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人物不僅要在物質需要的滿足上,還要在精神智趣的滿足上得到表現。

〔德〕黑格爾:《美學》

我們精神比我們的身體具有更大的惰性。

〔法〕拉羅什福科:《道德箴言錄》

隻有人類精神能夠蔑視一切限製,相信它的最後成功,將它的探照燈照向黑暗的遠方。

〔印度〕泰戈爾:《民族主義》

沒有一種精神機能比想象更能自我深化、更能深入對象,這是偉大的潛水者。

〔法〕雨果:《莎士比亞論》

人的精神世界分成三個部分、智力、理智和情欲。智力和情欲,其他動物也有,但理智隻有人類才有。

〔希臘〕畢達哥拉斯:《畢達哥拉斯》

精神的最主要表現形式是歡樂、光明,但你們卻要使陰暗成為精神的唯一合法形式;精神隻準披著黑色的衣服,可是自然界卻沒有一枝黑色的花朵。

〔德〕馬克思:《評普魯士的最近書報檢查令》

動物沒有宗教,但是有感覺;精神的東西隻屬於思維,隻屬於人。

〔德〕黑格爾:《哲學史演講錄》

精神步伐的輕快或緩慢,密切地依賴著身體機能活動的速度……精神本身隻是這些身體機能活動的一種形式。

〔德〕尼采:《瞧!這個人》

精神的力量隻有像它的外在表現那樣強大,它的深度也隻能像它在它自行展開中敢於擴展和敢於喪失其自身對所達到的那樣深邃。

〔德〕黑格爾:《精神現象學》

精神是作為精神而存在的,在現象中它不是他自身的那個樣子。

〔德〕費爾巴哈:《黑格爾通信百封》

精神如果滿足,表明它已經萎縮或是疲勞。高貴的精神,在自己的體內,從不知停留。它不斷企求超越自己而奮勇向前。不會稍止。

〔法〕蒙田:《隨筆集》

在無意識精神生活的領域中,不存在枯竭這一類概念。

〔德〕卡魯斯:《普賽克》

隻有精神的悲劇才能解放人,使人進步。但精神最大的悲劇的是遲早會屈服於肉體。

〔英〕阿道斯·赫胥黎

人的精神事實上是一種變化和富於動亂的東西,並且好像是受機會支配著的。

〔英〕培根:《新工具》

精神在它的單純的真理性中本是意識,它現在把它自己的環節拆散開來,行為將它分解為實體與對實體的意識。

〔德〕黑格爾:《精神現象學》

物質不是精神的產物,而精神卻隻是物質的最高產物。

〔德〕恩格斯:《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

精神的生命是人的本質的一部分,從而,它是確定人的本性的特征,沒有這一部分,人的本性就不完滿。

〔美〕馬斯洛:《超越性動機論》

人類的精神進步是沒有窮盡的。

〔日〕武者小路實篤:《人生論》

生活中有了這種精神——意在創造而非索取的精神,那麼就會有一種根本的快樂,即不會被逆境所掠奪的快樂。

〔英〕羅素:《真與愛》

真正有意義的隻是精神,思潮和趨勢。

〔法〕聖埃克蘇佩裏:《城寨》

一個跛腳的人並不使我們煩惱,但一個跛腳的精神則使我們煩惱。

〔法〕帕斯卡爾:《思想錄》

精神和人性一樣,是害怕空虛的。為了填滿空虛,人性拿愛情填進去;精神往往拿憎根填進去。

〔法〕雨果:《笑麵人》

精神不是任何人的仆從。我們才是精神的仆從。我們沒有別的主子。我們生存著是為了傳播它的光明,捍衛它的光明,把人類中一切迷途的人們集合在它周圍。

〔法〕羅曼·羅蘭:《先驅者》

精神上的創傷,也像肉體上的創傷一樣,隻有通過從內部滋生出來的生命力才得以痊愈。

〔俄〕托爾斯泰:《托爾斯泰傳》

肉體應當是精神的馴服的狗,服從著精神的差遣,而我們呢,我們怎樣生活呢?肉體騷動著,反抗著,而精神卻悲慘地傷痕遍體地跟著它跑。

〔蘇〕高爾基:《蟑螂的故事》

精神的實質就是真理本身。

〔德〕馬克思:《評普魯士的最近書報檢查令》