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是生活中一種最為持久的樂趣。

〔英〕喬·梅瑞狄斯:《克勞斯威家的黛安娜》

向前看總是明智的,難的是能看到目力不及的地方。

〔英〕丘吉爾,引自1952年7月27日《觀察家報》

在茫茫大海中看不到什麼就以為前麵沒有陸地的人是蹩腳的發現者。

〔英〕弗·培根:《學問的發展》

景色與景色之間本來差別不大,但在善於觀察的人眼裏卻有天壤之別。

〔美〕愛默生:《論文集第2輯·論大自然》

瞬間的洞察力,其價值有時相當於畢生的經驗。

〔美〕奧·溫·霍姆斯:《早餐桌上的教授》

真實的世界,這是怎麼也達不到的。根本無法證實它是否存在……

〔德〕尼采:《偶像的黃昏》

在活著的人裏麵,我們看見的第一個能力——其他一切能力都是從它產生出來的——這就是感覺。

〔法〕霍爾巴赫:《自然的體係》

我們的一切知識,全都來自我們的感覺能力。

〔意〕達·芬奇,引自《西方哲學原著選讀》

沒有感覺,就不能認知或理解任何東西。

〔古希臘〕亞裏士多德:《論靈魂》

一切感覺都是真理的報道者。

〔古羅馬〕西塞羅:《論神性》

感覺是我的第一位老師……認識的對象是從感覺到想象,從想象到理性。

〔西〕微米斯

對所有的人來說,思想和行為都隻有一個來源,就是感覺。

〔古羅馬〕愛比克泰德:《談話錄》

我們對任何其他事物的存在所具的知識,則隻能來自感覺。

〔英〕約·洛克:《人類理解論》

我們最初的觀念乃是我們的感覺。

〔法〕伏爾泰,引自《世紀法國哲學》

如果現象是我們借以認識一切別的事物的原則,我們就必須承認感覺是我們借以認識這些原則的原則,承認我們所有一切知識都是從感覺獲得的。

〔英〕霍布斯:《論物體》

凡是感覺中未曾有過的東西,即不存在於理智中。

〔德〕恩格斯:《自然辯證法·數學》

感覺的表象愈豐富、愈精確,那麼一切事情進行起來就愈容易、愈順利。

〔英〕弗·培根:《新工具》

您如果想要我相信神的話,一定得讓我摸得到他。

〔法〕狄德羅,引自《18世紀法國哲學》

我們用頭腦(更確切說是用大腦)在思維,在想望,在認識,在判斷,正像我們用眼睛在觀看,用耳朵在諦聽,用嘴舌在辨味,用手在摸觸,用腳在走路並通過全身各部分在感受快樂或痛苦一樣。

〔法〕梅葉:《遺書》

理智的知識在某一階段上是來源於感性的知識。由於感性是以單個的和個體的事物作為它的對象,理智則以共相(普遍的事物)作為自己的對象。因此,感性的認識先於理智的認識。

〔意〕阿奎那:《神學大全》

認識論的第一個前提無疑地就是感覺是我們知識的唯一泉源。……第二個重要前提:人通過感覺感知的是客觀實在,或者說客觀實在是人的感覺的泉源。

〔蘇〕列寧:《列寧選集》

我的感覺是主觀的,但它的基礎或原因是客觀的。

〔德〕費爾巴哈:《費爾巴哈哲學著作選集》

我們的感覺,我們的意識隻是外部世界的映象;不言而喻,沒有被反映者,就不能有反映,被反映者是不依賴於反映者而存在的。

〔蘇〕列寧:《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