肅考紀;注意安全;指導學生做好準備活動和誘導性練習;進行必要的心理調節疏導;有序組織考核練習;準確測量評定學生考核練習成績和記錄登記。考核結束做簡要講評,歸整器材,及時計算統計成績並報檔和公布;統算學生成績百分比分布,描繪成績分布坐標圖,反思教學,總結經驗,改進教學。
三、考核成績評定實例
運動技術每試內容不少於兩項;技能每試不少於一項;體能每試不少於兩項;理論筆試每考題型不少於三種,解答論述題不少於40%;口試每考不少於兩問。考核成績評定:單純技術性考核技評按100%計,運動技能結合性考核技評和達標按20%~50%或50%~80%比例搭配;運動能力和體能考核達標按100%計。考核成績總評,按項目(內容)比重百分製合計或項目(內容)百分製比例合計。考核成績總評:學期或結課考核總評,即:平時20%+期中30%+期末50%=100%,其中平時含表現10%、提問5%、作業5%,期中理論10%、實踐20%,期末按理論或實踐為主分別為理論35%、實踐15%或實踐35%、理論15%,或者理論實踐並重各占25%。多學期課程考核總評,前各學期考查,最後學期考試,前期考查合格通過,結課期成績按最後學期評定;或前各學期成績按60%計,結課期按40%計;或者前各學期占40%,結課期占60%。單獨設畢業考試課程,前期考核合格,畢業成績按畢業考核成績計。學分製學分按考核級別或分數及格與否確定。
考核成績表是記錄、計算、統計、衡量學生學習成果、呈現學績的載體,是學生學業檔案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績表格式按照不同考核類性分為單項表、多項表和彙總表幾種。成績表的質量要求是規範、簡明、適用、準確。(成績表式樣略)。
第三節 體育實踐課堂教學質量標準
教學質量標準是評價教學的依據,對有效進行教學監控和管理,改進教學工作,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課堂教學的好與差,需要憑借一定的標準進行衡量和鑒別。因此,研究和製定體育課堂教學質量標準是當務之急。
一、確定體育課堂教學質量標準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